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浅析

2023-04-10吴清坤

中国市场 2023年9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摘 要: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流动性困难,供应链金融机构或服务商等资金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各类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大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0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09-0169-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169

1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供应链类金融机构或服务商等资金方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依托,以真实的交易为背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商业流以及物流的统一管控,在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同时,将个体企业的不可控风险分解到整个产业链上,从而降低个体风险,达到资金方风险防控的目的。

在生产的社会化持续深入的今天,企业的竞争逐渐从个体与个体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同属一条产业链的各个企业之间互相依存,一荣俱荣,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之间交易、结算方式的主流,而处于供应链上游的诸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报告不规范、经营数据不完整、缺乏有效风险缓释措施等信用问题,很難充分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为了盘活交易环节中各形态的流动资产,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能力,在各方的积极探索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1]。

2 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较晚,早期可追溯至1998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东地区首创的货押业务。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系统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理念以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截至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又率先提出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定位。为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手段,商务部于2012年将商业保理行业引入国内,并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发展到今天,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的基础融资方式。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丰富了相关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提升了机构竞争力,促进了商业保理、供应链公司、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新型融资模式蓬勃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2.1 供应链金融1.0

在供应链金融1.0阶段,融资结构主要是核心企业+多个上游主体(N+1模式),资金方依托核心企业提供的信用基础 ,在线下通过人工开展融资调查和审批工作,为供应链上多个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以及其他个性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这一阶段,资金方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但和链上诸多中小企业达成合作,充实了自身客户群,提升了融资投放量,而且也对供应链“四流”的统一管控中降低了资金逾期或不良的风险。然而,鉴于供应链金融1.0阶段仍以传统线下模式为框架,资金方在授信审核方面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资金方在风险防控方面也各存不足,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创新需求愈发强烈。

2.2 供应链金融2.0

供应链金融2.0是供应链金融1.0的创新发展,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化),资金方通过与核心企业进行网络平台数据对接,将核心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中有关上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数据,以动态跟踪的形式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资金方和中小企业之间多方参与的效率,又减少了资金方调查审批环节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2.0一方面显著提高了资金方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极大地压缩了操作时间,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批量化。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企业信息系统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许多功能尚未完善,只能用于收集基础数据,在核心数据方面的缺失导致了资金方在风险识别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不足。

2.3 供应链金融3.0

供应链金融3.0弥补了供应链金融2.0的缺陷,构建起了完善的综合服务平台(N+1+N模式)。通过引入物流数据、企业ERP数据、电商数据等,在弱化核心企业作用的同时,增强了供应链上多方之间的耦合度,形成了“N+1+N”的信息流通基本模式。供应链金融3.0通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各企业之间的全面交易数据,从而将原来供应链融资单环节参与模式演变成多元化的参与模式,上下游数据、信用相互印证和支撑,进一步拓展了供应链下游客户群,大大提高了资金方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的能力。另外,基于电商平台模式、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崛起,弥补了中小企业在网络平台搭建方面的薄弱环节,在资金方与供应链平台的通力合作下,有效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了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信用加持力度,构建起稳固的供应链企业贸易区。再者,资金方通过整合网络金融思维,建立起了以供应链各方交易数据为核心的风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便利了资金方的投后管理,从而节约了对企业进行融资管理的成本[2]。

3 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在交易过程中,核心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的采购方式或预收账款的销售方式以使自身现金流更加宽裕,但这种做法造成了对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占用;更有甚者,签订仓储合约成为某些大型企业与上游企业进行合作的硬性要求,加重了中小企业在货物销售、储存和管理方面的负担,如此种种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限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3]。

依照中小企业备货采购、生产或售前、售后等环节特点,总结出以下三种融资模式。

3.1 预付款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模式即买方场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订单生产或备货采购环节,作为下游买方的中小企业因相对弱势而需预付采购款。在中小企业有限的实收资金以存货、应收账款、非流动资产等各形态沉淀占压的情况下,企业为启动订单生产或备货而产生了前端融资需求。

预付款融资根据采购人的不同,可以分为直采融资模式和代采融资模式。其中直采融资模式包括先票/款后貨授信,即中小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保证金并预先取得授信的前提下,银行向卖方预付全额货款,在货物到达约定地点后设定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担保的融资产品;担保提货授信(保兑仓),即中小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保证金并预先取得授信的前提下,银行为中小企业开立票据用于向卖方预付全额货款,随后中小企业分批次向银行提交提货保证金,银行分批次通知卖方向中小企业发货,并由卖方就保证金以外的货物向银行提供回购担保的融资产品。代采融资模式则多见于供应链服务企业,是利用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操作,采用代理采购、掌握货权和标的应收账款转让的综合供应链融资产品。

3.2 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即物流场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生产或售前环节,对于存货量(包括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贸易型企业的库存物资)较大的中小企业,持续稳定规模的存货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形成占压,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企业由此产生存货融资需求。这种融资方式又称物流金融。

在现阶段的存货融资当中,根据储存状态的不同,主要包括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根据储存环节的不同,主要包括货押模式和仓单质押模式。

在静态模式中,存货受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企业无法随意调用,除非结清融资,这种静态的存货融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有诸多不利,具有局限性[4]。而动态模式则刚好相反,在满足最低存货量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以货易货,从而能够有效地对质押中存货进行利用,因此被资金方广泛采用。

而仓单质押模式,则是在传统货押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对货物的所有权凭证衍生出的一种货权或标的物权凭证融资。

3.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卖方场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售后环节,由于强势核心企业回款账期的存在,极大地延缓了作为卖方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流速度,制约了运营资金的循环。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应收账款长期稳定在高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运而生。

作为以债权形式存在的资产,中小企业通过将应收账款以融资的方式实现变现,弥补了因赊销问题造成的资金占压。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应收账款融资可以分成保理融资(应收账款转让)与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两类。保理融资是指企业将基于真实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向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通常包括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应收账款在此模式下,为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而质押融资则是指中小企业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以担保的形式质押给资金方实现融资,应收账款在此模式下为第二还款来源。以上三种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三种模式的片段缝合,通过科技手段的支持,可灵活创新出其他多种供应链融资架构。

4 国内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问题

第一,供应链金融的变质变味。国内供应链金融的不断深入,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然而某些核心企业强行“绑架”中小企业,将供应链金融变相为自身融资工具,与日俱增的不当使用使风险不断堆积,一旦核心企业暴雷,将导致供应链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使资金方和负有被追索权的中小企业蒙受重创。

第二,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环境。从前期出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来看,虚假贸易背景、萝卜章等问题时有发生,供应链金融信用环境堪忧。加之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资金方通常要求其提供强担保措施,导致中小企业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停留在PPT上。

第三,供应链金融的合作意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一大优势在于借助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实现链条上个体企业的风险分散。然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实操过程中,无资金需求的核心企业对相关业务避之不及,大大增加了资金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难度,严重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5 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5.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的规范化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一是要明确自身的发展规划,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采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手段,摈弃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二是加强行业研究、聚焦主业、专精特新。合理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和多元化发展的远期风险,避免短贷长用及资金错配。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及经营数据。为资金方提供清晰的尽调信息,从而获得预期的融资服务。

5.2 丰富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支持政策

现阶段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落地难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一是虽然各级机构不断制定并推出支持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条例和办法,但缺乏对条例和办法执行情况的配套激励约束政策,从而使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小企业的普及,市场规模在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风险隐患,制约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持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平稳发展,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要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加快风险缓释市场多元化的建设步伐,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供应链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能力,实现多方共赢。

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资金方向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对中小企业及所处供应链稳定度和信誉度的衡量。因此,完善的征信体系是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一是在不侵犯个人隐私、不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破除数据壁垒,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归集,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的征信信息来源数据库,使各类违约信息无处遁形。二是建立广泛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网络,既在金融机构使用,也有政府部门参考;既要“无处不在”,也要“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严把入口关,大幅提升违约成本,使失信者寸步难行,对守信主体提高办事效率,多措并举、奖惩分明,从而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信用护航。

6 结论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不断提速,形式和载体不断多元。现阶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紧抓供应链金融利器,通过不断规范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丰富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支持政策以及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发挥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不断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然,马一菲.供应链金融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中小企业经验数据[J].产业创新研究,2022(3):88-94.

[2]王玫雯,王升.经济新常态下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基于山东省42家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黑龙江金融,2022(1):29-33.

[3]徐荣贞,王森,何婷婷.绿色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76-86.

[4]卢强,刘贝妮,宋华.协同创新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信号理论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6):87-99.

[作者简介]吴清坤(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