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观察

2023-04-08金鑫陈杭美

人人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扫查低剂量螺旋

金鑫 陈杭美

(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浙江诸暨 311835)

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早发现、早诊治是当前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1]。很多早期肺癌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可见结节属于肺癌影像学中的基本表现。因此,加强对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对防控肺癌的发生尤为重要。伴随螺旋CT 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 成为临床诊断鉴别肺结节的主要手段。然而,此检查方式的辐射剂量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其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60 例,观察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 扫查的诊断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从本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取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 年4 月~2022 年10 月。其中,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龄22~78 岁,平均(38.9±5.2)岁;肺结节直径10~29 毫米,平均(21.2±1.3)毫米。

全部患者经CT 检查、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证实属于肺结节,均为首次就诊患者;临床资料无缺损,没有影像学检查禁忌症。另外,无伴有严重脏器疾病或胸部手术史、既往胸部恶性肿瘤。排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

1.2 方法

1.2.1 螺旋CT 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查。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 扫描检查,设备选择荷兰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 16 排螺旋CT 仪与配套的处理工作站。首先,患者接受常规剂量的螺旋CT 扫查,方法如下: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先进,将双手上举,用设备探查胸部,从肺尖开始直到膈肌。参数调节:将DLP设为(mGy·cm)416.0,管电压设为120kV,管电流设为200mAs,螺距设为0.563,层厚为5 毫米,层距/间距为5/5 毫米,重建间距为1毫米,旋转时间设为0.5 秒。常规剂量螺旋CT 探查结束后,至少等5 天患者才可以接受低剂量螺旋CT 探查,仪器相同,扫查方法与范围参见常规剂量扫查。参数调节:管电压120kV,管电流设为40mAs,层厚设为5 毫米,螺距设为0.938,重建间距设为1 毫米,层距/间距为5/5 毫米,旋转时间设为0.5 秒。飞利浦16 排螺旋CT 仪器拥有调节功能,可针对患者肺部实际情况调整肺部低剂量扫描的相关参数,从而确保在最小剂量的条件下完成扫描。

1.2.2 图像处理。将全部影像图放入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肺窗:窗位-600Hu~800Hu,窗宽1300Hu~1700Hu;纵隔:窗位35Hu,窗宽320 Hu。安排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负责图像处理,记录好结节数量、密度、大小、主要征象等信息。

1.3 评价指标

记录肺结节数量、直径大小以及主要征象。肺结节直径包括3 种:(1)微小结节: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2)小结节:结节直径在6~10 毫米;(3)大结节:直径超出10 毫米[2]。主要征象有分叶、边缘毛刺、内部钙化、空洞等。另外,记录两种扫查时患者的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1.0 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频数(n)(%),采用χ2检验。若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剂量扫查出的肺结节数量

60 例患者经CT、病理检查、手术后确诊有肺结节71 个。从表1 可知,不同剂量螺旋CT 肺部扫查出的肺结节数量与直径的结果差不多。两种剂量CT 扫查出的大结节结果相同,而对于小结节与微小结节,常规剂量的检出数量多于低剂量,二者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剂量检出肺结节数量与直径情况(n,%)

2.2 对比不同剂量CT 扫查出的肺结节主要征象结果

对比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查出的肺结节相关征象中,钙化、分叶、毛刺、空洞等征象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胸膜粘连与支气管充气征等情况,两种剂量检出结果相同。见表2。

表2 对比不同剂量CT 扫查出的肺结节征象结果(n,%)

2.3 对比两种剂量探查的辐射剂量

经计算得出常规剂量扫查辐射剂量是(9.5±1.9)mGy,而低剂量扫查辐射剂量为(6.3±1.6)mGy,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723,P<0.05。

3 讨论

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若能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肺癌初期患者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其5 年生存率不低于80%[3]。而肺癌初期的影像学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肺结节,而目前临床上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缺少明晰的标准。临床上一般利用多层螺旋CT 扫查肺部进行诊断,医师通过观察影像图中病变的数量、直径大小、结节边界与形态学特点进行判断。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 厘米的结节,多为不规则形态或圆形,病灶有单发与多发2 种,影像图显示病灶明晰,边界模糊,表现为高密度阴影[4]。其中,恶性结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分叶状、毛刺、空泡状等,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加,出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相关文献显示,直径不足6 毫米的结节出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为1%,直径为6~8 毫米的结节出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为1%~2%,直径超过8 毫米,恶性病变的概率大于3%[5]。因此,评判肺部结节良恶性多根据结节的部位、大小、密度、数量进行综合考虑。

CT 是当前筛查鉴别肺部结节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与普通X 线片相比,CT 检查具有更好的特异性与敏感度。虽然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辐射剂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患者的血管、心胸、生殖系统,影响到检查的安全性。普通X 线片检查辐射剂量一般是0.3~0.55mSv,常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3~27mSv。由此可见,与普通X线片检查相比,CT 检查的辐射剂量增长了数倍[6]。辐射会影响患者健康,患者多次、反复检查可能表现出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脱发等。如何在确保螺旋CT 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小辐射剂量,增强检查的安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辐射剂量主要与管电流、管电压、扫描时间等参数有一定的关联,伴随管电压与管电流的变大,扫描时间的增加,辐射剂量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因此,减小辐射剂量有3 种办法,分别是减小管电压,减小管电流,将螺距变大,而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减小电流。由于管电流与辐射剂量表现为线性相关的特点,而管电流不会对高对比的器官组织(如肺部)产生明显影响,重点会影响到低对比分辨率[7]。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控制管电流来减小辐射剂量,在肺部疾病诊断实践中也是采用这一办法。值得注意的是,管电流与噪声存在一定的关联,管电流变小时噪声会明显升高,从而降低影像图质量。若管电流降到必要限度之下时,得到的影像图质量就非常差,不利于对疾病的诊断。因此,通过减小管电流来降低CT 检查的辐射剂量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在工作实践中多是结合患者情况,选取减小管电流的合适参数大小,具体原则是在确保不影响影像图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辐射剂量,开展低剂量螺旋CT 扫查。相关研究证实,螺旋CT低剂量最佳的取值区间为25~75mAs,若管电流减小至20mAs 时,肺尖容易产生伪影,从而降低对肺尖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节检出率也会随之下降[8]。

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剂量螺旋CT 检查相比,低剂量螺旋CT 检查的诊断结果也不错,可以在充分满足疾病诊断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值得在肺结节诊断鉴别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扫查低剂量螺旋
核电厂辅助管道相控阵超声检测装置研制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螺旋变变变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