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重塑“新”城乡

2023-04-08王雪

当代党员 2023年7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王雪

阳春三月,“春天的故事”在毛万二家小院上演。

站在毛万二家小院的院坝边,只见一条宽敞的水泥公路串联起两个风景如画的村莊,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好不惬意。

如果没人特别提醒,外人很难看出这两个农家院落建筑风格相同、连田坎坡面砌的六角砖也都一模一样的村庄,竟分属两地,一个是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另一个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唯一不同的是:普陀村黄墙黛瓦,隐身在一片春意盎然的花海中;三合村白壁乌瓦,倒映着一池春水。

两村之间没有界碑,却有两个标志性建筑以示区分:一个是“双昌”合作示范园科技文化馆,一个是“双昌”智慧猪场,一南一北,正好位于两村的交界处。而“双昌”合作示范园,正是川渝两省市在此深耕的一块融合“试验田”,也是重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本之一。

城与乡,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来说,做好城乡融合文章尤为重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成为“十项行动”之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新成效:书写新“上山下乡”故事

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一段时期内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树起了一道藩篱,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而城乡融合的关键,就在于打破这道藩篱,实现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盘活的首要对象。

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居民樊选英做梦也没想到,过去自家闲置的荒地和破旧的农房,有一天竟变得金贵起来。

“以前进村只有一条路,两边是没人种的荒地,周围是没人住的农房,没人觉得有‘搞头。”樊选英说。

2022年,五星社区以谢家湾37亩余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重庆市大足区鑫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十里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建成以石刻为主题的民宿、餐厅、乡村会客厅和1000亩荷花、海棠观赏区及灯饰工程,让过去没有“搞头”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

与日俱增的人气,让樊选英在城里开餐馆的儿子看到了商机。他回到农村,和母亲一起将自家农房改成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本来想在城里买房的,现在村子一点也不差,我们哪都不去了!”樊选英笑道。

这一切,都依托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它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确权、定价、交易、分配,让农民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其中,重庆西部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试验区,承担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试验任务。这也是“一号工程”中“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的重要举措。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大足,承担了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3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近10个规范性文件和8个技术规范文件,明确入市对象及范围、确定入市主体,确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以来,大足已探索形成“1+7+8”的入市规则和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体系,入市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及入市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环境好了、产业有了、游客来了,吸引着“新村民”的“上山下乡”。

荷花摄影爱好者和木雕技师张治中第一次来就喜欢上了“如梦荷棠·山湾时光”,他当即租下一栋农房,建起工作坊并开设餐厅。生意人瞿勇也租下一栋农房开起了小酒馆,他笑眯眯地展望道:“附近还在建高铁,随着交通的完善,田园美景会给生意带来更好前景。”

土地盘活,万物生金。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持续缩小,蹄疾步稳奔向共同富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00元,比上年增长10.6%,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1.9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20年的2.45缩小至2.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多年缩小。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种种迹象表明,重庆推进城乡融合进展良好,城乡要素流动更为活跃,人才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愈发便利。

新困局:相爱容易相守难

有这样一个观点:每一个城和乡,都是中国第一和世界唯一。这强调的是城和乡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城乡融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城和乡的融合不是简单“相爱”就好,更考究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和长情度。

“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乡村向城市靠拢的过程。”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要遵循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殊性,这样才能使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吸引力。

找准特色尤为关键,可这并非易事。对此,丰都县三建乡的乡民深有感触。

三建乡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吃水靠抬、煮饭靠柴、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是这里的真实写照。2017年之前,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居丰都县末位。

为摆脱贫困,三建乡也曾跟随市场大规模发展种植产业,奈何“三山夹两河”之势严重削弱了产业发展态势。“同样的品种,我们种出来的果子就是远不及别人。”三建乡绿春坝村第一书记汪本莉哀叹道,相爱容易相守难。

走了几次弯路,转机出现在2018年。

经过多方多次考察探究,丰都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三建乡实行整乡“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路径,以“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盘活闲置土地、林地等资源。三建乡借此契机,科学研判、因地制宜发展起雷竹笋、脆李、柠檬、冷水鱼等特色生态产业,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由此,三建乡1.87万亩土地资源变资产、1.5亿元资金变股金、1.38万农民变股东,连续多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县第一,村均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9.5万元。

事实上,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像三建乡这样曾跟风致“相爱容易相守难”的不在少数,至今还有无数城乡在苦寻“相守之道”。

渝北區有一条大道,东西两侧景致完全不同:东边是精致的城市别墅,西边则是大片农田。“如果仅用‘城的视角看待乡村,那村庄和别墅区确实差距不小;但如果用‘城乡融合的视角去看,就能看到特色、发现机遇。”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思忖着,拥有大片农田的村子有近郊交通优势,完全可以把城市的人流、物流“近水楼台先得月”引入村庄,发展周末休闲采摘等产业。

“城乡融合并非简单的涂脂抹粉,不是造几栋花园洋房、修几条乡间水泥路就大功告成,要看到并突出城乡固有的资源优势和条件禀赋,不能搞成‘千村一面、抹平差异和特色。”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

新探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沿着大渡口区跳蹬镇的乡村公路向着“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进发,一路欣喜不断:仰望,青山如黛、梯田重叠,俯瞰,花浪翻滚、江水滔滔,俯仰之间皆是美景;聆听,欢声笑语、鸟语叽喳,饱嗅,清香萦绕、芬芳馥郁,听闻之间甚是醉人;环视,白墙黛瓦、屋舍俨然,细看,林木森森、修竹翳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以前不光房子老旧,门口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现在经过改造,房子变得十分漂亮,门口的路也变得平整,我们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提及家门口的变化,大渡口区跳磴镇金鳌村村民杨生海十分欢喜。

杨生海家的变化,主要得益于重庆建设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2022年,重庆市和四川省决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展“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即选择人口集聚程度较高、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村落组团,以农房为原点、院落为单元、村落独特的资源为支撑,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且充满烟火气息、乡愁记忆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

同年9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同重庆市财政局发布《2022年“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和市级补助资金计划》,共有14个项目获得1.64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杨生海家的所在地,刚好处在“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的核心区。

如今,“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重庆14个项目全部启动建设,1个项目已竣工,一幅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乡融合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但这还不够。

在“一号工程”中,“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明确提出: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3∶1,实现城乡空间加快重塑、城乡发展更趋协调。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实现“生态富民、强县富民”有机统一,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库区山区现代化样板。

为实现这一目标,系列作战图陆续出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高于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0%;全面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改革探索,实施城乡融合发展重大示范工程,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牵引性强的重大改革任务在试验区系统集成、全面落地、尽快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增强小城镇连接城乡、服务乡村功能。积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设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20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

随着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了层次更为丰富的美学内涵——

村庄变美,群众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好,干事创业的热情更为高涨。在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干部一呼,村民百应,村民们支持村子发展的机会全靠“抢”,手速不快、脚步不疾,机会就转瞬即逝、落到别人头上。

自己的到来,让村庄更美,“新村民”的反哺情怀更为浓烈。在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保家楼古村落民宿产业发展的“花涧里”民宿负责人彭红娟说:“我不愿走了,下半辈子我要继续在这里,带动一方百姓的生活迈上新台阶,带动周边乃至丰都旅游迈上新台阶。”

……

或城,或乡,或人,或物,满眼融合观不尽,“千树万树梨花开”。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