APP下载

熬汤可别加错中药材

2023-04-22朱欣佚

银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药性补益附子

文 朱欣佚

不少人喜欢在熬汤时加一些中药材,以起到调味增香、补益强身的作用,不过,中药材并非可随意添加,须辨人辨体质,讲究用法用量。

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药材。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如偏寒、偏热等,如果药性与自身体质不合,不仅起不到补益的作用,还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如人参、鹿茸、龙眼肉等药物,药性偏热性,适合体质虚寒、平素怕冷的人。但对于内热重或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就是“火上浇油”了,轻则出现口干、口苦、口臭、便秘,重则出现血压升高、失眠、鼻出血等症状。相反,百合、地黄、黄精、石斛等凉性的药材,就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是黄芪、枸杞等补益类中药也不应随意添加。儿童和青少年如果经常服用含有补药成分的食物,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助火生痰。感冒、发热,各种急性炎症及过敏患者,食物中也不宜有补药成分,否则容易延长病程,加重病情。

有毒性的中药严格控制用量。“是药皆有三分毒”,有些药物的毒性还不小。比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四川某些地区习惯炖煮肉类食物时加附子,据说会使味道更加鲜美。但是如果剂量和炖煮方法不对,食用附子容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何首乌也有一定的毒性,生首乌毒性尤强,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杏仁、白果、半夏、南星等中药材也有毒性,建议非专业人士避免使用或严格控制用量,比如儿童每次吃白果应该不超过7 粒,成人不超过20粒。为了保证安全,可以选择莲子、山药、薏苡仁、芡实、百合等药性平和、毒副作用极小的药材,长期食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药膳的主药材口感欠佳,比如三七、当归有一定的苦味,天麻有一股尿臭味,许多虫类药都有臭味。熬汤时要先想清楚自己能否接受,建议尽量选用味淡或没有怪味、异味的药材,因为熬出来的汤毕竟是食物而非药物,不宜因追求功效而牺牲口感。

猜你喜欢

药性补益附子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