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天性”

2023-04-16徐云扬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少时昆德拉性情

徐云扬

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塑造了他,也托举着他——正如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没有了经历,人们便会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没有实体的影子,没有词语的推理者,精神上的无国籍者”。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添加孟子的名言。)个人的气质性情,往往是自身经历的产物。(调整为“往往”,可避免用语的绝对化。)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与思维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其早年的经历。(改“童年时”为“早年”。)无论是伤痛还是幸福,少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未被察覺的每一分、每一秒,沉默而又倔强地改变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而又倔强”四字富于感情色彩。)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但天性本就是复杂的。单说人性善恶,自从战国时期荀、孟之辩以来,尚且未有定论,如今又怎能唯“天性”是论,拿本就不可捉摸的“天性”来掩盖、抹杀“经历”的作用呢?更何况,许多人所谓的“天性”,其实是在懵懂之时培养而成,说到底还是后天习得的。沈从文少时师从“生活这本大书”,看惯了湘川的自然风光,日后才有了《边城》中湘赣边界淳朴的风土人情;而余光中年幼时在桐油灯下听惯了父母的诗词吟诵,他的文章才别有一种古风古韵。沈从文的自然淳朴、余光中的风雅诗意,并不完全是“天性”使然吧。(补入一则事实论据,说理充分,行文有气势。)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少时昆德拉性情
时间的性情
米兰·昆德拉(素描)
放下在当下
放下在当下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精神暴力叙事与昆德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