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活动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2023-04-15陈思润

大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训练院校

陈思润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理念在不断创新,其中学生的在校体育活动安全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述,更多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个人身体素质。但就客观来看,体育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受到伤害,会使身体与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个人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高职院校需要从风险角度出发,切实做好校内体育活动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1 高职院校体育活动安全风险概述

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高校体育活动安全风险容易在体育训练、体育娱乐、体育竞赛、体育教学等流程中出现,具有不确定特征。针对高校体育活动安全风险而言,学生往往是运动伤害安全风险的主要人群,因安全风险而引起的危害和损失不容小觑。众所周知,高校体育项目居多,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篮球、足球、跑步竞赛等,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增添全新的柔道、拳击、散打、摔跤等项目,由于体育项目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1]。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由于受到亚健康的影响,校内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低下,将更多时间放置在阅读学习、电子竞技等方面,体育训练时间少之又少,自身能力很难满足高难度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因此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引发安全风险的因素之一。由于高校体育活动项目种类居多,自身存在特殊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潜伏在体育训练、学习、竞赛等环节,极易受到人为、运动设施、环境等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安全风险的出现。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是本文的重点难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的话题。

2 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情况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学生由于前期活动不规范,或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并且损伤安全风险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在高职院校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都伴随一些的运动损伤安全风险,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调查,具体是因为前期准备不到位,并且学生对一些技术要领缺少深入了解,掌握不到位导致。例如,教师在对部分重要动作要领讲解过程中,讲解不全面,使得学生理解比较片面,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没有对学生运动行为进行保护,对于潜在安全风险没有及时防范和处理,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损伤,缺少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部分体育活动项目难度比较大,一些学生自身身体素养较差,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无法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对应动作,或者在相关项目训练中,身体出现疲劳状况,或者是受到学生主观意识影响。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学生在体系训练中容易面临各种损伤,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调查可以得知,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较大责任,甚至需要负全责。在部分比较特殊的体育项目中,如散打、摔跤、拳击等体育活动中,学生受伤的概率比较大。除此之外,在足球或者篮球运动中,学生也会出现轻度损伤。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争强好胜心理,并且在从事该运动时,身体接触比较多,在比较激烈的碰撞下,难免会受伤。并且,这些体育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无法满足标准,所以在具体运动训练中,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损伤。

3 高校体育活动安全风险的形成原因

3.1 学生方面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执行者,也是安全风险出现的主要受害人群。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思想观念方面尚未发育成熟,对体育安全风险缺乏深入了解,未能正确认识到安全风险带来的严重性,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容易出现一些训练方式错误的情况。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活动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但往往忽略了体育项目运动强度及训练时间,进而诱发了安全风险。

3.2 教师方面

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会将教学重心放置在知识讲解与技能传授方面,对于体育安全风险防范的关注度并不高,虽然已经向学生明确交代安全风险的危害性,但往往只是一概而过,不能起到真正的预防与警惕作用,这让原本忽略安全风险的学生变得更加随意,特别是在同学互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肢体碰撞,使个人及他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是高职体育教师在安全风险管理中需要高度关注的话题。

3.3 体育器材方面

体育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训练的前提条件,如果体育器材管理不当,将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正如文章上述所讲,高校体育训练项目种类居多,强度也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体育器材作为载体实现,因此体育器材的管理十分关键[2]。但就事实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器材方面管理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更换,器材本身效能得不到有效保护,其安全性、稳定性快速下滑,在实际训练期间容易发生故障、意外,给学生带来心理、身体双方面的损害,需要高职院校在此环节加大管理力度。

4 高职体育活动的安全风险管控

4.1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意识观念。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者,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听取教师提出的意见,结合自身身体素质,妥善选择体育活动运动项目,保证体育训练强度、时间合理,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告知教师并停止训练。根据课程内容、体育项目强度、种类以及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运动量与方式,避免过度训练而出现运动安全风险。在进行体育项目练习时,除团队竞技类别的体育项目外,需要与其他同学保持适当距离,并把握好分寸,不得将练习与实战混为一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使教师及对练同学得到很好保护,有效规避因学生而引起的安全风险问题,起到防范教学、训练以及比赛安全风险的效果。

首先,集中注意力。在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会表现出多动的状况,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对于教师讲解的相关知识和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了解不全面,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动作和内容比较模糊,在动作要领方面掌握比较少,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伤害身体的状况。基于此,教师应要求在上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讲解的动作要领运动,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其次,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生源比较特殊,大部分学生身体素养比较差,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学校中农村家庭的学生数量多,经济收入少,营养不良。并且,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高中阶段学校和学生不会重视体育训练,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面对各种体育活动,通常会表现出适应力不强的状况,力不从心,导致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受伤的状况。基于此,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运动计划,加强训练,提高自身身体素养,减少在体育活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损伤。最后,加强自我保护。高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到高考压力影响,使得学校和学生比较注重专业学习,对体育活动重视度不高,接触体育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面对各种体育活动,兴趣逐渐被释放,参与度升高。在体育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在散打、摔跤等体育活动中,受伤的概率较大。为了规避这种状况,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应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把握好分寸,下手留余地,不可把训练和实战混为一谈,只有保护好自己和同学,才能减少受伤发生。

4.2 增强高职教师的安全风险防控及管理意识

在体育训练教学中,高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能所在,科学借鉴同行业较为成熟的安全风险管理经验,对自身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全面加大课堂管理力度,严厉杜绝安全风险的出现[3]。在做好体育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的基础上,还需重点加强安全风险与安全的教育培训,促使学生加深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防范与保护意识。针对体育训练器材,在每节课开始前,应重点检查所需器材的安全性,是否存在零配件缺失、松动等安全隐患,将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应用在体育训练中,减少器材给学生带来的威胁。此外,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救护工具,当学生摔倒、碰撞、擦伤时,应及时对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创口干净,避免细菌滋生导致伤口发炎。在课余时间,体育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自身活动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以此推动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

4.3 针对体育器材与场所的管理

为保证体育活动训练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加强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管理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体育器材的管理与保护。针对体育器材的安全保护,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配套的管理制度,对器材使用与管理作出明确规定。首先,保证体育器材管理的预见性,安排专人负责体育器材的检修与维保工作,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检查,一旦发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停止器材使用,在经过维修、保养或更换后,方可继续使用。针对小型器材的仓储管理,应保证存储方法及场所安全可靠,由任课教师提前申请器材使用,不得随意投入校园内,避免学生私自使用出现问题。总体来说,体育器材的使用管理,必须对产生威胁学生安全和健康危害作出预见,保证器材存放安全合理。其次,根据不同体育器材与设施,应按照类别、规模及项目训练强度进行分类处理,针对存在潜在危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在醒目位置张贴标志,以警示并告知使用者[4]。最后,在向学生提供体育活动服务,使用体育器材时,管理人员应督促教师进行追踪管理,对学生的活动流程进行监管,并适当对其进行安全指导,保证学生使用得当,以此降低安全风险的出现概率。

另一方面,体育训练场所的管理与保护。体育训练场馆对学生的训练成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开展学习与训练,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妥善选择体育训练场地,使学生身心安全得到保障。具体来讲,在体育活动训练开始前期,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合适的体育场地,如活动环境安静、练习场地平整等,最大限度提高体育训练场所的安全系数,为学生搭建安全、温馨、可靠的训练平台,保证体育训练的高效进行,实现潜在运动危险的有效规避。不仅如此,教师要着重检查训练场地是否存在凹凸,体育器材是否破旧老坏。因为如果场地不平整,器材存在损坏,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练习环境差,将会使学生在训练途中受伤。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做出反应并准确处理,并告诫学生切勿使用,在保证现场安全无意外的情况下,方可带领学生继续训练,使其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4.4 建章立制促规范,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开展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基础前提,也是保证运动安全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训练安全系数,高职院校应在国家法规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的体育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明确规定运动安全风险的管理目标、要求、标准等,梳理安全风险防范内容,做好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赔偿、处理流程的清晰界定,并将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准确落实到校内各部门、各人员,实际工作效果将会更显著[5]。在此基础上,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针对体育安全的知识讲座,逐步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安全风险的认知与理解,正确认识到安全风险带来的严重性,杜绝认知空白现象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与自我防护意识,进而有效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必要情况下,高校可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借助ERP、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搭建校内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平台,在各部门安装电子移动接口,在校内活动场所安装高清监控设备,对体育活动训练全程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可通过平台及时向各部门发送安全风险预警信号,便于安全风险的及时应对处理,促进高校安全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

5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是体育活动训练中的重点话题,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学习的教育工作,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需重点加强对体育活动安全风险的管理,详细了解体育活动安全风险的特征与危害性,深入分析安全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从学生、教师、体育器材、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准确落到实处,将安全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体育训练院校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