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忽视“警犬”血管的提示信号

2023-04-1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4期
关键词:耵聍内耳警犬

受访专家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耳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耳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耳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中国残联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专家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库审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耳科学及耳外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各种听力重建手术,眩晕外科手术,侧颅底肿瘤等手术;在中耳炎内外科治疗、面瘫内外科治疗、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西区), 周三(东区)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特殊的血管,像“警犬”一样敏感,这种看不见的血管发出的预警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它就是内耳血管。大家可能想不到,耳朵这么敏感重要的器官,里面的内耳血管对缺血、缺氧更敏感,所以内耳血管往往比其他部位的血管更早表现出问题。突发性耳聋不仅是耳朵的问题,还是脑血管淤堵发生意外的先兆,它是耳鼻喉科的一种急症。突发性听力下降常表现为患者的听觉本来是正常的,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忽然听不到声音。

突发性听力下降,其实是身体“丢卒保车”的反应。内耳的血管是脑血管的一个分支,头部血供占全身血供的60%,内耳就占全身血供的14%。一旦身体出现供血不足,身体首先就会丢弃内耳功能,因为比起心功能、呼吸功能和脑功能来说,内耳毕竟有两个,所以就会牺牲掉一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详细讲述了为什么内耳血管如此重要,以及突发性听力下降代表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又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这根小小的内耳血管到底为何对我们如此的重要?李主任解释内耳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庭平衡器官,一部分是耳蜗听觉器官。供应耳蜗内耳的这根血管是供应重要脏器的血管中最细的一条,直径只有0.18毫米,远比一根头发还要细,因此不容易在检查中发现,主要靠医生的经验来发现。

支配大脏器的血管直径都很粗,只有支配耳朵的血管是最细的,这样它就比其他血管对缺氧缺血表现得更敏感。内耳血管出现问题,预示着我们人体的两个主要部分可能存在疾病,一个是心脏,另一个是大脑。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内耳血管异常有可能合并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当血压升高时,血流对血管的压力增大,血糖血脂偏高又会使血管的脆性增加,像内耳这种细小的血管就非常容易出现症状。因此,“三高”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症状。

内耳血管不仅细且没有侧支循环,无法代偿,一经损伤就是永久性损伤,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听力可能无法恢复。李主任还提到,突发性耳聋有三个1/3,即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有1/3的病例是不可逆损伤,永远无法治愈;还有1/3的病例可恢复一部分;剩余1/3的病例因治疗及时可彻底恢复。

李主任讲述了两个患者的亲身经历,两个病例都表现为突发听力下降,但实际的检查结果更为严重,通过颅脑CT的结果来看,两位患者都伴有脑梗死。这也揭示了突发听力下降是内耳血管发出的预警信号。

病例一为44岁女性患者,左耳突发听力下降,10多天之后又出現了头部昏沉感、恶心、无呕吐的症状,根据患者颅脑的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小脑脑梗死。

病例二为56岁男性患者,有3年高血压的病史,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伴听力下降,步态不稳长达9天,从患者颅脑的磁共振检查报告可以看出,其大脑基底动脉附近出现梗死。

通过这两个病例,李主任提醒,如果突然听力下降需要引起警惕。

突发性耳聋的类型很多,突然两侧听力下降是最危险的,需及时检查治疗。有时只出现一侧听力下降、闷堵,甚至有点眩晕,但意识清楚,走路也不受影响,这表明往往是外周性的单纯突发性耳聋,而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但并没有其他伴发症状,且两个耳朵是对称的,此时不用特别慌张,因为这是生理性的增龄性变化。如果是此类单纯的突聋,应尽快到耳科或者耳鼻喉科就诊。

但若出现了突然的听力下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比如胸闷、气喘、胸痛、走路不稳、中枢性面瘫、嘴角歪、共济失调、呕吐尤其是喷射状呕吐等,应立即去相应的专科进行治疗。

知道了内耳血管的重要性之后,李主任也提到很多人在感冒时出现耳朵不适的症状,会直接忽视,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

李主任的患者王女士曾经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但感冒后期发现自己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声音听起来离得特别远,觉得耳朵里很闷,非常难受,就去医院进行治疗,检查后发现是微循环的问题,李主任让她服用银杏叶制剂,大约3周之后听力就完全恢复了。李主任还特意提醒她去做心脏、颅脑的筛查,结果做颅脑CT时发现了陈旧性脑梗死,心脏也有轻微的病症。

感冒發热时,由于长时间的高热,会造成咽鼓管堵塞,产生负压,身体里的体液就会被吸入鼓室里面,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等,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致聋。因此,李主任提醒感冒发烧后应关注听力,如果出现耳闷、耳堵等情况应尽快就诊。

那么如何鉴别是简单的感冒还是伴发有中耳炎等疾病呢?如果感冒7天后痊愈且其他症状随之消失,则为单纯的感冒。而感冒好了之后出现耳朵突然闷堵,则为感冒并发的急性中耳炎,感冒时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通过鼻腔向耳部扩散,经由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疾病,但它的并发症非常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为耳朵离大脑很近,中耳炎向上蔓延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疝等;中耳炎沿胸锁乳突肌向下蔓延,通过间隙扩散,可能导致腰、后背甚至腹部脓液积聚。当出现上述中耳炎并发症时,治疗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在中耳炎的早期就要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李主任通过案例诠释了听力的重要性,这里李主任还教了大家一个快速自测听力下降的小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一块手表!利用机械手表发出“咔咔咔”的声响,用两侧耳朵去判断听到的声音是否一致,如若两侧声音不一致,一侧偏弱,建议尽快去耳鼻喉科检查听力。

除了感冒引起的耳朵问题外,李主任在看诊的时候还发现患者耳朵里面血管增生,这往往是由于经常掏耳朵导致的。掏耳不当容易让耳道里“寸草不生”,这会导致耵聍受到影响。

耵聍是耳朵的常住客。南方以湿性耵聍为主,容易引起湿疹、真菌感染、外耳道炎等。北方相对干燥,因此以干性耵聍为主,不容易得上述疾病。不同的耵聍,无论干性还是湿性,它都对我们的机体有保护作用,如在人体无意识的时候散发特殊气味阻挡昆虫爬入耳道,游泳时阻挡细菌侵入等。干性耵聍可以通过活动甩出体外,但是湿性耵聍贴附在耳壁上,由于掏耳朵方法不对,更容易导致向内堵塞,所以湿性的耵聍比干性的更容易出现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甚至造成感染。李主任建议,每年可以去耳科体检1次,检查耳道是否有耵聍栓塞、听力是否下降。

耳道皮肤下面没有软组织,直接就是骨面,因此其对疼痛十分敏感。经常掏耳朵容易损伤皮肤,出现外耳道炎、湿疹,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胆脂瘤等。因此,李主任提醒,经常性掏耳朵可能使耳道出血、发炎,造成感染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经常性地去掏耳朵,觉得特别痒时可以用止痒的药膏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戒掉掏耳朵的习惯。

针对突发性耳聋恢复这个问题,李主任说并不是每一个病例都能恢复,其中有1/3是不能完全恢复的。对这1/3的病例有一个治疗的时间节点,治疗之后3个月还未恢复,会被认定为不可逆,就不建议再使用药物治疗了,但可以使用帮助装置——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李主任提到,之前很多老人因为助听器噪声很大,所以不爱戴,但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形势发生了转变,助听器的滤过功能更完善了,降噪功能变强,如果选配合适,对耳朵受损的人群有极大的帮助。中度之前的耳聋可以靠助听器来辅助听力,但是像重度、极重度耳聋甚至全聋,就只能借助人工耳蜗手术来解决。

日常护耳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避免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有意识减少上火症状的发生,出现耳鼻咽喉相关疾病及时就医等。李主任提到,只要有助于耳朵周围血液流动的动作都可以去做一做,比如搓一搓脸,按一按耳朵,活动周围的血管,保障血液循环的畅通,对听力的改善都是有帮助的。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耵聍内耳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恐龙内耳的秘密
为什么会有耳垢?
耵聍栓塞怎么办
耳屎的麻烦:耵聍栓塞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