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鹅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2023-04-15徐家芳吴玲罗祥伦

家禽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公鹅母鹅种鹅

徐家芳,吴玲,罗祥伦

(1.北海市畜牧站,广西 北海 536000;2.合浦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广西 合浦 536100;3.合浦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广西 合浦 536100)

鹅为草食性水禽,消化系统发达,它对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对青草中的粗蛋白消化率可达76%。鹅抗病能力强,生长快,总投资小,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鹅肉质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其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烟酸、糖、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具有补虚益气、暖胃生津等功效,在2002 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 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我国鹅的品种丰富,养鹅历史长达1 700 多年。但从目前生产来看,鹅繁殖力较低,影响了整个养鹅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有效提高鹅繁殖力的方法是广大畜牧工作者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1 选育优良品种和选留优良种鹅

各品种鹅的繁殖性能差别很大,因此对优良品种的选育极为重要。当然,鹅的选育除了繁殖性能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各品种的适应性。当前华东、西南市场以白羽鹅(扬州鹅、四川白鹅)最为畅销,广东潮汕地区则主要消费灰褐色或银灰色羽色、头部两侧生有较大黑肉瘤的狮头鹅,广府地区深受欢迎的烧鹅主要以个小的乌鬃鹅为原料,喜好鹅肝的地区多饲养法国朗德鹅。鹅对自然环境如光照、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品种引入其它地区后常会使繁殖力大幅下降。

品种选育之后,鹅群中要做好优良种鹅的选留工作。选留体格强壮健康、性器官发达、精液品质优异的公鹅和繁殖性状突出的母鹅。

2 后备鹅的培育和鹅群结构的优化

后备鹅一般指70 日龄后至配种前留作种用的仔鹅,一般建议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培育。70~120日龄的后备鹅,圈养要给足全价饲料,放牧的则在每日放牧之后补充精料。120 日龄至配种前的后备鹅,实行限制饲养,增加粗料尤其是草料,减少精料供给,加强运动,防止母鹅因过早产蛋而使产蛋量和种蛋合格率低;公鹅和母鹅分开饲养,防止公鹅过早性成熟而使公鹅性器官发育不良、日后配种能力不足;母鹅开产前15 d 左右开始逐渐增加精料比,公鹅配种前15~20 d 也要增加精料投喂量。

合理的鹅群年龄结构,既是鹅群生产的需要,也直接关系到繁殖力。及时淘汰年龄过大、生产能力严重下降的鹅,往鹅群中补充年轻的优良种鹅。母鹅的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3 年,因为母鹅前3 年的产蛋量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会下降。公鹅因为身体机能和繁殖能力的下降,一般使用年限也不超过3 年。合理的鹅群年龄结构应该是1 年的鹅约占40%~45%,2~3 年的鹅约占50%~55%,≥3 年鹅的比例要在5%以下。当然也要综合考虑地区性的消费趋向,比如扬州地区的人民喜好食用5 斤重以上的卤制盐水老鹅,不能按照常规的鹅群年龄结构进行鹅的饲养。

3 根据季节性繁殖适时配种

鹅繁殖具有季节性,一年内仅有一个繁殖季节。不同地区温度不同,繁殖季节也不同,一般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现在反季节繁殖技术已被大量推广,对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没有影响,通过人工调控光照逆转鹅的季节性繁殖,使母鹅一年内从一个繁殖季节增加为两个,增加产蛋量,提高繁殖性能。

自然交配要根据不同体型大、中、小型鹅合理安排公母比例,各对应的比例大约为1:3、1:5、1:6。鹅习性是在水中嬉戏时配种,因此在合适的配种时间应该给足戏水时间。规模化养殖一般采用人工授精,由此可以减少公鹅的饲养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优良公鹅的利用率,一般一只公鹅的精液可以供给12 只以上的母鹅进行输精,还可以规避配种时可能经性传播的疾病。

4 补充光照和人工换羽

合理的光照制度可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率。通常种鹅产蛋、配种的光照时间为13~14 h,光照强度为25 Lx。但若适当把光照时间延长3 h 左右,可延长母鹅的产蛋期,从而增加产蛋量。通常是在种鹅临近开产期,连续6 周逐渐延长人工光照时间,保证至开产时每日光照时间增至16~17 h,维持至整个产蛋后期。

同时,还需采用人工换羽缩短整个鹅群的换羽时间,并同步换羽。一般是在鹅群进入产蛋后期时,停止人工光照,并停止饲喂饲料2~3 d,只给予少量青草和给足饮水;在第4 天开始饲喂青粗饲料,直至第10 天左右,开始试拔主翼羽和副主翼羽,若不易拔落,需隔3~5 d 再拔羽,拔羽后注意不能让鹅群下水,防止毛孔感染发炎,并对其逐渐加强营养,快速恢复鹅群体质,然后实施光照制度,开始下一轮产蛋。

5 控制就巢行为

任何品种的鹅均具有一定的就巢行为,会大大降低母鹅的产蛋性能。通常将具有就巢行为的鹅隔离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凉爽的地方,禁止饲喂饲草,只给予饮水;2~3 d后饲喂青粗饲料,搭配少量精料,可有效阻止就巢行为。

6 种蛋管理和孵化

产蛋区域要保持清洁卫生,所产种蛋随下随捡,避免种蛋被污染。被污染的种蛋孵化率、雏鹅成活率较低。种蛋适宜的保存温度范围在8~18 ℃,相对湿度范围在70%~80%,保存时间一般在7 d以内。种蛋孵化前务必要进行消毒,提高孵化率。

孵化过程中要给予适宜的温湿度,在15 d 之后的孵化后期,自身脂肪代谢散发热量,此时应该降低温度。17 d 后开始凉蛋,可采用自然降温或喷雾加湿。18 d 后要加大通风,因为此时开始耗氧量急剧增加。26 d 之后,胚胎由尿囊呼吸转为肺呼吸,所以一般提倡26 d 落盘。落盘后湿度增加至75%左右,利于雏鹅啄破蛋壳。

7 注重营养需要

母鹅在产蛋前20 d 左右开始饲喂产蛋饲料,按照美国NRC 标准,饲料代谢能为11.19 MJ/kg,粗蛋白15%,赖氨酸0.6%,蛋氨酸+胱氨酸0.5%,钙2.55%,有效磷0.3%。维生素对于鹅的繁殖有重要的影响,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D3务必要满足需要,而且维生素的添加务必要考虑效价和含量的问题。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可以提高种鹅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应该在繁殖期给种鹅增加一些青绿多汁饲料。

8 加强疫病防控

鹅群的健康是正常生产的前提,也是保障鹅繁殖力的前提。当鹅群患病,正常代谢发生紊乱,产蛋量、种蛋孵化率和雏鹅存活率都会受到影响而显著降低。有的病鹅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其携带的病原具有传染性,会传染给其它鹅和种蛋,最终使种蛋孵化率低、雏鹅成活率低。日常消毒程序一定要严格进行,鹅群换舍、分群都应进行消毒工作,鹅舍、器具、运动场都要定期进行喷雾消毒。日常观察记录极为重要,有利于及时进行疾病诊断,做出正确诊断之后合理用药,同时病鹅隔离治疗以控制疫病的蔓延。

9 结语

随着鹅养殖技术的完善与开发,我国鹅养殖业已逐渐从传统小规模养殖向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优化鹅群结构,补充光照,人工换羽,适时配种,科学管理种蛋,注重营养需求,强化疫病防控,最终能有效提高鹅的繁殖能力,从而提高养鹅效益。

猜你喜欢

公鹅母鹅种鹅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和鹅打架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鹅,鹅,公鹅
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和管理措施
大公鹅勇士
地方良种——马岗鹅
鹅生蛋
种鹅的选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