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的免费医院
——连云港市东海县“银发医疗大篷车”志愿服务记

2023-04-22通讯员花玉洋赵啸冬刘惠娟

银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篷车银发志愿

通讯员 花玉洋 赵啸冬 本刊记者 刘惠娟

在连云港市东海县,一辆“银发医疗大篷车”,自2012 年以来,走遍全县21 个乡镇、346 个行政村,120 多名退休医疗专家为10多万名患者志愿提供医疗服务。11 年来,累计免费发放价值100 余万元的药品,为群众节省挂号、检查等费用500余万元,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用200余万元。

由服务之初的6 名退休医疗专家发展到现在的120多名,大篷车载着群众满满期待,一路前行,将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所到之处,皆是感动。回首一路走过的历程,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步先感慨万千:“‘银发医疗大篷车’成为东海群众不可或缺的‘健康方舟’。”

东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徐林国介绍,东海县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专业优势,联合县级医疗机构以“银发医疗大篷车”的形式,把以往分散、单一、短期的各类义诊、咨询服务等活动,汇聚集中为系统、综合、长期、有组织的大型医疗服务活动,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当地群众亲切地将“银发医疗大篷车”称为“流动的免费医院”。

2022 年12 月,“银发医疗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第二届“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

村里来了“晶都名医”张志忠

2021 年4 月16 日,“银发 医疗大 篷车”来到李埝乡高山村,大篷车刚刚停稳,60 多岁的高林强捂着肚子、头冒虚汗,迫不及待地找到张志忠。张志忠退休前是东海县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普外科主任医师,被誉为“晶都名医”。退休后,他成为银发医疗志愿服务大篷车的一员,至今已服务了7年。

张志忠对高林强进行详细检查后,给出诊断——急性肠梗阻,需马上手术。虽然大篷车空间有限,但完全具备此项手术的条件。手术结束后,张志忠顾不上休息,立即将高林强安置到村卫生室观察治疗,同时指导村卫生室的医生如何用药。

张志忠精湛的医术加上极端负责的态度,使其早已“名声在外”,退休后仍然有省内外多家医院邀请他去主刀。虽然“档期”很满,但只要“大篷车”需要,张志忠每次都能统筹好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张志忠的老伴吴阿姨心疼地说:“2020年底的一天,他白天做了5 台手术,深夜才回到家,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但他还是坚持要参加第二天的‘大篷车’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我担心他身体,劝他请一次假,但他不肯,说‘乡亲们都在等着我哩’!”

会“批评人”的专家于军会

几乎全县的人都知道“银发医疗大篷车”上有个会批评人的心内科专家于军会。只要遇到那些认为有了病拖一拖就可能好、没必要去医院的患者,于军会就会毫不客气将其批评一顿。批评后,再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他们,有时还会自己掏钱买药送给村民,让群众感受到他正直的为人和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医者仁心。很多被他批评过的患者或家属大多都成了他的忘年交、好朋友。

2021 年11 月的一天,在白塔埠镇王小埠村,于军会帮65 岁的秦名山量血压时发现,他的收缩压已超180mmHg、舒张压也高达126mmHg,便询问他家族病史及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没想到秦名山满不在乎地说:“没事。我的血压就是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时候冬天高了,等到天气暖和就降下来了。况且我身上不疼不痒的,平时干农活也有劲。”

于军会听后非常不悦,他将秦名山叫到一边,严厉地说:“农村有句老话——‘小病拖大病挨,临死才往医院抬’,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都一把年纪了,在自己身体健康方面还如此侥幸大意。”说完,他又对陪同秦名山一起来看病的女儿一番“批评教育”。这让秦家父女无比惭愧,连连表示,以后一定注意,身体有不适就及时就诊。

于军会为村民义诊

“不少岁数大的村民有‘小病拖一拖,大病不敢看’的思想,这些年‘大篷车’利用现场讲解、流动宣传图板等多种方式,很好地纠正了村民的这种思想。流动式医院、德艺双馨医疗专家,帮助村民‘治未病、小病’,为村民带来健康的福音,退休的老专家就是俺村民的贵人、亲人。”白塔埠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冯寿绕说。

拦车送鸡蛋

2022 年1 月28 日是农历腊月廿六,傍晚,“银发医疗大篷车”在青湖镇西五河村结束了年前的最后一次巡诊活动,老专家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家,车刚驶出村口,突然有人招手拦车。

原来是村民李红标,只见他手里挎着一个竹篮,竹篮上面盖着一块花棉布。车停下后,李红标硬要把竹篮塞进车里,靠窗的护士推辞不过,接下竹篮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煮好的草鸡蛋。车窗外的李红标笑着说:“知道今天‘大篷车’来俺村,快过年了你们还这么辛苦,为咱老百姓瞧病抓药,帮俺们省心省钱,无偿服务了这么多年,不图名、不图利,看到你们,我们心里热乎。我这个农村老头,也没什么好东西送,自己家养的土鸡下的蛋,煮给各位专家路上吃。”

说起李红标,医疗专家们都有印象。第一次来就诊的时候,他也是在“大篷车”快返程的时候才和医疗专家说自己的病情。上车前,他说自己鞋子脏,怕弄脏了车上的地板,一定要在外面把鞋脱了才肯上去,医护人员劝都劝不住。当时坐诊医生宋怀方询问他病情,又为其做了B 超,经诊断,李红标有可能患有胰腺囊肿。宋怀方第一时间为他开通了县医院的绿色通道,安排治疗。宋怀方考虑到李红标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又帮他申请部分治疗费用减免。康复后的李红标把“大篷车”上的医疗专家当成救命恩人,才有了“拦车送鸡蛋”这一幕。

升级技术 持续服务

2020 年2 月,在16 位银发专家的建议下,经过县委老干部局多方协调,县财政投入500 万元购置了一辆集“健康医疗、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体质检测、远程会诊”六大功能于一体的“银发医疗大篷车2.0版”。车内配有多种医疗仪器,可提供眼科、妇科、外科等9 项手术,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免费医疗服务。

有了更先进的硬件设备加持,“智慧医疗数据中心”为“大篷车”增加了“网上诊所”功能。在下乡送医过程中发现疑难病症,不仅可远程连线县市医院专家团队,还可与省级专家同步线上会诊,极大方便了就诊患者。

2021 年4 月的一天,“银发医疗大篷车”在驼峰乡上林村发现村民胡可明有胸痛症状,影像科相跃与于军会两名专家共同诊断的结论是疑似心肌梗塞。为确保准确无误,“大篷车”第一时间连线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专家,经过深入细致的问询,结合相关检查,很快得出权威的诊断结果——心肌梗塞,并迅速给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县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启动紧急抢救预案,及时挽救了胡可明的生命。

胡可明出院后,送给“银发医疗大篷车”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着:“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从那以后,胡可明就当起了“大篷车”的编外志愿者,只要“大篷车”到了驼峰乡,搬桌子、拿椅子、拉横幅、发传单,他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智慧医疗数据中心”已实现与省级医疗机构常态化连线。2022 年“七一”前夕,“大篷车”在革命老区朱西范村巡诊时,发现不到2 岁的周安国可能患有ALD 儿童罕见病,儿科老专家赵沛光通过与东部战区总医院黎介寿院士专家团队线上进行深入探讨,初步确诊是ALD 儿童罕见病,还线上确定了最佳治疗方案,挽救了周安国的生命。

赵沛光在义诊

“ALD 儿童罕见病,也就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性的疾病,多发生在宝宝或者儿童身上。如果儿童出现了ALD 罕见病,很可能会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方面也会有一些异常。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痴呆的情况。”赵沛光向周安国的父母作了详细说明,并安慰全家人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还为他们争取医疗补助,减免相关费用。

周安国的奶奶在孩子出院时,拉着赵沛光的手说:“如果没有银发专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孙子就危险了,这一切都得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你们这些老同志。”说完就要给赵沛光等医护人员下跪,被赵沛光双手扶了起来。

如今,“银发医疗大篷车”不仅是义诊的“场所”,更是培养人才的“课堂”,每一位老专家都带有3-5 名徒弟,通过手把手式的“传帮带”,为青年医生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前进的“阶梯”,为“医疗大篷车”积蓄后备力量,也培养了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对群众的情感认同,更为助力东海医疗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70岁的老专家洪德高是“银发医疗大篷车”队长,2014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至今已有9 个年头。他自豪地说:“我被这个团队团结协作、不图名利、一心为民、精准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领悟到了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

“‘银发医疗大篷车’为老同志搭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架起了离退休干部与群众更深感情的桥梁,传递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厚爱,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的福利。”徐林国说。

今年,“银发医疗大篷车”志愿服务迎来第二个十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有银发医疗专家们的齐心努力,东海县“银发医疗大篷车”定能行稳致远,为更多群众解决病患难题。

猜你喜欢

大篷车银发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混合运算大篷车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安利大篷车 行走的塑形基地
开心大篷车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