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向型企业引入能源大数据在线碳核查模式及创新

2023-03-24江苏苏州

现代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核查核算基础

□ 江苏苏州 石 佳 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中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政府虽然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但在核查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传统线下核查面临时间长、成本高、流程复杂等问题。随着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大数据在碳排放核查中应用逐步增多,外向型企业作为具有领先低碳发展理念的企业类型,在低碳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碳排放核查作为企业识别自身碳排特征,迈向碳中和实践的第一步,传统的线下核查模式极大制约了核查效率,因此需要引入能源大数据作为企业在线碳核查的主要数据支撑,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智能计算算法,实现在线碳核查,全面提高碳排放核算工作质量。因此,基于能源大数据的外向型企业在线碳核查模式创新研究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在线碳核查模式的应用现状

1.我国现有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完善,核算结果权威性不强。一是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不规范,未能建立检验是否与国家数据保持一致的机制,无法有效验证和支持国家层面的核算结果。二是碳排放核算必须以能源消费水平和主要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因子为基础数据。目前我国这两个方面的统计基础还不够扎实,使得最终的平均排放因子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

2.行业数字碳核查存在的挑战。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数据是价值根本,因此亟需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从数据采集、统计、汇总、排放核算到数据存档等进行全链条的管理,并在执行节点前预警,减少合规的风险。而且从长期来看,信息平台能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给企业减少管理成本。除了数据和排放管理外,国内外有关碳交易的政策变化迅速,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接第三方数据,对政策和市场价格变化进行有效跟踪和分析,支持企业制定交易策略,降低交易成本。目前我国碳核查工作本身还有待发展,数字化进程也比较缓慢。

3.碳核查运营机制建立过程中的挑战。核查工作的要求不一致,如核查报告编号、格式、数据抽样原则、数据缺失处理方式、成果文件提交形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给出统一要求。另外,现场核查过程中还发现,各省在数据报送的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虽然各省均开发了信息化数据报送系统,但由于国家发改委对于碳核查工作要求的调整,导致一些省份的数据报送系统无法全部使用,这极大地降低了碳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并且具有较大的数字化实现空间。

二、在线碳核查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建立在规范的碳统计核算基础上。从整体来看,只要完整、准确计算了产生端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可以了解碳的总排放量情况。但是从局部看,如一个企业或者地区,要想知道总排放量,不仅需要计算产生端的直接排放,而且要考虑输入的电能或者其他加工过的原料中有多少碳的输入。对于一个具体碳排放主体,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基于核算的方法和基于连续监测的方法。基于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活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连续监测的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排放气体流量和排放气体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来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要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分解到不同部门或地方政府时,碳排放的统计核算模式就成为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基于外向型企业在线碳核查模式的创新,能够充分释放碳排放,它作为一种关键生产要素,在当前及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同时,通过推动政企互动,发挥清洁能源减碳价值和经济价值,采用一站式平台,满足企业科学碳排放要求,带来新的降碳调节手段,促进重点产业升级降碳,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本。

三、外向型企业在线碳核查模式及创新

在线碳核查功能规划分为一级功能模块和二级功能模块两种模块。其中,一级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在线碳核查模式创新;二级功能模块包括碳排基础数据、企业碳预测模型、园区碳预测模型、减排项目碳预测模型、碳市场预测模型、碳预算模型、碳核算模型和碳交易模型。

1.核查基础数据。在已建设的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上,完善碳排放相关的基础数据。通过研究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排放因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碳排放预测方法学,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预测、交易相关的基础数据。

(1)碳排放因子库。碳排放因子是碳计量、减排资产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计量、碳排放数据核算的基础。各类减排项目可通过能源数据和碳排放因子计算出减排量;行业碳排放计算较复杂,涉及排放主体的碳足迹计算,必须通过每个碳排放过程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使用IPCC等专业计算方法,得出碳排放量。因此,本业务通过对城市能源大数据平台进行完善,设立碳排放因子库,有效支撑各类型项目以及企业碳排放计算模拟。

(2)碳排放方法学核算体系。碳排放方法学核算体系是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的政策依据,是企业进行科学碳核算和报告的规范文件。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根据国家或各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标准化的盘查计算与报告披露。因此,设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数据库,并融入数字平台,支持使用企业根据现有的相关文件进行规范化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告。

(3)碳预测方法核算体系。碳排放预测方法是依据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估算其未来一段时间碳排放水平的方法与依据。在IPAT、Kaya、STIRPAT、LMDI、LEAP、Logistic等主流碳排放预测模型基础上,完善碳排放预测方法学数据库,支持平台上线各类主体的碳排放预测功能。

2.企业碳核查模式。通过对已建设的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进行改造,完善企业碳核查在线计算功能,协助外向型企业在进行碳排放预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1)高新制造企业碳核查模式。该模式应用对象是为高新制造企业等用户,在分析企业能源结构、生产工艺等因素基础上,完善高新制造企业的碳排放计算模型,模拟高新制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情况,为碳预算设置、碳指标交易奠定基础。同时提升高排放企业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合理性。

(2)中小工商业企业碳核查模式。中小工商业用户相比于高新制造企业,碳减排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排放源为范围二的外购电力排放。因此,需要合理分析工商业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节能减排措施、绿电与减排量采购等多个因素,完善工商业企业的碳排放核查模型,计算工商业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情况,为碳预算设置、碳指标交易奠定基础。同时提升高排放企业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合理性。

(3)园区碳核查模型。通过对已建设的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改造,增加对各类产业园区各类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核查功能,支持园区管理方对于园区整体碳排放情况以及排放趋势进行计算,协助产业园区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碳达峰与碳中和规划。

在各类碳排放预测模型基础上,分析园区企业碳排放历史数据、园区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园区节能改造等多个参数,完善园区碳排放核查模型,模拟园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碳排放走势,支撑园区根据碳排放实际情况制定动态的节能减排与“双碳”转型策略。

(4)减排项目碳核查模式。通过建立项目数据仓,汇聚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储能、光伏、风机、节能等减排项目数据,在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增加减排项目碳减排量核查模型,计算潜在的碳资产数量与规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该模式通过对风电、光伏、节能等不同类型的项目存量规模、新建项目情况、历史减排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完善减排项目碳资产预测模型,支持拥有减排项目的企业合理规划碳减排量的开发、申报、登记、交易等相关工作。另外,此模式在完善碳排放数据报送机制、碳排放指标总量设定与分配机制、指标完成度定期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协助相关企业对年度碳排放进行规划,并通过总量控制的方式逐年减少管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5)碳预算模式。通过组织企业主管的相关企业报送碳排放历史数据,在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增加碳预算模型,完善碳排放指标体系,在线向管理企业发放碳预算,并组织定期考核,协助企业有计划地推动“双碳”工作落地。本业务旨在完善碳排放数据报送机制、碳排放指标总量设定与分配机制、指标完成度定期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协助相关企业对年度碳排放进行规划,并通过总量控制的方式逐年减少管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6)碳核算模式。通过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协助企业分公司主管的相关企业进行碳排放内部盘查与核算,为系统碳预算模型下的指标分配机制提供历史碳排放数据支撑。本业务将在碳排放因子库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数据库基础上,确认参与碳排放指标考核企业的排放边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范围一与范围二的碳排放计算模型。

(7)碳交易模式。在碳预算模型与碳交易模型基础上完善碳交易模型,企业主管的相关企业针对未达成考核的碳排放缺口,购买风电、光伏、节能等不同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抵消。本业务在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增加减排量交易的功能,构建减排量交易账户体系,确定交易主体、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交易方式等基本交易规则,建立涨跌幅限制、最大持仓限制等交易风险控制机制,形成基于碳预算指标考核机制的减排量交易体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外向型企业在线碳核查模式创新深化分析,在开展在线碳核查工作上,企业通过引入在线碳核查模式,实现了企业高效核算碳排量。具体来说,其作用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线碳核查模式深化,推动政企互动,充分唤醒区域沉睡的分布式碳资源,发挥清洁能源减碳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在线碳核查模式深化,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平台,帮助企业选择低成本的碳减排方式,带来新的降碳调节手段,促进重点产业升级降碳,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本,实现企业科学碳排放目标;使用完善在线碳核查系统以后,可有效降低人工数据统计量以及相关数据的缺失、失真等问题,结合上述其他功能模块还能实现站点的统一集中监控,支撑碳排核算、预测、交易等业务的运行及维护。

猜你喜欢

核查核算基础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采用保留被测件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