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点一泛一迁”:劳动素养提升校本探新

2023-04-22许凤英李维

中小学德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场域农田劳动

许凤英 李维

摘 要劳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基本路径。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充分发挥校园资源优势,探索出“一点一泛一迁”的校本劳动素养提升新路径:以校园小农田为基点,将学生的劳动场域扩展到校外广阔空间,并将劳动能力迁移到家务劳动、班务劳动、社区劳动,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关 键 词 一点一泛一迁;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劳动素养;小农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4-0034-04

①本文系广州市教研院2021年度专项课题“依托校园小农田真实劳动情境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BLDJY2112)成果之一。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准确把握劳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充分发挥校园内广州市“4A级小农田”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一点一泛一迁”校本劳动素养提升新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劳动中真正提升劳动素养。

一、基于学生立场,整体规划校本劳动教育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劳动教育要基于“学生立场”,整体规划校本劳动教育路径。为此,五山小学通过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学生访谈等,摸查学生劳动素养状况和对劳动课程的期待,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参加劳动锻炼的机会少,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有待提高,对种植蔬菜有较浓厚的兴趣的现状。基于此,学校在教学楼后面建设了“蔬香阵阵”小农田,占地约二百六十平方米,分给各班作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小农田由各班自主管理,鼓励各班种植多样品种,创新种植方式,还请来校外农业专家指导种植小麦、水稻等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农作物。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蔬香阵阵”小农田建设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实在在地干活,真真切切地流汗”,提高劳动素养。然而,仅有小农田这一个劳动场域和仅有种植实践类劳动是难以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为此,学校创新提出“一点一泛一迁”劳动素养提升路径:“一点”即以校园小农田为基点;“一泛”即将学生的劳动场域“泛化”、扩展到校外广阔场域;“一迁”即将劳动能力迁移到家务劳动、班务劳动、社区劳动等各类劳动中。(见图1)

“一点一泛一迁”劳动素养提升新路径为落实劳动课程内容、达成劳动课程目标提供了抓手与策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对应任务群,劳动内容体现全覆盖与实践性

任务群凸显了劳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持续实践,体现了劳动任务的针对性和劳动过程的完整性。“一点一泛一迁”有针对性地对接不同任务群,不仅解决了路径设计中如何“泛”、如何“迁”的问题,而且体现了劳动教育内容的全覆盖与实践性,涉及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学生需真实参与、真正实践。

(二)观照年龄差异,劳动要求体现连续性与进阶性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要体现年段特点,“一点一泛一迁”指向的十个劳动任务群在一至六年级各有侧重,且要求不同。比如,“整理与收纳小能手”评比,尽管任务名称一样,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任务难度与要求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低年段要求整理书包、折叠衣服,中年段要求整理书柜、清理抽屉,高年段则要求整理学习资料、处理废旧物品。

(三)用好特色资源,劳动方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一点一泛一迁”中的生产劳动不仅体现在专设的劳动课上、小农田里,学科教学中也有相应内容。学校已形成了国学内容与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相渗透融合的“1+X”国学课程群,其中“手上的国学”“有趣的民俗”,即美术学科根据四季变化和传统节日风俗,让学生通过制作灯笼、风筝、剪纸、年画、马勺画、扎染等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深受学生喜爱。

二、拓展劳动场域,不断丰富校本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不能止步于“农耕劳动”范畴,承载劳动教育任务的“真实情境”也不能局限于校园小农田,为此,学校重点探索如何立足校园小农田基点,依托“泛化”的劳动场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参加各种类型的劳动,多维度、多层次地提升劳动素养。

(一)“一点”:把小农田站实、站宽、站高

“一点”指以学校小农田为基点,让学生在小农田的劳作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与习惯,并通过一茬茬收获体会劳动成就感,激发继续参加劳动的兴趣。这个基点只有站实、站宽、站高,才能为“一泛”“一迁”提供可能。

1.站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劳动本领是在实实在在干活中练就的。学校把小农田切割成幾十块地分给各班,插上班牌,明确责任,班主任担任“田长”,各班学生都是“小农夫”。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后面还有家长组,各班自主安排日常耕作。小农田为学生创设了从整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到收成等一系列劳动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了基本的种植知识与技能。

2.站宽:收获劳动素养以外的精彩

“站宽”是指学生在小农田里劳作绝不仅仅提升了劳动素养,还收获了“目标以外的精彩”,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促进跨学科融合,二是治愈特需生的情绪。

小农田种植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生在种植时查阅相关知识,记录劳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促进了劳动与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感受。另外,为提高收成,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遇到诸如哪个时节下种育苗、杂草虫害如何治理、作物长势不佳怎么办等实际问题,需要共同商量与处理,合作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得到培养。

小农田还让几个有自闭倾向的特需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治愈。五山小学有几个自闭症谱系的特需生,平时几乎不与人交流,特别需要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给这几个孩子单独划分了一小块地,让他们全程负责松土、播种、浇水、除草、间苗等任务。从中,他们增加了不少种植常识,掌握了劳动小技巧,更可喜的是他们在小农田里卸下了负担,不仅按时集合到小农田,有效利用时间完成任务,整理劳动工具,手脚洁净地回到教室,更会与种植老师、伙伴交流,从不予理睬到被动地几问一答,后来竟然能主动向老师提问,进步相当明显。

3.站高:升华劳动成果价值

小农田的种植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引导学生梳理、整合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升华劳动情感与劳动价值。例如,一年级劳动课“我是‘星澜菜地小主人”学生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呈现了他们以小农田为点,拓展出不同场域不同角色的劳动状态,从“学校小农夫”到“家庭小厨神”,再到“社区小雏鹰”。学生积极自信的分享表明他们确实学会了不少种植知识,慢慢形成了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可贵品质。

处理小农田的收成也是非常好的劳动教育契机。学校不仅开展成果分享交流会、蔬菜水果拼盘比赛等,还鼓励学生对劳动成果进行再加工,将麦穗、稻穗风干、封装,制成精美的礼物,赠予一年级新生和毕业班同学,让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更具意义和价值。

(二)“一泛”:拓展劳动场域与课程资源

劳动场域是劳动教育的基础条件,城市中心区域的学校能有一块种植基地已属不易,但小农田无法胜任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大使命,“小”的现实迫使学校将种植场域“泛化”到校外的广阔天地。五山小学周边有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中心、省钢铁研究所等,劳动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要。广东省农科院与学校开展共建,其下属的蔬菜研究所、水稻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为小农田提供技术指导、优良种苗,科普志愿服务队为学生开设农业科普讲座,让学生体验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些家长本身就是农业专家,他们的指导让各班种植的多样性与成功率提高了不少,并促成了亲子共同打理小农田的家校合作新局面。

(三)“一迁”:多场域多类型感受劳动价值

“一迁”是指学生把在日常耕作中习得的劳动知识技能、形成的劳动态度等迁移到班务、家务和全校学生都要完成一项劳动作业——手工制作一个灯笼带回学校参加评奖、展示。劳动教师、美术教师、大队委组成的评价组,从灯笼造型、色彩、名称、美观度、结实度、创意等几方面评价学生的手工作品。

(四)档案袋评价:档案袋也称为成长记录袋,通过收集、记录学生在劳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任务单、劳动日记、劳动作品、获奖情况等信息,反映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发展水平。档案袋不仅需要记录成绩与进步,也需要记录学生的不足和学生的自我省思。[4]通过师长、社区人士、同伴、学生自己等多主体对档案袋的评价,让学生全面获知自己的劳动素养提升情况,體会劳动价值感,同时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劳动周展示:学校每年五月设“最美小工匠”劳动周,低中高年级都有相应的劳动主题,围绕主题以劳动任务单、劳动日志、现场展示等,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让教师看到了学生劳动素养状况,也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同伴的成长与进步,更给学校如何进一步优化“一点一泛一迁”劳动素养提升新路径提供了依据。“双减”大背景下,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学校将深入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各类劳动的深度与效果,把握十个劳动任务群的基础性与开放性,进一步开发劳动课程资源,以有效落实劳动课程标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价值体认: 劳动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20-06-05 (009).

[2]周文叶.超越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13.

[3]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

[4]吴桂婷,石丹丹.档案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 (9):57-58.

责任编辑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场域农田劳动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热爱劳动
农田创意秀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