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语文教育路径探究

2023-04-06

语文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视野教师应

大学语文教育对培育青年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十分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和人文性价值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当代的大学语文教育亟须进行一场变革,以重构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意涵与时代使命。由范开田、范语砚共同编著,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一书,从歷史的厚度、世界的宽度以及跨学科的视野去寻找变革之道,以期为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全书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关联主义等学习理论的梳理与分析入手,奠定了新时代大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继而,通过考察与剖析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存问题,阐述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原则、体例和内容构成,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与目标设定,并为大学语文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思路。总体而言,该书视野开阔,内容翔实,为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范式,引领了新的方向,极具借鉴与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应更贴近现实、与时俱进。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如今的大学语文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特点和时代背景等与以往相比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育应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心理特点,通过对优秀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视野,因而教材的编制和文本选择成为重中之重。该书针对大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取向:经典是基础但不宜“经典当道”,应多选取现当代作品,以加强与时代的联系,并增加影评、演讲稿、公文等内容,以应用为导向,更好地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

第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的“照本宣科”和教师、学生都不重视的沉疴,作者给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例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融入真实的感情和经验,如在讲授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可结合自己第一次出门的经历,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第一次离家时的心情,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又如,在“课堂设计”环节,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和独到见解的机会。教师应多使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学习中来。同时作者强调:大学语文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学愿学”。

第三,教师应提升整体思维、融合意识。作者以跨学科视野与整体思维,对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期待,其中指出:大学语文教育不应只将目光局限于单个学科,语文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中“树大旗”的存在,尤其应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目前,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社会上出现如拜金主义、消极躺平、否定传统等不良思想,青年一代疏离价值、混淆是非的问题亟须引起足够重视。在大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对优秀经典的研读,对其中积极思想的汲取,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心中的良知与爱,接续千年的优良传统,培植坚实的文化心灵。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视野教师应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居· 视野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视野
真相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