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3-04-08王守朝

人人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四肢石膏螺钉

王守朝

(金昌市人民医院骨科 甘肃金昌 737100)

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病症为四肢骨创伤骨折,具有起病急、患病率高及预后差等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导致此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分析病因无明确定论,常见因素是高空坠落、跌倒及交通事故等[1]。患病后呈活动障碍、肿胀及疼痛等表现,病情加重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关节畸形等,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故以恢复骨功能、骨连续性为目标给予对症治疗很重要。赵建武[2]证实,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此病常见方法,能够维持功能位,促进骨折端愈合,但此方法疗效欠佳,影响疾病康复,引起并发症发生,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以76 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为主体,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研究对象治疗的作用。汇总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现况研究,选择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收治的76 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分为螺钉组(38例),石膏组(38 例)。

螺钉组男性20 例,女性18 例;年龄22~39 岁,平均(30.14±1.28)岁;发病至入院1~6 小时,平均(3.24±1.53)小时;BMI 值19~26 千克/平方米,平均(23.38±0.26)千克/平方米;骨折原因:跌倒、坠落及车祸各16 例、14 例及8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28 例、10 例。

石膏组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龄23~40岁,平均(30.29±1.34)岁;发病至入院1~7 小时,平均(3.39±1.62)小时;BMI 值18~25 千克/平方米,平均(23.29±0.21)千克/平方米;骨折原因:跌倒、坠落及车祸各17例、13 例及8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各26 例、12 例。

可比较,P>0.05。患者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与《实用骨科学》[3]相符,经X 线或CT 确诊者;(2)表现为疼痛、活动障碍及肿胀者;(3)配合度良好者;(4)年龄22~40 岁者;(5)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者;(2)伴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者;(3)肝肾功能障碍者;(4)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碍者;(5)恶性肿瘤、治疗禁忌症者;(6)出现延迟愈合或陈旧性骨折者;(7)怀孕或哺乳期女性;(8)精神障碍者;(9)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石膏组实施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前清洗干净肢体,若有伤口先处理,待伤口好转给予石膏外固定。先用手掌将被固定的肢体拖出,维持功能位,维持石膏完整性,避免石膏有凹陷形成,适度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悬吊带或托板固定上肢,利用枕头垫起下肢、使患肢比心脏水平略高20 厘米。

螺钉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有效复位骨折处,根据钢板具体大小剥离局部骨膜,将骨折固定器套入骨折后方位,钢板放置于骨面并对骨折端合理加压,拧紧骨折固定器滑动处,有效固定骨折处、钢板,所有钢板暴露以此完成钻孔。在钢板两边组各钻出1个骨孔,钻头放置于钢板孔中心,垂直进钻,彻底钻透两侧皮骨质,利用骨孔测探器测量骨直径,合理选择螺钉,沿着钻孔方向拧入螺钉,并将螺钉拧入钢板各个钻孔骨孔,根据相关顺序拧紧即可。

1.3 观察指标

四肢活动情况:参考“四肢活动量表”,有: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稳定性及屈曲畸形,各维度满分100,分值越高越好。

骨代谢指标:采集空腹静脉血2 毫升,离心待检,ELISA 法检测骨保护素(OPG)、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上海酶研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谨遵说明书记录数值[4]。

临床疗效:显效为症状减缓,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未影响日常生活;有效:症状改善一般,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改善,基本未影响日常生活;无效:病情加重[5]。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并发症:记录延迟愈合、骨不连及关节僵硬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 表整理,SPSS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四肢活动情况

术前比较四肢活动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较石膏组,螺钉组四肢活动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四肢活动情况比较()

表1 四肢活动情况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螺钉组(n=38)72.21±2.38 85.12±3.69★# 70.12±2.35 88.65±3.72★#石膏组(n=38)72.34±2.47 80.14±3.58★ 70.26±2.47 82.26±3.65★t 0.234 5.971 0.253 7.558 P 0.816 <0.05 0.801 <0.05组别稳定性 屈曲畸形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螺钉组(n=38)74.34±2.32 86.24±3.25★# 76.38±2.47 90.34±3.26★#石膏组(n=38)74.41±2.29 81.15±3.16★ 76.45±2.58 84.27±3.18★t 0.132 6.922 0.121 8.216 P 0.895 <0.05 0.904 <0.05组别

2.2 骨代谢指标

术前比较骨代谢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较石膏组,螺钉组OPG、EGF、ALP、BGP 指标更高,P<0.05。见表2。

表2 骨代谢指标比较()

表2 骨代谢指标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OPG(ug/L)EGF(pg/m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螺钉组(n=38)2.41±0.45 4.59±0.38★# 0.64±0.16 0.95±0.24★#石膏组(n=38)2.49±0.52 3.21±0.27★ 0.66±0.19 0.82±0.21★t 0.717 18.249 0.496 2.513 P 0.476 <0.05 0.621 <0.05组别ALP(mmol/L)BGP(n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螺钉组(n=38)92.14±8.75 163.58±11.47★# 43.82±5.09 60.05±6.23★#石膏组(n=38)92.25±8.69 144.21±9.84★ 43.89±5.14 52.41±6.18★t 0.055 7.901 0.060 5.367 P 0.956 <0.05 0.953 <0.05组别

2.3 临床疗效

较石膏组,螺钉组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比较(n,%)

2.4 并发症

较石膏组,螺钉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6],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四肢骨创伤骨折治疗中可行。分析:(1)其为目前较常见的内固定手段,具有金属抗疲劳、金属韧性强等优势,对骨折部位起到保护,避免二次伤害骨折部位,使组织修复及再生条件良好,且钢板具有良好的抗张力性、韧性,对受力负荷起到缓解作用[7]。(2)此方法与骨生物学具有高度相似性,避免过多地损伤及剥离软组织,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此方法无需暴露骨折端,对骨折处的血运、软组织加以保护,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且术中使用钢板无需直接接触骨膜,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避免破坏骨质血运,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骨折端愈合。(3)钢板螺钉内固定不会对骨膜组织造成损害,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并减少并发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优势,减轻对血管、外侧骨膜及骨折端组织的影响,可尽早恢复骨折端血供,增强血液循环功能,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营养,对骨痂生长产生刺激性,尽早恢复骨折端,改善肢体功能[8]。

本研究显示:(1)螺钉组四肢活动评分高于石膏组,P<0.05。分析: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等表现,导致患者四肢活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故对症治疗可减缓症状,提高四肢活动度。(2)螺钉组OPG、EGF、ALP、BGP 值高于石膏组,P<0.05。分析:OPG 对充质细胞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增生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EGF 作用于促组织修复中,ALP 对骨折处代谢水平客观反映,BGP 可促进骨折愈合,故对症治疗可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3)螺钉组有效率高于石膏组,P<0.05。分析:石膏固定虽有一定效果,但影响患者疾病康复,故对症治疗可弥补石膏固定缺陷,增强疗效。(4)螺钉组并发症率低于石膏组,P<0.05,故对症治疗能保证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改善四肢活动度,调节骨代谢水平,达到预期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四肢石膏螺钉
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孔伯华与石膏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石膏之魂
跟踪导练(四)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