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影响

2023-03-24南京李卓然

现代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价值链制造业数字化

□ 南京 李卓然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当今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产业凭借其高准确性、强灵活性等特征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市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利用数字化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便是我国政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动态及趋向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国家对数字化的发展也愈发重视,同时本国的数字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并且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信息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国内数字经济顶层战略体系逐渐完善。同时,行业和地方也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落地,中国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势头高涨,产业数字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自2013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指数快速增加,由2013年的1000增加到了2021年的5610,数字化发展速度极快。国家注重东、中、西部分别发展数字经济,全国发展势头足,发展中又各自呈现特色。其中,广东省整体增速快,而北京市数字基础设施充足,增长速度也位于全国前列。另外,江苏省的数字科技指数增长尤为快,湖南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则较为均衡。

根据工信部的报告显示,随着数字经济政策的不断出台、数字人才培养受到的重视增加以及信创产业的愈发重要,未来几年中国数字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二、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影响

1.制造业数字化提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综合竞争力。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竞争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数字化相关产业可以有效降低产业链中的各种成本。当今时代,数字科学技术以及信息自身制造效能极高,相对应地,它的信息获取成本也较低,与传统工业相比,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制造效益,从而增加综合竞争力。另外,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有着一定的替代作用,运用好数据要素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数据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要素全局的产量,从而降低了要素成本,更低的成本便成了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除此之外,ERP等系统的应用也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数字化降低了企业对传统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企业可以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研发与创新之中,减少多余的资金损耗及浪费,这样便使得非技术导向性的产业也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方向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并且使其在附加值分配方面赶超以知识密集为主导的两端环节,即“微笑曲线”整体趋于平缓。其二,数字化产业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主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研发、经营来实现。数字技术通过赋能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流动环节可提高要素利用率,并且数字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中部分环节的效率,以此来增加企业整体的经济收益。而就整个制造流程而言,数字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服务、市场营销管理、产品制造与生产研发设计等整个价值链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效率、信息产出能力,由此相应提高了竞争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功使企业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使其更容易地获取大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经济实力。其三,数字化产业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生产多样性。数字化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方便企业响应人们的个性需求,企业通过扩大个性化的生产规模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现今制造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便是数字化研发,通过加大数字技术的投入,可以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同质化效应。而这种给商品加入数字要素的过程,就是一种把制作与创新相结合的产出流程。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综合运用,生产出的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而现在,随着数字化生产方式与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机器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了人类劳动力,这使得生产出的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因此得以提升。

2.数字化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目前,国内制造业存在着竞争力不足,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低下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点,利用数字化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出路。首先,数字经济能有效引领科技创新,完善产业结构。数字经济拥有网络平台化、高渗透性、可持续性强、技术创新水平高等特征,而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种方式可以加速新兴产业形成以及促进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其次,数字经济将创新服务融入制造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其制造模式多元化,还有利于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中全面开展,实现低端环节附加值的跃升。再其次,网络突破地域时空局限的特性,使得生产人员的内部交流方式更加的便捷、多元化,这样公司便可花更短地时间选出需要的人员,有效减少了人力成本。除此之外,因为数字经济流动性和高渗透性的特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数字化平台的搭建有效地解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不方便问题,方便生产者更好地响应消费者的个人需求,也方便了生产者本身的产业升级。另外,通过充分整合新型的数字信息技术,将变革已有的生产服务模式,从而促进制造业新服务体系的形成。厂商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记录来确定用户的偏好,进而进行精准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个性化匹配服务,使得多元化的消费方式更好的服务于自己。因此,在供需双方均获益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同时对市场的机制进行一定的改善,将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数字化对于目前制造业的境遇来说十分必要,为了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数字化是必要的一步。但是,在现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仍有着许多制约因素,为了应对可能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进行细节的分析。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国内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拷贝国外技术或以代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并且由于出口产品通常难以契合国内低层次市场需求,国内制造业也就难以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从而被迫锁定在GVC低端环节。虽然我国的制造业也参与了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但因技术不足,往往是位于价值链的低端部分,许多核心技术需要依靠进口支持,而这些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研发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基础不足。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初期,主要参与附加值含量较低的环节,中国凭借着较为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以及资源的丰厚储备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了起来,但相对应的,中国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不足,导致在高端产品上缺乏竞争力。只能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从而获得微薄利润。而对于研发部分的资金投入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企业本身创新的困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企业只能位于价值链低端位置的结果。而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增加研发投入,但研发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过高,因此很多企业宁愿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也不愿自主研发,而这种过度依赖导致本身创新能力落后,被迫处于价值链低端。目前研发投入虽有改善,但中国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地位。

2.生产率低下,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生产率高低可以反映一国产品是否会具有比较优势,也可以大致反映该国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越高的生产力意味着可以投入更多到中高端生产业,反之,则意味着只能位于价值链末端。除此之外,高端产业相对应地是拥有更高劳动素质的劳动力,更高的劳动力素质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水平,以及更高的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与之相对应的价值链地位就更高。而中国现阶段的生产率、劳动力过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到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而高端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劳动力素质也普遍不如发达国家,这就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当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位置的原因。

3.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产品附加值较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了大量低附加值产品的组装加工制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但也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产业发展资源部分受限的情况。目前,中国制造业仍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东部沿海区域承接了大量外国制造业。但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成本,东部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这样虽然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但却有一个问题: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中低端制造业,而东部承接的海外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也处于中低端地位。这样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只能位于价值链中低端位置的结果。

4.人口红利优势消失,人力成本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发达,大量劳动力转向投入服务业,与之相对应地是投入制造业的劳动力数目减少,而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又引起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中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过去制造业劳动力低廉的优势逐步丧失。同时,为了向中高端产品发展,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这进一步减少了符合的对象人数,高端人才需要的薪资也更加高昂,加速了制造业劳动力人力成本的提高。

四、结论及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议

针对中国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区域这一情况以及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优化,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给出以下总结和建议。

1.完善数字化支持政策,营造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环境。目前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对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中国制造业要改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必须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多渠道拥抱数字化。同时,要尽可能地打破技术封锁,使得对创新、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在国际上的的竞争力。

另外,各级政府要以引领塑造数字化价值链为导向对产业进行战略性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要重视对数字化价值链的引领、塑造,确保战略性顶层设计与政策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出台各种税收减税、补贴之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二是要培养企业高层领导关于数字化的概念,让他们懂得数字化的必要性,真正做到了解并支持数字化;三是要注意出台能够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确保知识分子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妥善管理;四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本区域的数字化体系,出台适合本区域的相关政策并完善好系统化的监管体系,确保发展的稳定。

2.加大制造业基础研究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制约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因素众多,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链地位提升必须突破关键技术的限制。这类技术突破,通常具有创新性,是准公共物品的范畴,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且研究周期和投资收益难以确定,因此基于投资回报,企业的积极性往往不高。这其中涉及基础研究部分的投入更是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但占研发经费比重也仅为6.32%,看上去比较稳定,但与发达国家研发经费投入比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增加投资额,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构建稳健的、规划性的投入机制是中国制造业创新的紧急事情。需要进一步发挥现有制造业创新基地和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在推动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入研究,实施关键技术攻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全面强化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主动融进制造业国际分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治理。坚持“走出去”战略,一是鼓励领军型制造企业主动布局国际分工体系,在国际市场赢得话语权。这其中既需要通过企业内部调整发展战略,积聚先进资源要素,加大创新力度;也需要企业在国外收购高新技术企业和富有活力企业,积极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资源要素为我所用的目的,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实力。二是鼓励国内制造企业积极采用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到他国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引进东道国先进技术人才,实现企业自身技术的升级;同时鼓励国内制造企业向制造业不具优势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多元参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同时反向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4.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布局,引进和迁移带动全局发展。针对目前国内产业布局情况,可以适当优化投资环境,在经济发达区域引进国外高端制造业来带动经济圈,让高端创新技术在东部发达地区先进行试点,在技术成熟得到应用之后再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迁移和发展,来达到全局的发展。并且在引进或迁移产业时,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考虑优先引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或转型的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稳定等稳步协同,创造一种多赢局面。

5.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促进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时代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向,也是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重要基础。制造业通过与互联网融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要素优势,有效促进制造企业效率和创新活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目前,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处于提升期,新业态、新模式、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等不断出现,但研究表明中国的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程度还有较大升级空间,中国制造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这也是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价值链制造业数字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