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公堤记

2023-04-18贾璋岷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华阳清风书院

贾璋岷

安公,是对一位廉洁官员的尊称。他叫安洪德,乾隆年间为官蜀地,在绵竹、在梓潼,都留下不俗的政声。

堤,是一条堤坝,在华阳,是安洪德主持修筑的。

此堤雄踞逶迤,今时犹在。

凡工程、土建之盛事,容易出贪贿官员,自古已然。于贪官污吏,楼台亭阁矗起,便成了他的耻辱柱;于清官廉吏,一处工程竣工,就是一座纪念碑。

成都因水而生。在今天的天府新区华阳,锦江绕了一个大弯,此地自古繁华。南宋,陆游行舟于此,写下《广都江上作》,诗句有“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好风吹我衣,春色已粲然”。春色固然迷人,可在放翁先生没看到的夏秋,一旦江水横溢,商旅困窘,民生困苦,农耕困难。

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安洪德调任成都府华阳县令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他带领民众修堤,起于刘家巷西后方,止于邹家林前面。为固牢堤防,他安排民众在堤上种植芭茅。“安公堤”,便横空出世。堤坝及其亲切的称谓,就是官员廉洁奉公、心系民生的纪念碑。

安洪德任华阳县令期间,鼓励农桑,遏制暴徒,安抚民心,为官清廉。比如,他将捕获的强盗赃银,全部用来修建“长虹桥”。桥名,自有诗意,但百姓更有自己叫法,叫它“安顺桥”,这就是今天九眼桥旁边安顺廊桥的前身。又比如,他主持重修潜溪祠宇,祭祀先贤;在今天成都东门静居寺街区一带,新建潜溪书院,成为清代前期成都四大书院之一。难得的是,这个书院由安洪德“自出俸钱”所造,人们评价,“一慕先贤,再造书院,光照蜀中,彪炳千秋”。

星转斗移,又到暮春时节。我来到华阳,漫步安公堤。此时的大堤,早已不是黄土筑、芭茅固了。从1950年后,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多次组织力量加固加高堤坝,杜绝水患。近年随着社区治理与景观打造,堤内杨柳笼烟,棠红梨白,堤外江流宛转,白鹭翔集。

人远去,堤犹在,政声存。安洪德体察民情,清廉留名。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从雅安知府任上致仕,回到家乡山东聊城。当地县志评价他说:廉政有守,以老病归。卒之日,贫无以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功绩。今天,堤内沿江建起通衢大路,大江上,新架设线条时尚、流光溢彩的大桥。路叫“安公路”,桥叫“安公桥”。安公堤围绕的新社区,定名“安公社区”,这里有安公廉洁文化广场、潜溪书院、安公塑像。安公社区探索创新出“五线工作法”等17项社区治理举措,其中,就包括廉政文化“258”工作机制,深入挖掘“安公廉政文化”。

在安公廉洁文化广场中央的安洪德塑像的注视下,我们走进“清风驿站”,走过绽红飞翠的“清风长廊”,来到“社区监督哨”。这里设有“华阳清风前哨”的“安公哨点”。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谭兰兰说,作为“哨长”,她负责与“东片区”和“西片区”副哨长联系,在两位“副哨长”的牵头下,两个片区分为10个网格,各有1名的“哨兵”作为联系人。

社区居民范敦洪,就是一名“分哨长”。他说:“我们都认可安公,认可安公社区的廉政文化,要把它传承好、发扬好!”

握别的时候,我们再踏安公堤。但见长堤伏波,清风徐来,春色满眼。我心有所动,便用“枕屏儿”的词牌,填了一首词:“襟带斜波,堤对浊流九转。史留痕,人尽颂,安公伟岸。洄曲角,平涛浪,蜀江安澜。人心齐、五仓粟满。平步晴霞,江畔柳青棠灿。草萋萋,風猎猎,花枝嫩颤。袅茶烟,听鸟啭,矗碑霄汉。若椽笔、墨云烂漫。”

长堤边,屹立一座碑,上书“安公堤”。碑不高,却清风萦绕,自带气势。如一管巨笔,点蘸烂漫墨云,书写一代又一代的廉洁故事。

猜你喜欢

华阳清风书院
Channel parameters-independent multi-hop nondestructive teleportation
朵云书院黄岩店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白鹿洞书院记
马钢华阳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华阳柔印”成为中国柔印业领军者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