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译英策略与方法(九)

2023-04-06鲍川运

英语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工地语义

文/鲍川运

对中文的理解,就句子的表层结构及语法关系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但常常忽视的是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词汇所处的语境。这种认知方法再一次反映了语言的形式给翻译造成的影响或者干扰。句子的表层结构和语法关系是看得见的,而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语境是无形的。有形的就容易看到,无形的就容易忽视。

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正确理解中文词汇的内涵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文一词多义的特点。一个中文词形成之后,虽然词形可以不变,但内涵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发生变化。如果只考虑词汇的表层意思而不顾及其语境,往往会产生翻译的偏差。

我们从几个方面看看语境的作用。首先看看生活中一些常用的词汇。

1.飞机在夜晚降落时,我透过舷窗看到千家万户的灯光。

As the plane was landing,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w lights from thousands of homes.

2.高考规则的修订会影响到千家万户。

The changes made to the rule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s may affect millions of families.

3.市政府的防疫政策涉及千家万户。

Pandemic control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be relevant to every resident in the city.

“千家万户”用在三句话里面有三个语境,其规模显然发生了变化。飞机降落时,眼睛能够看到的灯光恐怕也就是几千家;高考规则的修订所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几千家的问题,而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户家庭;一个城市的防疫政策则会影响到每一位居民。

又如:贸易逆差是贵国各界人士都关心的问题。

Trade deficit is a concern for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your country.

学外语的人都知道,“各界人士”的英文翻译是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用法应该没错。但是如果再分析一下这句话讲述的事实,好像有点问题。贸易逆差问题非常重要不假,但是能重要到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都很关心吗?有很多人关心,但可能也有些人因为和自己没有关系而不关心。中文的表述看起来没有问题,但英文听起来就有点绝对。可以修改一下,既表示有很多人关心,又说明没有到人人都包括在内的程度:

Trade deficit is a concern for many people in your country.

第二种情况所涉及的例子就更多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词汇,刚开始使用时语义比较具体,但随着词汇的广泛使用,扩大了使用的语境,从而也就增加了词汇表述的内涵。

例如在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有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谈判。于是乎,许多人就大事小事都说谈判。“今天中午我不能跟你吃饭了,我有个谈判。” 这个“谈判”也许真是谈判,但也许就是一个商业会议,或者一个面谈。根据具体的语境,简单地翻译为 a meeting / a business meeting /an appointment 都可以。

这几年“平台”变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本来指的是电商平台或平台公司,例如阿里巴巴、脸书之类的公司。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其使用范围也就增加了,内涵也随之扩大。

例如:我想在一所著名大学申请一个教职,平台大些,机会也多些。

这里的“平台”显然就不能简单地翻译成platform。在这个语境下,“平台”应该指的是学校的规模或者声誉等。

I would like to get a job with a leading university.In a more prestigious school, I ma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政治、经济领域的专业词汇,在很多情况下本身的语义和内涵是清楚的,但需要根据语境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例如“市场主体”,其定义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如工厂、商超、公司、店铺等各类型的大中型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体户”,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下,不一定一律按照固定译法翻译为 market entity,也可以采用较为通俗的方法,翻译为businesses/enterprises,让读者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例如:我们要保证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让市场主体受益。

We want to make sure that businesses could really benefit from these policies.

专业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种性质的转换,从原来多内涵的词汇变成简单的代码,例如“精准扶贫”一词。本来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种扶贫的方法,但使用较为频繁,变成一个固定词组,有时候用作“扶贫”的代码。

例如:我们办公室有三位同事下乡去搞精准扶贫了。

这句话里面的“精准扶贫”指的就是扶贫,并不是特别强调采用什么方法扶贫。

Three of my colleagues in the office have gone to help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rural area.

这里如果加上 in a targeted approach, 或者其他表示精准的方式,会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又如“顶层设计”,其固定译法是top level design。有些语境下这样翻译当然没有问题,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固定译法。

例如:关于如何控制空气污染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制订顶层设计文件。

这句话里面的“顶层设计文件”显然不能对应地翻译为top level design document,而是需要根据这个具体的语境进行调整:

We are now developing plan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或者翻译为: We are developing a master plan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语境的第三个作用是核实并纠正源语的用词错误或偏差。

例如:出入工地的车辆必须先进行清洗。

如果翻译为“Vehicles must be cleaned before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 确实是把“出入工地”字面的意思都译出来了,但是只要再仔细看一下英文的意思,便会发现有个基本常识的问题。这里讲的是控制空气污染的一种措施。车辆装载建筑材料,例如黄沙或水泥,在工地卸了车之后,需要将车辆冲洗干净后才能进入街道,以避免车辆携带的污染物对空气造成污染。但是车辆只是在出工地之前需要清洗,在进入工地的时候则没有必要清洗,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尽管原文明明白白写的是“出入工地”,但根据具体语境,其所指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只是出工地才需要清洗。中文为了保持语言的形式,使用四字结构而牺牲一点内涵,这种例子也是处处可见的。上面提到的“各界人士”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因此语境的作用变得尤其重要。

再看一句:近几年来,国家恢复了许多传统节日,把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

这是前两年一次翻译比赛中汉译英的例子。许多参赛者将句中的动词“恢复”翻译为 restored。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些节日过去已经不过了,但现在恢复了,又开始过了。这样就又出现一个常识问题。是哪些传统节日被恢复了呢?仔细想想或核实一下,似乎没有这种情况。这里实际上是指一些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的事情。2007 年12 月14 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因此不存在一些节日没有了而现在又恢复的情况。这句话里“恢复”一词的使用偏离了这个词的原始意义,但后半句就把意思说明了。因此这句话只要翻译后半句意思就清楚了:

A few years ago, several traditional festivals were made public holidays.

再看一句: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的作用会逐渐提高。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对应翻译也很容易: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China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但是读一下英文会觉得有点问题。直接说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的representative 似乎不太准确,这个 representative 的身份是如何确定的?是选的,还是指定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文,“代表”在这句话里应该是一个比喻,意思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一个“典型的”,或者是一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

As a typical/major emerging economy, China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这样处理后,就成为一个基于事实的表述,不会产生歧义。

从以上的例句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中文的用词在超出词本身的语义范围的时候,往往也是词义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从事实的描述转为比喻,或转为代码。以上例句中的“千家万户”“各界人士”“平台”“顶层设计”“精准扶贫”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英文虽然也有词汇语义延伸的情况,但中英文毕竟是两种语言,体现两种文化,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很难做到对应翻译。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对等的转换是翻译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

翻译做得好不好,外语的掌握是一个关键,但对母语的理解也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无论是翻译的理论研究者还是翻译的实践者,都是有共识的。不过对母语的理解也不能仅停留在抽象的层面,需要具体的方法,而且具体方法的使用要养成一个习惯,成为一个在翻译的时候会自觉遵循的程序。对语境进行分析,通过语境确定话语的内涵,是一种批判思维的能力,也是一种方法,更要成为一个习惯。 □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工地语义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波比的小工地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热闹的工地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工地上的女人们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