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3-04-08宋艳平

人人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脏病心电图检出率

宋艳平

(曲沃县乐昌镇卫生院内儿科 山西临汾 043400)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 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 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1]。

对于小儿大多数是先天性心脏疾病,因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受阻所致。由于小儿年龄较小,机体各器官与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小儿心脏病存在低龄化的特点,越小的儿童发病率越高,临床统计每年约有将近20 万患有小儿心脏病的患儿,很多患儿在出生后数周内便死亡。因此,小儿心脏病严重影响其健康生长发育,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越早诊断并对症治疗对其预后越有利。临床诊断小儿心脏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患儿心脏情况。但是该方式因输注冠状动脉造影剂,属于创伤性操作,会对小儿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而频繁检查加上高昂的价格使得患儿家属接受度较低[2-3]。近些年,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小儿心脏病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动态心电图是现阶段临床常用于诊断多种心脏病的手段。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实时记录并反映出患儿任何活动下的心电情况,且对患儿不会造成机体上的损伤,患儿家属接受度较高[4];成年人由于各种因素出现心脏疾患的越来越多,一过性心电图有时查不出问题,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更准确查到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频率,成年人容易配合检查,这里不做赘述。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3~65 周岁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 例主诉心前区不适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男性44 例,女性36 例;年龄3~65 岁,平均(30.00±1.00)岁;病程3~28 天,平均(10.32±1.12)天。

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心脏杂音、心力衰竭以及发绀等症状者;(2)本人及其家属在知情下同意参与研究,自愿配合各项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者。

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无法交流者;(2)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3)感染传染性疾病者;(4)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症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

常规心电图使用常规心电图机。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全身放松,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12 导联心电监护仪连续对患者实施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扫描,走纸速度设置为25 毫米/秒,灵敏度设置为10毫米/毫伏,详细记录检验数据。

动态心电图使用动态心电机。使用闪光卡记录器,采样的频率设置为0.5~50 赫兹,选择标准电极对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实施24 小时连续监测,在监测期间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地生活与学习,但是要控制服用的药物,消除药物以及特殊体位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监测过程中安抚患者,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最大限度减少因情绪变化而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监测后通过电脑对心律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性质、数量、ST-T 变化等数据进行分析,由两名资深医师对监测结果进行判断并给出诊断结果,若两名医师意见不统一,可邀请第三位医师共同判断,或者再次对患者进行监测,直到给出统一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

(2)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脏病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本轮数据,用于计量资料的描述,符合正态分布,T 值检验数据;(%)用于计数资料的描述,χ2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

患者经常规心电图监测异常者38 例,占比47.50%;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异常者61 例,占比76.25%,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n,%)

2.2 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电异常的类型

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电异常情况包括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心脏病中检出率均较高,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分析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脏病类型(n,%)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然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在血管中注入造影剂,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价格较为昂贵,不利于重复检查,患者配合度不高,而患儿家属接受度也较低[5]。现阶段,随着临床在心脏病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电图能够对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恢复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可利用心电图对患者的心脏进行检测,而心电图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现已成为心脏疾病极为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且通过心电图监测操作较为简便,具有可重复操作性,监测过程属于无创操作,对患者机体不会造成影响[6]。以往临床诊断患者心脏疾病多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监测,但常规心电图只能描记出数10 秒心动周期变化,其获得的信息也仅显示患儿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变化情况,对于一些突发症状、ST-T 改变、严重心律失常等无法准确显示出来,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而动态心电图能够实时全天24 小时持续检测,24 小时内能够描记出10~15 万次的心动周期变化,对于患者心率变化、心肌供血情况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都能够实时反映出来,即便在患者活动与睡眠期间也能够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也提高了ST-T 段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变化的检出率[8]。从整体上来说动态心电图诊断更为全面,通过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判断出其真实的心脏情况,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患者的配合度也较高,无论从监测的数据或是最终监测的质量来看,动态心电图都更具有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监测结果如下;患者经常规心电图监测异常者38 例,占比47.50%,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异常者61 例,占比76.25%,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P<0.05。分析原因在于动态心电图能够全天24 小时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动周期变化,而常规心电图监测的时间较短,对于患者一过性或者活动后出现的心脏异常情况无法监测,而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静息状态下心动周期变化,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9]。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电异常情况包括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心脏病中检出率均较高,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在研究结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观察的时间,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提示:临床工作中,动态心电图的意义显然很重要,但是也得结合临床。如果是那种急发的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能仅仅做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做其他相关的检查及治疗,不要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心脏疾病时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在诊断心脏疾病类型、评估心肌受损程度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医生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建议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脏病心电图检出率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