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澳门科技大学

2023-03-30蓝庆宝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饭堂澳门实验室

蓝庆宝

责任编辑/张家瑜

在大学校园读书的时光是美好的,在脑海的深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画面不时重现,同窗之间结下的友谊仍在发酵。工作多年后,能够重返大学校园学习是件美好的事情。

以前从没有想到有机会可以重返校园读书。

从接到澳门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之日起,我就怀着愉悦的心情,期待着踏进澳科大校门的日子。来澳科大报到时,第一站是先去宿舍办理入住手续。我们被安排在校园外的路環擎天汇住(在澳门高校,受限于校园规模,学生安排在校外住宿的情况比较普遍),宿舍是四房两卫一厅的套房,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煤气灶等设施均齐全。宿舍里面的家电和设计都挺如人意,窗明几净,窗台上有个飘窗,坐在飘窗上,透过玻璃,晚上可以望见灯光照耀下的妈祖娘娘雕像。

澳科大的美食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是哪里的人,都能在这儿找到符合口味的食品。澳科大的饭堂不像内地大学的饭堂,有个大大的餐厅,学生们排着长队去打饭、打菜。澳科大的饭堂非常精致,主要由一个个小店组成,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我最先去品尝的是O座教学楼的美食天地,那里有各种口味的美食,有广东的烧腊、煲仔饭,有云南米线,有巴打饭,等等。N座的图书馆一楼有个西餐厅,这里常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探讨问题。E座学生活动中心楼下有个常规的餐厅,但这餐厅有个不平常之处:把盛着饭菜的托盘放到电子平台上时,电子平台会自动显示每份东西的价格,并计算出来总共需要付的餐费,果然有点科技大学的味道,连饭堂都体现出了科技的含量。最令我惊奇的是P座旁边的集装箱里竟然也藏着一片饮食天地,有次我在校园跑步的时候,经过有些破旧的集装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冒出进去看看的想法。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竟然起码有七八个各具特色的餐饮店,夜色下,这些设在集装箱下的餐饮店和霓虹灯一起,产生了独特浓厚的饮食氛围。

澳科大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澳门文献港可以查澳门高校图书馆所有的资源(包括纸质和电子版),因地处国际都市,英文和葡文图书比内地的高校多。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更为丰富,数据库资源达286条,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专业的资源。不少英文文献的数据库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如Scopus、EBSCOhost、ProQuest Central、IEEE/IET (IEL)等。

中午上完课之后,若去图书馆,一般不容易找到自习的位置,由此可见澳科大的学风还是不错的。从图书馆四楼的座位上望出去,视野十分开阔,红绿相间的运动场、楼顶呈球形的R座、远处的山、蓝天白云,一一进入视野,颇为好看。第一次见到这景象时候,我有点惊叹,从这个角度看澳科大,竟然是那么美,丝毫不像地处喧噪的都市之中。

从2000年建校起,澳科大在内地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排名逐步上升。2022年10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澳门科技大学由过去251~300上升进入201~250名区间,进入全球前250强。澳科大有两个国家实验室:一是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中医药领域成立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所读的是创意写作专业博士,班上有10名同学,以内地高校老师为主,很多是已经有了工作和家庭,觉得需要再学习再提升,于是来澳门读个博士。

这些同学常常要身兼数职:为人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身为学生,要按时上课,完成导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作为单位雇员,要完成单位交代的工作任务。有个同学在医院办公室上班,同时又是儿童文学作家,已经出版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每天都坚持写5000字;有个同学常常在文艺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作品,特别酷爱写小说,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写了许多小说,为了在《当代》发篇小说,曾特地花三年时间去借鉴、模仿《当代》作品的风格;有个同学是四川某高校的老师,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来一起读书,在横琴租房子住;有个同学因同时要兼顾单位的工作,常常上完课后,又匆匆忙忙赶回去给他的学生上网课。

澳科大的老师们反复说,读博士期间要打开视野,在讲座上,我们看到语言学的老师们如何去研究澳门渔业文化,如何研究《木兰》绘本在各国的流变,如何跨学科寻找当下热门研究题目,如何根据文章定位搜寻投稿的目标刊物,如何跨界合作共同撰写学术文章。这些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研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读博又是人生的一个新开始,不管路有多难,我都会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走下去。

(作者系澳门科技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博士、东莞开放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饭堂澳门实验室
饭 堂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饭堂打拼记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