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的健康,要从“心”呵护

2023-04-08主笔傅昭仪

人人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

主笔/ 傅昭仪

持续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转型在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进而引发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女性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多种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人们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也日益凸显。

女性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并且呈现出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的特点。根据全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女性有抑郁障碍的比率为4.2%,其中重度抑郁障碍(抑郁症)患病率2.5%。两项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3.0%和1.7%)。美国心理学会的抑郁治疗指南中也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2019 年,我国发布的《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中指出,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达61.5%,为全球最高,近九成职场女性在家庭健康方面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不过,逾八成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焦虑和抑郁问题的困扰,其中约三成女性“时不时感到焦虑和抑郁”,7%的女性甚至表示自己“总是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而且不同年龄层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明显差异,越年轻的女性面临的心理问题越严重。“70后”“80 后”和“90 后”群体中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女性分别占比80.4%、84.5%、87.5%。总之,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

●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受自身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妊娠和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更年期等变化的影响,其异常心理发生率往往高于男性。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围产期抑郁症、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三大疾病。

●女性的心理特点

女性通常表现出比男性更富于感情的一面,对外界的反应更强烈,容易产生情绪变化。因此,如果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多重角色的挑战

20 世纪中后叶不断进行的女性解放运动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解放,让更多女性得以在社会职能中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然而,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多重社会角色的冲突和性别文化的挤压,也会导致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如今,“工作养娃两手抓,事业家庭两不误”已经成为对女性的基本要求,多数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而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也成为职场女性首要的焦虑来源。

此外,婚恋问题给女性心理造成的困扰也十分常见,包括早恋、失恋、大龄未婚、结婚、婚外恋、离婚、家庭暴力等。

女性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经期综合征

月经周期与女性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女性在月经期前后可出现紧张、焦虑、苦闷、情绪低落等,因小事与家人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增大,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有的女性还会有多种身体的不适反应,如头痛、失眠、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围产期及产后抑郁

围产期或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女性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孕妇在围产期及产后出现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心情压抑、自我评价降低以及一系列症候群,如意志力、动力降低,失眠,悲观,对婴儿不关心或对婴儿的健康过分担心,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

有数据显示,大约80%的女性在分娩后都会体验到“情绪低落”,原因是女性分娩后激素水平产生剧烈变化,女性角色改变带来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分娩时的不适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等,容易诱发情绪异常。大部分女性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也有部分女性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迅速减少甚至消失,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出汗、潮热以及精神心理症状等,其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严重降低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其中抑郁、焦虑、失眠等是发生较多且影响较为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

身材焦虑

近些年来,“瘦”似乎成了女性理想体型的评价标准。甚至在社会舆论风向下,瘦不但意味着美,还与自律、成功等挂上钩,从而引起了全民的身材焦虑。有不少女性为了瘦下来开始节食,甚至不惜采用过激的方法以求快速减肥,但在瘦下来的同时,她们也开始生病,出现进食障碍,包括暴食症、厌食症等精神疾病。

女性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兼心理咨询大师约翰·辛德勒曾提出“情绪决定健康”这一医学理念,中医也早就提出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有专家表示,女性心理问题更容易在躯体上表现出来。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赵女士最近胃口很差,还常常觉得胃部隐隐作痛。她以为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按时吃饭而犯了胃病。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并为她开了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然而赵女士服用后胃部症状却迟迟不见好转。慢慢地,她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以前休假还跟家人去郊游,后来休假就躲在家里,整天担心自己得了很多病,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自责心态,认为自己给丈夫、孩子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晚上更是难以入睡。在家人的建议下,丈夫又带着她去医院复诊,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怀疑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在联合检查后最终诊断为恶劣心境和焦虑症。

心理压力过大的女性,身体会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造成血管收缩,影响血液的流动。因此,皮肤也就更不容易获得血液的供养,脸色就会出现暗沉。此外,压力大还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皮肤油脂平衡被打破,使得脸上出现痘痘、皱纹。如果长时间内都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还容易导致脑下垂体的功能被抑制,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进而影响卵巢分泌激素。一旦人体激素水平失去平衡,月经就会变得紊乱,就可能会导致月经推迟。

女性还常常出现心因性疼痛,临床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没有任何其他原因造成器质性组织伤害,单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心因性疼痛,可称为原发性心因性疼痛;另一种是虽有各种原因造成器质性组织伤害,但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疼痛随着出现的心理障碍而加重,造成疼痛的长期化、复杂化和难治化,称之为继发性心因性疼痛。由于心因性疼痛无法通过有关生物检测手段来明确,缺乏客观性、实验性判断标准,所以其在诊断时多以主观性和经验性为主。再加上到综合医院就诊的疼痛患者通常认为其疼痛由组织损伤引起,对心理问题总是采取回避和否认的做法,而各专科医生又习惯于从器质性病变中去寻找原因,所以漏诊误诊屡见不鲜。

此外,女性在体检中常常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这些虽然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但其源头很可能都是由一些负面的情绪所引发。尤其是当女性处于生理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时,情绪变化大,容易暴躁敏感,扰乱内分泌代谢,对于激素的调节平衡能力下降,导致甲状腺分泌异常,或者雌激素分泌过多,从而诱发结节,甚至最终发展成肿瘤。

怎样保持女性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悦纳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的优缺点能够作出恰当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不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不对自己求全责备,不要求自己表现得十全十美。

●培养兴趣与爱好

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

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户外活动最能减压

多参加爬山、春游等户外活动。有氧运动能减轻个体的压力,改善情绪,同时能帮助控制体重增加,缓解躯体化症状,延缓卵巢功能耗竭速度。情绪是一种能量,它是需要流动的,而运动可以帮助身体释放能量。长期坚持运动,既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有益心情放松。当然,如果家人愿意陪更年期女性一起运动,这种感觉会更好,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2 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多阅读

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不惧压力。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被抛之脑后,烟消云散。

●坦然面对更年期身心变化

身为女性需要意识到,更年期是在女性生命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在部分女性身上出现的综合征是女性生理现象改变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不是什么大事,一般持续半年到两年左右的时间,身体会建立新的平衡,不必太过恐惧和担忧。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注意到,更年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转变之一,可能会引发一种“自我贬低和绝望的”想法。45~55岁的女性,孩子一般都已经成年,养育孩子的任务落下来了,事业发展也面临停滞或退休。这个时候女性很容易会感觉到失落,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孩子和工作需要,还有一些女性会感到被孩子和工作抛弃。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也是女性归属于自己的开始。在以往的日子里,女性花了很多精力照顾孩子、照顾丈夫、忙于工作,在这个阶段可以更加疼爱和关照自己。

更年期是享受自我的好时机,培养兴趣爱好、结交朋友有助于让自己心情愉悦,有个好心情会帮助女性更加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女性的心身健康与家庭和谐。家庭主要成员要有意识地了解与更年期保健相关的知识,要多给予更年期女性一些陪伴、体贴和谅解,遇到矛盾要多沟通多交流,为她们顺利度过更年期创造条件。

●寻求专业的心理指导

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女性应当及时自我调节。如果发现自我调节无果,要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尽快进行相关干预治疗,避免长期处于烦躁、焦虑、忧郁的状态。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能够提供有力的帮助,可目前职场女性却很少选择接受心理咨询,可能与缺乏渠道和咨询费用过高有关。

总之,不封闭自己,不自我施压,不自寻烦恼,不相互攀比,不怕人笑话,做到这些,女性的心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