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

2023-03-24西安张星娟

现代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背景人工智能

□ 西安 张星娟

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审计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并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得以应用。在审计应用方面,目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已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实现审计,例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所均已经建立了网络共享审计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初级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以及询证函的发放与收回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方式的转变给审计人员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审计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未来审计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成为审计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对审计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审计行业的积极影响

1.提升审计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中,利用云数据处理系统,将繁琐冗杂的资料进行分类,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实现一键化搜索,快速、实时地提取资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审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复杂的、需要主观判断的审计事项。

2.提高审计质量。传统审计由于受到时间、速度和审计人员能力的影响,存在审计准确性低、审计效果差等问题。而人工智能审计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人工智能模式下,审计可以随时进行,并且审计准确性大大提高,在保证审计进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

3.实时反映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被审单位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及时从信息数据库中获取审计所需证据,并据此来规划审计工作,制定审计计划,不必因为被审单位提供信息不及时而延误审计进度,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做出分析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统计与分析能力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比较,分析数据之间的变动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异常,全方位多维度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各种非财务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快速识别,并整合财务信息进行审计,据此,审计人员可以做出预测及风险评估分析。

(二)人工智能对审计行业的消极影响

1.人工智能仅能执行特定任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才处在发展阶段。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特定指令,在工作中只能完成程序设计好的基础性审计工作,复杂的、难度较大的工作仍然需要依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

2.人员操作失误易造成审计风险。人工智能系统是人设计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也需要人操作完成,一旦设计出现漏洞,即使所有的原始数据都正确,也不能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而设计完善的系统,审计人员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提供正确的数据,那么得到的结论仍然是不对的,这也会直接影响后续审计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审计风险。

3.缺乏审计的有效观察和沟通。作为审计中非常重要的审计程序,人工智能系统是无法完成询问与观察的,系统是人提前根据审计指令设计的,只能完成程序制定的指令,无法对人进行察言观色。而当面的、有温度的沟通与交流,是审计中必不可少的,只有沟通和交流做到位了,才能真正了解被审单位。

4.监管成本增加。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行为和责任归属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监管,导致不良行为很难被发现,而一旦该行为引发风险,相应的处理成本也会增加。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提出

人工智能环境对审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新的审计人才能力与之相适应,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能力框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遵从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风险预警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简称“五力”。

(一)职业道德遵从能力

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在职业道德方面,审计人员除了遵守基本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应有关注等职业道德,还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在审计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审计人员可以轻易获得被审单位的海量数据,因此,保密义务尤为重要。

(二)数据分析能力

传统审计模式下,面对被审单位海量数据,审计人员只能采用抽样技术提取数据分析,由此产生了抽样风险。而人工智能背景下,系统自带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型及工具,可以对被审单位全部数据进行电子化处理。基于数据系统支持,可以采用横向、纵向和交叉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普查”达到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审计人才必须具备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的业务、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等进行更准确的判断。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审计人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在异常交易或具有特别风险的交易中,识别错报风险事项,在高风险领域扩大审计力度,从而降低检查风险,提高审计的保证程度。

(三)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而人工智能只能处理例如数据的采集、审核记账凭证、复核计算、编制各会计科目的审计工作底稿、部分选样抽样或完全抽样,以及向供应商和银行发函等初级审计工作。复杂的、经常变动的以及需要运用专业决策判断等审计问题,还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去解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用敏锐的洞察力对审计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风险预警能力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信息风险。网络故障、数据丢失、病毒侵入、黑客攻击,这些风险都会直接影响智能审计工作的进行,严重的还会给被审单位带来损失。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预警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设置风险等级以及预警指示,当系统风险达到相应的范围时,根据预警指示灯的提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沟通表达能力

审计过程中,询问作为不可或缺的审计程序,无论是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证据以及出具审计报告,都离不开充分的沟通。而这些当面的、有温度的沟通,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提升自我沟通能力。对内体现为与项目组其他成员或者项目组之间的沟通,对外体现为与被审单位、银行、供应商、客户、关联方、证券及监管机构等的协调,有效的沟通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能力提升的路径

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新的能力培养和塑造路径,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四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

(一)培养目标的转变

人工智能环境改变了审计的模式、流程和所需要的方法。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培养具有“审计+数据+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审计能力要求审计人才在熟悉会计与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准确估计,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数据能力要求审计人才要具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分析与汇总的能力。与传统的审计抽样技术相比,人工智能环境下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审计人才充分掌握数据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则要求审计人才应该熟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系统,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方法,并且能将智能技术真正地融入到审计工作中。

(二)培养途径的转变

目前审计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审计人才;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开展审计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两类审计人才培养途径均需要进行改变。在高等教育方面,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审计学专业,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但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①大部分高校培养的还是传统的审计人才,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相对落后,缺乏智能化因素,即使有些培养方案中加入了人工智能类的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最终流于形式。②高端审计人才缺乏。虽然目前高等教育包含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培养层次齐全,但低端人才培养基数过大,高端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③高等教育的培养范围过窄。目前审计人才的培养只是就审计学审计,没有将审计与金融、审计与税务等学科结合起来,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在继续教育方面,目前主要的方式是职称考试与学历提升,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缺乏对审计人才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因此,培养效果也不理想,对审计人才能力提升作用不突出。

因此,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高等教育侧重于对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培养,学历教育侧重于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培养方式的转变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培养方式也应该进行创新。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满足审计人才随时随地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线下面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既提高了效率,又提升了效果。二是进一步做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进一步提高审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培养内容的转变

审计人才的培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审计人才培养内容的转变应紧紧围绕审计人员“五力”能力模型设计。加强社会主义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摆脱审计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的束缚。要扩展现有审计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系,避免培养范围过窄,要扩展视野;加强审计人才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审计人才素质。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背景人工智能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