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审计环境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探析

2023-04-06丁晓蓉周口市审计局

财会学习 2023年4期
关键词:企事业审计工作人员

丁晓蓉 周口市审计局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农业、科学、工业等各个领域借助大数据优势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借助大数据优势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较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所改变,为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铺开,受到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影响,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对于企业的平稳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推进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本文开展审计技术与方法优化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审计工作的全面革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大数据审计环境中的审计工作概述

(一)大数据概述

现阶段,国际上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定义尚未形成明确的解释。部分专家认为,大数据主要具备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海量的发展数据,以促进企业战略的部署。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大数据技术是需求者从海量的数据源中提取出对自身有价值的数据的过程。总而言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国内外各个行业均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资源的统筹分配以及合理规划。因此,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类企业以及国家的管理工作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发展概述

在以往的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整体审计结构较为固化。各类单位在审计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独立的审计系统,缺乏信息的共享。因此,这一过程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并且,由于企事业单位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实现互通,导致审计工作交流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同时也导致审计开展的范围具有局限性,这对于审计工作全覆盖造成了严重干扰。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由于渠道有限,导致审计工作经常出现重复检查的现象,极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审计报告完成后,需要根据审计结果作出后续的处理决定。但是在实际的决定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传达不到位,导致审计结果落实受限,无法有效发挥审计部门监督的职能,不利于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改进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与方法,促进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的有序结合。2021年6月,国家在最新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审计部门要加强科技强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技术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在工作优化方面需要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推进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进一步优化我国审计工作模式。除此之外,各级部门要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实现审计信息共享与审计范围的扩大,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成效,实现审计职能的提升。

二、大数据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审计方法的转变

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抽样审计与大数据审计是最主要的审计方法。由于抽样审计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审计过程中并不能对企业内部的各类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审计,因此最终的审计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全面反馈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抽样审计无法对审计对象存在的数据造假行为进行揭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于数据的合理管控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审计全面优化了以往的审计模式,在总体审计的思想与方法上进行了全面革新,审计人员能够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大量样本进行综合分析,避免了因抽样调查而产生的局限情况,这对于了解企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各类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大数据审计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查找问题,推进了后续的稳定发展。

(二)审计安全的转变

在以往各类行业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主要用传统账目册进行登记,而在信息时代,审计内容主要以电子数据的方式进行储存。这一过程有效提升了审计内容录入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存与后续反查。在大数据背景下,各行业审计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审计内容涵盖房地产、金融、证券以及国有金融机构等各行业的数据内容。因此,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部门需要对各类数据建立统一标准,并合理规划工作开展的流程与顺序,进而有效实现对审计对象内容的科学管控。

(三)审计组织的转变

在大数据背景下,各行业审计机关需要不断优化审计方法,科学管理数据,有效促进了审计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目前,审计机关在工作统筹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组织形式的转变。首先,审计机关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抽调复合型人才加入审计团队。其次,审计部门不断优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审计信息共享,以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交流与后续实施。最后,各行业审计部门加强与外部各类审计机关的联系,通过对标有序增强审计监督能力。

三、大数据审计环境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

(一)制度风险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各行业审计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优化。但是由于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导致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一定的制度风险。从目前我国关于信息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风险:一是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风险。目前,我国针对信息化审计并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只是在相应的法律条款中有所提及,而针对信息化审计的各项标准与流程等还不够明确。正是由于缺乏法律支撑,导致政府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二是法律法规缺乏全面性。目前,我国针对信息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范围不够明确,无法有序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实现。三是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目前,我国各省市地区在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审计条例缺乏统一,这同样会导致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一定异议,阻碍审计工作的平稳推进。

(二)数据安全风险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数据安全是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在各行业审计工作中,同样需要关注数据安全问题。特别在云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范围较为广泛,因此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很多审计信息需要保存在网络库中,若出现数据泄露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审计工作的推进会造成严重阻碍。并且云供应商在提供数据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多个客户同时提供相应数据服务,若未进行有序隔离,也会造成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若审计部门缺乏对云服务商的监管与监督,也会增加数据安全风险概率。各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要对云服务商的数据提供与数据加密等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数据传递共享的真实性、保密性,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数据安全风险,保障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大数据环境中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革新策略

(一)不断规范数据源审计工作

在大数据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是审计开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审计工作推进前,要对数据源进行可靠性分析,了解数据的来源。为了保障数据源的有效性,审计部门要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对数据源的接收、运行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合理设计,规范数据使用、调取的流程,进而确保大数据审计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同时,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理清系统中各个模块、流程的基本情况,查找系统存在的漏洞,确定大数据总体可信度的判定方向,以确保审计系统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统计中,审计部门需要通过数值、表单、统计图等方式了解数据内容。而在大数据审计环境下,大量的图表、关系图会增加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读取难度,甚至会由于种类繁多的非结构化数据误导审计人员,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审计部门在规范数据源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可视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数据转化等技术,将海量的数据分析转化为图形、文件等方式。同时,可以运用三维形体表达复杂的信息,使信息数据能够简化,实现交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审计人员依托大数据技术能够全方位、多维度掌握数据整体情况,了解数据源的状态,为后续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优化云平台审计工作

在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数据分析的现实需求。并且,企业管理人员想要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信息难度较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人员依托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搜集、整合与处理,为企业后续的经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与数据处理相对应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科学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避免审计人员出现重复性工作,加快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只需要将企业各类信息录入到云计算平台之中,便能够快速对审计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与整理。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运用云计算方式还能够实现审计数据的跨空间运算,解决以往审计中存在的软件不兼容、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此外,审计人员借助云平台可以将审计信息储存在网络空间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开展审计,打破了以往审计工作受到时间、地点制约的因素,极大提升了审计效率与质量。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审计用到的信息数据会使用移动硬盘、U盘等工具进行储存,但是由于储存容量有限,并且移动硬盘对硬件环境要求较高,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挤压、磕碰等情况,很容易导致移动硬盘损坏,影响审计工作推进的进度。并且,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大量的数据资料会使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只能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不过,在抽样审计对于抽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对个别样本的审查推测实际的工作情况,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容易凸显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优势,能够扩大储存空间,实现网络云储存。这一过程不会出现因硬件损坏致使审计工作受限的问题。并且,审计人员借助计算机手段还能够全方位收集数据,创新审计的方法,对单位内部各方面的信息实现无死角、全方位分析,从而有效暴露出单位存在的问题,凸显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全局性。

(三)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审计模型

在大数据背景下,各企事业单位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审计工作优化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审计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编程对审计过程中的初筛系统进行设计,形成初始模型。同时,技术人员再通过回归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综合分类与整理,这样便能够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各单位审计部门也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不断优化审计模型,查找审计模型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提升审计模型的整体安全性能。并且,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查到的可疑点,要设置成审计模型中的重点审计模块,使得在后续的审计中,系统会自主捕捉相应的可疑数据,进而协助审计人员更快查找到问题所在,提升审计整体效率。在完善了审计系统的操作性能之后,审计部门要做好审计模型的循环使用,针对审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设置定时跟踪机制,降低人工审计的资源浪费,使审计系统的抽样更加科学、合理。

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类数据充斥在企业的发展之中,给审计工作的推进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提升审计数据获取的速度,加快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需要开展审计创新工作,将财务数据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统一起来,从海量数据资源中收集对企业审计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内部数据系统中各类信息的统计与整理,运用关联规则综合分析企业各类数据,从而最大程度发现数据可疑点。

(四)培养新时代审计人才

在大数据环境下,新时代审计人才是企事业单位创新审计工作的关键。各类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审计工作人员在提升审计能力的同时,能够充分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审计工作之中,进而提升审计的质量。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安排审计人员到优秀的企业进行对标,或者出国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企业要注重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审计工作者能够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软件、平台等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部门也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审计人员能够对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全方位的认知,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快速查找出可疑问题,帮助企业做好后续的创新与改革。

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不仅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借助大数据优势,能够利用计算机审计模型开展云平台审计,大大提升了审计的效率与质量。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审计的技术与方法也将不断优化,这将对我国审计工作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审计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大数据角度分析了目前审计工作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目前大数据审计存在的风险制定了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审计工作者的审计方式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企事业审计工作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