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千”精神闯出新路、蹚出名堂

2023-04-18刘兰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浙江精神时代

刘兰

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一句话,让四十年前长三角地区流传的“四千精神”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时,他特别提到了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所创造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这也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改革开放伊始,为摆脱贫困,一批浙江人白手起家,用“四千精神”,开辟浙江经济崛起之路。“我做过推销员,蹬着三轮车卖冰棍、卖文具,背着几台落地电扇挤绿皮火车,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打地铺。”回顾往昔,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记忆犹新。

那时,浙江土地面积仅为全国1.1%,人口为全国的3.8%,人均资源拥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居全国倒数第三。温州民营企業创业时,很多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台州人靠“出硬股、打天下”,开了中国股份合作办企业的先河;为了破解技术瓶颈,萧山、慈溪一带乡镇企业聘请“星期日工程师”,通过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让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流动起来等等。

那时,浙江也涌现出一批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在温州,南存辉没钱买生产电器的零部件便找熟人赊账,没技术就三顾茅庐到上海“借”才,最终创办了正泰集团;在杭州,徐传化、徐冠巨靠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创办生产液体皂的家庭作坊,一步步发展为化工、物流行业龙头传化集团;在台州,李书福开过照相馆、做过装潢,最终成立吉利集团……以他们为代表的企业家书写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传奇。

短短几十年间,浙江经济总量就从全国十多位跃升到如今的第四位,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数十年来,浙商秉承“四千精神”,不断拓展空间,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民营经济发展史,他们既闯出了新路,也蹚出了名堂。

与浙江“四千精神”异曲同工的是江苏的“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四千四万精神”,江苏用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国民生产总值。

无论是“四千精神”还是“四千四万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与民营经济发展史相生相伴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重温“四千精神”,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要探寻它的时代意义。不论是一个人的进步还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先天禀赋有其重要性,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人本身才是关键要素。发扬“四千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好、激发好、运用好。

对于如今的民营企业来讲,“走遍千山万水”,才能穷尽一切发展的机会;“说尽千言万语”,才能争取一切合作的可能;“想尽千方百计”,才能找到各种成功的办法;“吃尽千辛万苦”,才能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这既是对那个时代敢为人先的肯定和礼赞,也是在这个时代继续蓄力前行的动力和秘钥。

猜你喜欢

浙江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