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的百年人生

2023-04-08苏过

人人健康 2023年7期

■苏过

说起袁晓园,人们可能会觉得陌生,名气似乎远比不上她写出《新儿女英雄传》的四妹袁静和外甥女琼瑶,不过,她的人生可能比两位作家书中的人物还要精彩。

1901 年5 月,袁晓园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家庭。她年幼时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孩子只能深居闺中,连书都不能读。袁晓园很不服气,等家里为弟弟请来塾师,她便抓住这个机会“偷”学起来。结果,两个调皮的弟弟不好好学习,反而是她学到了真本事。她还常常扮演“小助教”的角色,将先生的讲义再传授给弟弟。她不但自己读书,还要妹妹们也读书,告诫她们:“你们要上学,不许不上学。”在她的影响下,3 个妹妹都受到了良好地教育。

冲破樊篱,只身赴法

18 岁那年,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袁晓园不想继续在深宅大院里过大小姐的生活,便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说自己要去见世面,闯天下,她说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要选择自己的生活。

袁晓园先是去上海,听说刘海粟开办的上海艺术学校正在招生,她便立即前去投考,最后以文章名列第一被破格录取,顺利进入上海艺术学校学习。刚待了3 个月,一则江苏省政府招聘秘书的启事让袁晓园动了心。她觉得这是自己踏入社会的一个绝佳机会。于是她赶赴南京报名应聘。结果,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正式步入政坛。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袁晓园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她随即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赴法留学。

她找到即将被派往日内瓦任驻外公使的高鲁,请求随他一起出国。一路上,海浪翻滚,轮船震荡。开始的几天,袁晓园总是呕吐眩晕,恶心得厉害。即使如此,她也依然每天坚持学习法语。等到法国后,为了筹集学费,她在大使馆替人抄写文件,闲余时还帮华人写书信,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就这样,袁晓园不仅学会了法语,也解决了留学期间生活上的困难。3 年之后,她读完了政治经济学,拿到普鲁士大学的文凭,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第一位女外交官

20 世纪30 年代末,袁晓园再度赴法留学,在巴黎政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学,2 年后返回祖国,被外交部委派为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的副领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外交官。

抗日战争期间,祖国急需军用物资,袁晓园便穿梭于各地的华侨间游走募捐。可募捐回来的物资常常被印度当地政府无理由扣押,她便一次次上门找当局交涉。她言辞犀利,气势逼人,常把当地的官员搞得哑口无言,最终只好放行。此后,袁晓园的“凶”名也流传开来,当地政府都对她忌惮几分。她说:“为了抗日,什么都不怕,豁出去了!”

放弃美籍,别子还乡

1947 年,袁晓园回国后因为公开反对国民政府的黑暗腐败而被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她和丈夫只能移民美国。袁晓园先是在中学、大学任教,后又在西东大学办“汉语拼音方案”训练班,专门为美国的汉语老师做培训。

不久后联合国秘书处招考职员,袁晓园便再一次抓住机遇前往应试,凭借厚实的中文基础和流利的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她被录取为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在屡屡听到汉字烦琐不好记这些话后,袁晓园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汉字改革上,以期使汉语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她创立了“袁氏拼音”,提炼出108 个拼音中文字母,分为基本公音、基本母音和混声合音等,运用公母形声组合原理,使学习的人都能做到“见字就能读,会说即会写”,为此她被誉为“现代仓颉”。

1971 年,尼克松访华后,刚从联合国退休的袁晓园以美籍华人身份,第一个申请率团访华。此后,几乎每年都要往返美中之间,而每次回国,袁晓园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渐渐地,回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一天,在北京的袁晓园来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咨询如何退掉美国国籍,对方的文化参赞感到惊讶。袁晓园认真地说:“我就是来退你们美国籍的,我要恢复中国籍,做个中国人。”这位参赞耸耸肩,不解地说:“别的人都是询问如何做美国人,而你却是退美国籍再做中国人,我还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

1985 年,84 岁的袁晓园毅然离夫别子,只身回到祖国,她虽年已耄耋,却仿佛回到盛年时期,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她曾捐出个人积蓄,创办医院、学校;开辟国际友谊林,增进中外交流;多次为慈善机构义卖字画,还到“肾友会”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许多人劝她说:“您岁数大了,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而她却认真地说:“大家都认为60 岁是该退休的年龄,而我认为却是生命的开始,现在正是我生命的壮年……”袁晓园写下一首诗:“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鬓奋老蹄。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

顺其自然过百年

她在100 岁时,写下一首《百岁感怀》“: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人间哪有不老药,顺其自然过百年。”每每有人问及养生之道时,她总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顺其自然。”

在生活中,无论日常起居还是一日三餐,袁晓园都随意简单,毫不讲究。一般晚上9 点左右睡觉,次日6 点准时起床。吃完早餐还要睡个回笼觉,午饭后也有小睡一阵的习惯。充沛的睡眠,让她每天总是显得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饮食方面不偏不挑,有什么吃什么,胃口特别好。即使百岁高龄之时,她仍然有一口完好无缺的牙齿。

有一位友人曾给袁晓园刻过一枚“偏不老”的闲章。她不但非常喜欢,时常用之,而且也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用心实践,显示出一股强烈的不老之劲。平时,除了爱看电视新闻外,她也很喜欢和晚辈们一起下棋、打扑克,甚至还老嫌别人出牌太慢。

袁晓园3 岁吟诗、4 岁习画,自幼便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其诗词清新明快,情真意切,颇得李清照之韵;书法隽秀洒脱、雅秀可观,很有独特的个性;画作苍润浑厚,笔法洒脱,极富传统功力。她曾经写过一幅“仁者无敌”的作品,正显示出她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乐观、宽容大度。

2003 年11 月17 日,袁晓园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102 岁。她的一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越过高山大河,历经宦海浮沉,仍坚守内心的光亮,不断地突破挑战,活出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