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启智 以境促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式教学的有效性

2023-04-06江苏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创设文本

◎江苏/高 燕

部编版初中教材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单元主题的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了有效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调研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存在情境虚假化和情境随意化的问题。“情境”应该是丰富多彩、多元多维的。“情境”强调真实的语言场景,运用形象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情境化教学反对课堂脱离真实的环境,孤立地进行知识训练。情境化教学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把认知与情感活动进行融合。因此,情境式教学需要强调情境和任务的合理性,做到合乎语言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笔者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以期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一、在认知情境中建构语言,提升感知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情境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中构建语言,形成情、意、理的共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进而体验作品的情与理。

“认知情境”是结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而设计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的特质,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不断地使其完成“提问——假设——推理——验证——解决”的学习过程。

首先,掌握单篇文本特质,创设“认知情境”。经典文本在语言表达、叙事方式等方面有其独特性。读者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准确捕捉文本的特质,进而全面解读单篇文本的深层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比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议论文的突出特质,创设以下情境:

计划月底进行阶段性测试,同学们纷纷发表议论。张笑天同学说:“过几天就考试了,考不好可咋办?”李小雅同学说:“惨了惨了,还有很多东西没来得及复习,索性不复习了,裸考!”王晓雄同学说:“学习太苦了,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根据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身为班级学习委员的你,写一篇题为“敬业与乐业”的600字左右的演讲稿,劝导这些同学要用理性的眼光、正确的思想去看待学业。

该情境需要学生阅读文本,准确把握议论文的特点,理清论证思路,并绘制出相关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联系八年级下册“演讲”单元中的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篇优秀演讲稿应该具有的特质。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效掌握议论文与应用文两种文体的写法,进而全面地将知识活化为学科素养。比如,有的学生从“敬业需要有着明确的目标,精益求精的精神”“乐业需要本着一颗执着理想、挚爱事业的心”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做到了有理有据。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学生回扣情境,提醒学生要紧贴演讲的受众,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有表现力。

其次,注重单元“大概念”,巧设认知情境。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从“单篇”走向“群文”,从“群文”走向“整本”。深度的认知情境是以大单元的学习内容为载体,整合出单元的“大概念”,提炼出单元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依据单元“文明印记”这一主题,结合选编的4篇事物说明文,创设以下“认知情境”:

美丽的园林,悠久的石桥,绚丽多姿的清明上河图,此起彼伏的蝉鸣,生活中处处有美景。为了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学校举办了“发现生活之美”的主题活动。请你结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4篇事物说明文的写法,完成一篇题为“如何阅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性文章。

该情境聚焦单元“说明文”这一大的概念,嵌入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需要精读4篇事物说明文,从“说明文概念”“说明特征”“说明语言”建构说明文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语文能力。

二、在生活情境中得到共鸣,提升理解能力

真实的情境需要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实践,搭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受时空限制,往往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为了打破这一疏间离,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其思维,还原其情感的错位。

创设可感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阅读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需要从形象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不断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5篇文本,涉及到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教师可以创设以“年级新闻展播”为核心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题为“最美的奋斗者”的新闻稿。再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炼文本中的景物特征,学习苏轼对景物的观察、写作手法,设计以下学习情境:

亭台、楼宇、祠庙往往寄托了古代文人骚客的情思。承天寺寄予了苏轼的“闲适”之情,请你选取文本中的相关场景,为之设计动态拍摄的脚本,并模仿作者与张怀民进行对话,拟写交谈的脚本。

该情境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发挥想象,将文本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同时,学生还要以作者的视角,体悟寄情于景的创作特点,形成独特见解。

三、在表演情境中强化感受,提升实践能力

语言实践可以强化阅读感知,提升深度思维能力。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启发学生的智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鉴赏,从鉴赏走向表演。其中,真实的“表演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从读文本走向品文本,从改写文本走向表演文本,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创设真实的读写情境。阅读与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深度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表达和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读写情境,为学生真实地进行语言表达奠定基础。比如,学习《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细柳营中的官兵对待皇帝和周亚夫等人的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戏剧表演的脚本。

同时,为了感受文本中的典型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表演,真实再现各种风情风俗,体悟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皇帝”“大臣”“说真话的孩子”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转述,并模仿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表演,直观地感受人物的心理。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从感知走向体验,真实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总之,情境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思路,产生发现、探究的冲动,提升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启智怡情,开启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说明文创设文本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