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心育之篇章,塑造坚韧之品格

2023-04-16刘娟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育案例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其思想、性格、习惯都未定型,此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如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渗透正确理念,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奥的理论与空洞的说教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适当开展心育,则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摆脱传统的窠臼。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缺乏经验和技巧,开展心育时固守陈规,道德与法治课堂依旧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落实心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案例;主题讨论;心育

作者简介:刘娟(1984—),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心育是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心育,不但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设道路。要让道德与法治课与心育相得益彰,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认知模式和兴趣喜好为立足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开展心育。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授课经验,从三个点出发浅析开展心育的教学策略,期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合理选择案例,播撒心育之种

身边的真实案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最有说服力,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据笔者观察,个别教师在开展心育时,会进行长段的理论描述和空洞的讲解。然而初中生正处于智力与思维迅猛发展的阶段,如果缺乏实际案例的映衬,仅仅依靠空洞的说教,学生很难产生共鸣,甚至还会形成逆反心理,导致心育流于形式。真正的教育应该与现实接轨,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心育亦是如此。所以,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时,教师应当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当前学生关心的热点,寻找合理的贴近学生现实的案例,以窥探现实为切入点,引出心育[1]。

以“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重量,让他们意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而形成关爱生命与敬畏生命的意识。本课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教师应当借此机会加强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形成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生活的观念。将心育与这节课的教学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问题与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然而,开展教学时,如果教师直接阐述道理,不但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还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毕竟对于学生而言,生命是一个很宏观、遥远的话题。所以,在教学之前,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教学案例,以《雷锋日记》与对志愿者的采访启迪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使珍惜生命的理念渗进他们内心。

【案例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节选自《雷锋日记》

【案例二】

志愿者一:我从上初中开始,一直接受好心人的资助,现在我工作了,也想多帮助大家,回报社会。

志愿者二: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而周末做志愿者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

志愿者三:我已经退休了,又不会打牌,出来参与志愿者活动让我有事做,我也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

在出示上述案例之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笔者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生命只有一次,关于生命的意义,雷锋是怎么思考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问题2:平凡的人生,可能有不一样的精彩。看了针对志愿者的采访,你认为他们又是怎么思考生命的意义的?

问题3:初中生正处于蓬勃生长的阶段,了解了雷锋的想法,看了这些志愿者的谈话,你有什么新的理解?接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

在了解这些案例时,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在感受到震撼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他们的表达欲望会被激发,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融入课堂讨论,与教师、同学激烈讨论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并在畅所欲言中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重量与意义。

由此可见,真正的思想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在开展心育时,教师应当尝试用事实让学生感到震撼,引发他们强烈的反思。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心育,结果会回到老路,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宝贵的课堂资源也会因此被浪费。立足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找到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取得春风化雨的效果,为学生思想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开主题讨论,升华心育之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道德素养上。因此,让学生从内心认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很有必要,毕竟只有学生真正认同了教学内容,他们才会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习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讲台还给学生。为此,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主题,搭建沟通平台,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讨论欲望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主题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坚忍的品质,变得更加勇敢。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更好地融入课堂,他们的学习体验也会更加丰富[2]。

在教授“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笔者出示案例后,根据教学内容設计了互动主题—“生命的意义”,然后要求学生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理解。

【课堂讨论环节】

生:生命只有一次,或许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和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有一颗强大的心,勇敢地接受挑战,直面问题,这样才能渡过难关,迎接美好的未来。

生:生命是一次旅程,途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景。我们遇到的问题、困难都只是风景的一部分。所以不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轻易终止这段旅程,因为美好的未来一定在等待我们。

生:其实,让生命有意义非常简单,只要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有意义,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因为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他人能准确评判的。而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能让自己感受到人生充实,也会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这样的人生自然是有意义的人生。

……

从回答来看,学生的讨论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没有真正进行讨论,而是按照答题的模式,背诵正确的答案,因而他们的答案较为空洞。因此,笔者在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师:如果同学们站在志愿者的角度,会怎样看待无偿劳动?

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他们的无偿帮助,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情!

生:将来有机会,我也要参加志愿者行动,一方面我本身就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另一方面是我想做一点有益的事,让我的青春变得更加闪亮。

……

师:志愿者角色无处不在,我们在学校里也可以帮助别人。比如低年级学生有烦心的事情,我们可以充当知心姐姐、知心哥哥,通过写信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开疑惑。假如隔壁班有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下滑得厉害,想放弃学习了,你会怎么劝说她呢?

生:我会找点积极向上的书,和她一起读,让她从书中明白人生的意义。

生:我会写信给她,做她的知心姐姐,帮助她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

青春期的学生已有隐私意识,他们善于伪装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鼓励他们走出来,解开他们的内心疑惑,帮助他们走出阴影[3]。在课堂上,笔者围绕主题引导学生互动、讨论,不但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许多想法,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眼前的困难,更勇敢地尝试解决面前的问题与障碍。当然,光是这些还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育的质量,優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笔者继续设问,以持续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有一颗强大的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在关爱自己生命的基础上,又该如何去对待其他的生命呢?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又该如何做?

生:或许我无法做到舍己为人,但是在面对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给予帮助。

师:如果在考试的时候,最好的朋友有题不会做,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考试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想要帮助朋友,可以在课下为他讲题,但绝对不能在考试的时候给他答案,那样是作弊,不但害了自己,也会害了他!

生:做人要坚守底线,考试不作弊是我们的底线。作为朋友,我可以平时帮助他,但不能违背原则在考试中给予帮助。这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由上述教学活动可见,案例是死的,生活却是多变的,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恰恰是进行心育的最佳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视作宝贵的教育材料,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感悟深沉的道理,升华他们的思想与品质。

三、多角度测评学情,延伸心育之路

为优化心育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定期开展测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的成长情况,了解其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并在这个基础上优化教育模式,延伸心育之路。

在教授“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后,笔者播放了《感动数亿人的母爱,阿朵妈妈》《一个人,23天,一个年轻人告诉你生命的意义》两则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两则视频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发现,随着心育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形成了健康的思想与品质。不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教学内容,笔者引入典型的反面案例,展示了两则视频评论区的部分极端评论,并鼓励学生讨论。面对极端评论时,学生较为愤怒,有学生激烈地反驳了评论的观点。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及时引导学生:“以暴制暴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形成正确的三观,再以此为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受到了心灵的熏陶,还意识到应当用合理的行为对待身边的恶劣行为,并时刻端正自己的态度。

结语

心育是帮助初中生塑造强大心灵、形成高尚情操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融入心育,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感受与思考中明白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当然,心育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客观看待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祥力.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7(17):78-79.

[2]陈辉艳.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育人育心[J].教师,2018(33):106-107.

[3]金俊余.新课程中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育之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06):167.

猜你喜欢

心育案例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建好区域中小学心育“生态圈”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