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八的乡愁

2023-04-22戚佳佳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3年3期
关键词:尺八卞之琳海西

戚佳佳

冬日,阳台外。无多的风,牵动着几片零星的枯叶,发出窸窣的低语,在时间的深巷里互致别离。手机里播放着尺八曲《夜明》,与之前听过的《紫野铃慕》,仿佛两个尘世里发出的音。

《夜明》舒缓清脆,恬淡优雅,若月夜清风,穿过树梢、村寨、河畔;又像一个人的呼唤,不经意间就击穿我坚固的城堡。在这首至真至纯的乐曲里,夜便是再暗,也明了。而《紫野铃慕》却让我无法合上双眸,停歇下思索。它仿佛是从竹管里硬挤了出来,不是侧着身,而是直挺挺地洞穿了竹膜和竹节,才得以出声。那声音浑厚、苍凉,像高原上的一匹狼引颈高亢,极具穿透力。

两首尺八演绎的曲子,把冬日里有点寒凉的室内挤得满满当当,及至我的心底,我的每一个思维的拐角。

一切仿佛昨日。在深秋的紫荆花小镇上,江弱水教授声情并茂,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解析现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尺八》: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从夕阳里,从海西头,/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那支透着汉唐气息的尺八,应是通体雕着花纹和仕女像。那些女子的着装,必定是汉唐的服饰风格。”江教授深情款款地说,她们或俯身摘花,或执扇而立,或坐弹琵琶,但各有情态,娇媚婉约,栩栩动人。

这支由两汉时期的羌笛演化而来,隋唐时期流传到日本的乐器,却在中国宋代以后逐渐消失。但浓郁的汉唐文化刻在了它的身体上,渗透进它的骨子里。竹节本无声,只有与人交融——人读懂了竹,竹也读懂了人,在人把所有的情绪转化给了竹后,竹便发出了声音:悠扬的,婉转的,深邃的,苍凉的……

据说,尺八是被日本僧人觉心带到日本的。当年他客居长安,看尽大唐繁华盛世,想到自己祖国贫困落后,不禁悲从中来。夜晚的长安城终于安静下来,他望着天空的月儿,陷入思乡的情绪中。忽然,从某处烟柳繁华地飘来尺八空灵婉转、细腻优雅的声音,带有一份淡淡的哀伤。情感的闸门瞬间被打开,忧伤如滚滚的潮水,在他的胸口奔腾不已。

彼时,卞之琳因事客居日本,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军事入侵之际,心中满是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哀愁。在《沧桑集·尺八夜》一文里,他曾写道,五月的一个夜里,听到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吹奏出犹有唐音遗韵的曲调。感觉这单纯的尺八像一条钥匙,为他开启了一个忘却的故乡;又仿佛是一个文化的象征物,一面历史的风尘满面的镜子。

一曲尺八,令卞之琳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彼时的东京与盛唐时的长安,彼时的祖国与盛唐时的日本,何其相似!他的心情,也与当年僧人觉心几乎一样。但他的心中既多了一份深沉的思考,也多了一份别样的乡愁。这乡愁里,夹杂了尺八的幽怨与顾盼。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让卞之琳感慨的是,从隋唐长安带去的尺八,竟在日本生根落户,成了“三岛的花草”。可“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那是故乡的气息啊,是对游子的召唤。由此,诗人发出“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的聲声呼唤。

今天,我们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那些让人销魂的乐曲,是尺八的演绎,而且起源于我国。我们的古人创造了它,却又在不经意间弄丢了它。它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多年来一直在外飘荡,却又心事重重,归心似箭。

二十世纪末,尺八已由日本人带回我国。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还是一个舶来品。偶尔听到它的曲子,总以为它与自己是有隔阂的,它的身上已被固化了异域的气息。

此刻,我把手机的音乐播放设置为单曲循环。这一遍遍,重复播放着曲子,不为乐律的婉转,只因这份遇见与懂得。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流着相同的血;我们骨肉相连,却长久地分离着。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我知道,你在等我们把你带回家,带到长城之上,带到黄河之滨,在祖国的千沟万壑、青山绿水之间吹响。回来了,回来了,尺八终于回家了。

冬日的阳光终于探出脸来,阳台上金灿灿的。满屋里依然回荡着尺八的曲声,兰草与郁金香相视而笑。

猜你喜欢

尺八卞之琳海西
卞之琳《断章》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卞之琳的苦恋
尺八的禅意
中纺院海西分院 服务产业的“前哨”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