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理解,开展跨学科深度教学

2023-03-24卢凯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跨学科深度学习

卢凯

【摘 要】跨学科教学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要提高跨学科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执教者必须先增强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而后再指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艺术“碳”索》一课为例,教师应在聚焦跨学科教学契合点、寻找跨学科教学素材、提炼跨学科教学核心任務的基础上,立足学科本位,营造开放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设置指向核心任务的问题链,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跨学科;深度学习;小学美术;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教学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但当前的跨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师理解与思考不足,出现了多学科知识简单拼凑,学习效果停留在浅层等情况。实际上,跨学科教学要找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巧妙地将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在教学中擦出火花,产生1+1>2的效果,最终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提高跨学科教学的效果,执教者必须先增强对跨学科教学概念的理解,而后再指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以《艺术“碳”索》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一、聚焦跨学科教学的选题设计

(一)聚焦跨学科教学契合点,开设新颖课程

美术教学应该关注时事。当前,碳排放、航空航天、考古等都是热点话题。因此,笔者将与碳相关的知识引入美术课堂,以此作为一个跨学科知识点,开设了《艺术“碳”索》一课。从科学领域看,碳元素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构成物质的主要部分。本课选择该科学知识点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旨在借助艺术作品的具象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让艺术与科学擦出火花。

(二)寻找跨学科教学素材,为课程实施奠基

跨学科教学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在《艺术“碳”索》一课中,如何借助具象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元素?笔者搜集了许多适合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分成科学资料和艺术资料两个类别。一方面,笔者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寻访“一‘碳’究竟科普市集”、杭州低碳科技馆等,深化对“碳”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大量搜集适合教学的国内外与环保有关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对话。经过沟通,笔者获得了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地球超载日》的教学使用权。该作品形式独特,包括主背景、雕塑、图表等视觉元素,是非常理想的跨学科教学素材。

(三)提炼跨学科教学核心任务,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是跨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在跨学科教学中,核心任务是清晰的,也是唯一的。提炼核心任务并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就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艺术“碳”索》一课中,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欣赏作品色彩,感知造型含义;深化对‘碳’的认识,倡导低碳生活”,教学知识点如图1。借助科学知识理解图文信息,借助图文信息展示环保理念是本节课的难点。经过统整,笔者将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定为“探究如何利用艺术作品表达科学问题”。

二、《艺术“碳”索》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一)立足学科本位,深化概念理解

美术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既要考虑其他学科的素养要求,又要关注美术学科的本位素养。教师要基于美术学科特有的色彩、造型等元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如在《艺术“碳”索》一课中,笔者尊重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超载日》这一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碳排放的知识。学生发现了美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

1.在探究材料与造型的过程中理解科学观念

《地球超载日》这一作品中的五个主体雕塑均由黑色小球组成。初步观察作品后,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这个雕塑主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作品?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近距离观赏,让学生围绕“超载”这一主题进行大胆的猜测。于是就有了精彩的回答:“这个烟囱上冒出的烟,形状看起来像蘑菇云,作者用‘碳原子’拼出这样一个形状,说明工业排放过量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解读表明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品的内涵。

2.在探究色彩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

色彩是美术作品最直观的语言。《地球超载日》这一作品主要由黑色、白色、绿色构成。学生围绕问题链“这些颜色有什么寓意?它们是如何渲染氛围的?”进行观察。学生认为:主体部分的颜色比较黑,代表地球的碳排放负荷过重;画面中有绿色,代表地球还有可以拯救的希望……学生感受颜色的象征意义,并利用色彩理解作品的内涵,阐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其科学思维获得了发展。

3.在探究图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运用大量图表说明信息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地球超载日》的显著特色。作品附带的材料一边用图呈现了地球颜色不断加深的趋势,一边用表呈现了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情况,生动鲜明地表达了超载这一主题。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深刻认识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了美术表现与科学数据间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营造开放氛围,强化合作交流

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跨学科的互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1.布置沉浸式教学环境

《艺术“碳”索》跨学科教学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地球超载日》引入其中。作品涵盖大量的图文资料,且其独特的布局形式为学生营造了可“观”可“游”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了零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设计松弛有度的教学环节

松弛有度的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跨学科学习中。如在远观环节,笔者尊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再探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色彩、造型、图文表格表现主题的?”这一明确的任务进行探究。两个环节松紧结合,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跨学科教学注重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实施高效的教学。在《艺术“碳”索》一课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笔者对学习形式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包括:个体表达、全体观赏、小组探究、小组评述、全体体验、个体批判等。这样的设计形式丰富,灵活性强。学生有了充分评述的机会,因此也有了许多有趣的课堂生成。

(三)设置指向核心任务的问题链,落实跨学科学习

设置核心任务前,教师须梳理教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形成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问题链。

《艺术“碳”索》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笔者设置了“艺术理解”和“科学探究”两条主线,两条主线并非平行关系。其中,“艺术理解”为明线,“科学探究”为暗线,两条线交互出现。笔者设置了远观、近赏、再探、内化、外拓五个教学流程,每个教学环节都包括由核心问题引导的第一层次问题和以追问引申为主的第二层次问题。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是跨学科教学的目标。由表1可以看出,一切问题均围绕“如何利用艺术作品表达科学问题”进行设计,每一个问题本身就有其意义,且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深入解读作品提供了支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立足美术学科本位,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以多元的形式展开,改变了以单一学科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吴树芳,朱杰,王梓懿.浅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5 (46).

[4]杨小丽,雷庆.跨学科发展及演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4).

[5]钱初熹.以扩展与挑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观念”视觉艺术课程研究[J].美育学刊,2019,10(4).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跨学科深度学习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