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技术大作用

2023-03-23冀秀洁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35期
关键词:鼻空肠管幽门

■冀秀洁(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一些微小的技术会为患者带来生命中最大的希望。经鼻空肠管护理,一项看似简单的技术,背后却承载了无数病患的营养维持与生命支持。

鼻饲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导管经过鼻腔插入胃内,从而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一种方法,为不能自行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食物和药物,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治疗需要。

徒手盲插鼻空肠管是我院新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技术,即在不依赖其他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采用一定的手法和技巧,将鼻肠管经鼻腔、胃通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空肠,从而将流质食物或营养液直接注入小肠的一种营养途径。该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患者误吸发生率,可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有效避免胃潴留造成的反流、误吸等问题,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治疗。内镜引导下置管虽安全可靠,操作成功率相对较高,但需要内镜医师的配合,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转运困难,需要协调时间;内镜退出时可能会导致鼻肠管滑出幽门,而且核算价格相对较高。X 线引导下置管的操作也很简单快捷,成功率高,但需要X线科室的协助,患者与医护人员也会受到一定的射线辐射。结合以上分析,徒手盲插鼻空肠管是一种既高效又能确保患者安全的优良技术。

置管前只需在成人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毫克(儿童0.1 毫克/千克),等待3—5 分钟,以促进胃肠蠕动。检查导管,将其用适量清水浸泡,润滑管腔后排空。一般患者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右侧卧位以便于置管。选择合适的鼻腔置入,确认导管在胃部后改变手法,使鼻肠管与鼻腔呈90°,继续缓慢置入,使导管保持一定的张力,避免暴力操作,导管随着胃肠蠕动逐渐吸入进去,通过回抽胃液或负压法判断导管尖端是否通过幽门。

如果回抽负压大或者回抽无液体,说明导管已通过幽门,继续推进至95—100 厘米时,仍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直到置管至空肠位置。置管成功后固定导管并拔出导丝,观察导丝无折痕可增加判断依据,再进行X 线拍片或CT 检查后确认最终位置,做好置管记录。

鼻空肠管的通畅性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任何的堵塞都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团队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管道始终保持通畅。这包括定期检查管道、使用适当的清洁和维护工具,并及时识别与处理任何可能的堵塞迹象。这些细致的护理措施不仅确保了患者可以持续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还大大减少了与管道堵塞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鼻翼和脸颊上进行双重固定。这种双重固定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管道移位的风险。每次进行鼻饲前后要及时用温水冲洗管道。持续滴注时每4 小时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次50 毫升,以防止营养液及药物堵管。鼻饲的药物要充分研磨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为了确保管道始终处于适当位置,每班的护理人员都应测量管道体外部分的长度,并将此数据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的移位。

经鼻空肠管在医学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珍视并感谢这些“小技术”,因为它们为我们创造了“大作用”,为生命带来希望。

猜你喜欢

鼻空肠管幽门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导丝固定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双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