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探讨

2023-03-23杨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身体青少年

杨璐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53)

运动损伤是困扰从事体育运动项目人员的一大难题,甚至阻碍了运动发展。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来说,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运动损伤问题,则难免会影响整体训练效果,甚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参与体育训练者自身因素,同时也与场地、项目等客观因素有关。提高青少年对运动损伤类型的认识,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保证体育训练效果,减少运动损伤给青少年身心带来的损害。基于此,加强对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运动损伤分类

所谓运动损伤,指的是在体育运动项目中,人体器官(组织)出现生理上的紊乱。运动损伤与日常生活中损伤有所不同,一般与体育项目有直接关系,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运动损伤分为不同的类别。具体来说,按照受伤组织结构不同,可以将运动损伤分为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皮肤损伤、神经损伤或内脏损伤等;按照运动时间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旧伤(陈旧伤)、新伤;按照病程不同,则可以将运动损伤分为慢性运动损伤、急性运动损伤。慢性时扭伤主要包括陈旧伤以及劳损伤,病程相对较长。急性损伤则通常是由于外力导致,病程相对较短;按照损伤性质不同,又可以将运动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按照损伤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伤。

2、青少年运动损伤风险评估

在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项目过程中,运动损伤风险始终存在,做好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工作,能够为运动损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来说,对运动损伤风险的评估主要体现在核心与非核心区域。其中,核心区域指的是人体躯干中间部位;非核心区域则主要包括上下肢、头颈部等。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在参与运动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损伤风险,提出有效的康复建议,为青少年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提供参考。

肩肘部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是在一些需要反复投掷动作的运动项目中,或者需要进行长期重复固定动作练习,容易对肩肘部造成损伤。损伤风险主要体现在肩部受到过度负荷作用,以至于微细损伤逐渐积累,形成肌肉组织疲劳伤。对于此类损伤,应该做好相对性休息,同时加强本体感受器功能运动链练习。

腰部是人体核心区域,在一些需要快速投掷的运动项目中,或者跳高、板球等项目中存在腰部损伤的风险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屈肌力较弱,且两侧存在不均衡问题,或者腰部屈肌受力不均衡。平时训练中,应该注重伸肌力量训练,保证两侧腰腹肌肉力量均衡发展。

头部损伤往往是受到外部撞击,或者是由于训练中发生意外跌倒,容易导致意识障碍、平衡性受损等问题。

颈部损伤则常见于激烈跑步、自行车等运动,在足球、橄榄球都能够项目中,胫骨粗隆部股软骨炎是常见的损伤,主要是由于颈椎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侧弯,自身肌力相对较弱,手里不均衡所致,需要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方式。

上下肢损伤主要发生于冰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举重、体操等运动项目。其中,上下之前后肌群与关节稳定性、肌力协调性都直接关系到损伤,应该加强上下肢肌肉耐力训练,努力纠正生物力学方面的缺陷性。

3、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类型,可以主要包括一般性损伤、肌肉损伤两大类,不同损伤诱发因素也不尽相同。

3.1、一般性损伤诱发因素

(1)体育训练准备工作不足。

通常来说,体育训练项目开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能够提升运动安全性,是减少运动损伤的必要手段。主要的训练准备活动,能够刺激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让其迅速地进入到大脑兴奋状态中,有利于促进机体主要活动功能提升,同时还能够放松身体肌肉,消除由于紧张肌肉、心理等造成的运动障碍。然而,一些学校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前,未能够做好相应准备活动,导致青少年直接从非运动状态直接投入到运动项目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个运动组织器官未能统一起来,一旦出现激烈运动,则会出现肌肉量不足,影响身体伸展性、延展性以及弹性。青少年体育训练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能结合训练内容开展准备活动,导致在训练中身体某些部位负重过大,超出了自身身体负荷,或者在准备活动中用力过猛,导致身体部位出现损伤。准备活动实际上是让身体放松、适应的过渡阶段,如果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则难免出现肌肉拉上问题,或者对身体关节造成扭伤。

(2)自身体质弱、心理状态差。

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训练项目中,自身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性,有些青少年身体素质偏弱,心理状态不佳,不能有效的调节自身状态,这也是在训练中出现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如果青少年睡眠质量差,前一天休息不充分,或者自身身体存在疾病,亦或是前一阶段的损伤还未完全修复,肌肉还处于疲劳或拉伤状态,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心理状态也是影响体育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情绪低落时参与运动训练,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或者参与欲望不足,对于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项目来说,就容易出现犹豫、畏惧等心理,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

(3)不符合青少年生理特点。

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中,应该保证训练内容、强度等符合人身体素质,能够满足生理需求。一些学校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片面的追求训练效果,违背了青少年生理特征,导致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增加。例如,一些教师安排学生开展重复性的投掷活动,导致肩周肌腱组织出现挤压,局部位置出现弱势地位,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再如,如果安排长距离跑步,但没有区分男生女生,很可能到最后运动过程中由于体力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肌肉疲劳损伤;或者在炎热天气中安排强烈的运动训练项目,容易出现中暑情况。

3.2、肌肉损伤诱发因素

(1)突然用力。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由于突然用力导致的损伤较为常见,其原理主要是“杠杆原理”。例如,撑杆跳训练中,往往要求青少年身体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尤其是跨越栏杆过程,上身必须灵敏,大腿压着地面起跳,脚步需要在极短的反应时间内做出蹬地动作,之后以身体为支撑。而由于突然用力,将身体力量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位置,就会导致局部肌肉聚集较多力量,更容易导致运动损伤问题发生。

(2)生理性转变。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对于长时间开展体育训练时,会导致青少年肌肉体积增加,而随之带来的是肌肉周边筋膜弹性下降,如果在这一状态下继续开展体育活动,机体内小血管面积会逐渐扩张,引起肌肉中血量变化。肌肉体积会进一步增大,所需要的氧气量更大,机体内部的氧气已经无法满足肌肉需求,且体内细胞环境发生了变化,肌肉乳酸容易在此环境下产生。肌肉水肿、酸痛、肌肉炎症等问题随之发生,会增加肌肉的疼痛感,引发身体不适,这些都是生理性变化带来的运动损伤。

(3)超负荷运动因素。

青少年身体还处于黄金发育时期,体育训练中有时候安排的训练量过大,导致其超出了青少年承受的范围。运动量过高会增加运动强度,学生处于高负荷运转下,肌肉损伤发生的几率更高。同时,如果不能科学的设计运动项目,或运动量设置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训练效果,甚至还会导致青少年身体技能下降,出现过度疲劳等,严重情况会导致运动性脱水、肌肉瘫痪等问题,对青少年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4、青少年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从思想意识转变入手

(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年轻,身体正处于黄金期,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中,没有树立运动损伤预防意识,认为自身身体能够进行超越极限的动作。因此,要求体育训练的同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普及相关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损伤康复护理知识等,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降低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借助电脑、手机等工具,让青少年运动损伤知识宣传途径更加广泛,利用平时授课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渗透,也可以制作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宣传手册、多媒体课件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宣传方式。线上主要是通过直播授课、微课小视频宣传等方式,线下则可以通过在教室、操场等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海报等,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还能让青少年掌握更多避免运动损伤的技巧,为其今后健康运动奠定基础。

(2)端正体育训练参与态度。

从医学角度来说,运动创伤属于骨科创伤的分支,是体育训练过程中机体受到的损伤,包括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骨骼发育、机体功能等方面,同时针对运动创伤形成机理,分析运动期间造成损伤的原因。踝关节是青少年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部位,这就需要加强对踝关节的保护,运动前应该充分活动踝关节,同时检查鞋带是否系紧等。还应该针对参与者运动损伤修复内容,按照损伤情况不同,制定妥善的处理办法,降低学生出现再次损伤的几率。诚然,参与体育训练会有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正确对待运动损伤,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同时合理地使用保护工具,遇到损伤后能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4.2、创新运动损伤预防手段

通常来说,强化身体功能训练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损伤的办法,但绝不是损伤治疗方式。在运动损伤发生后,除了必要的医学治疗外,可以辅助损伤预防训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科学的设计损伤预防训练项目,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模式,提高自身身体机能水平,起到预防损伤的效果。当然,新时期应该创新损伤预防的手段,除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外,还可以通过按摩棒等器械深层的激活肌肉组织,或者使用筋膜枪进行肌肉放松,让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状态。另外,可以根据青少年体育训练中机体需求,根据青少年生理特征,借助于弹力带器材,帮助学生进行静态拉伸,全面激活学生的肌肉群组织。也可以利用轻器材设计相关的运动损伤预防训练项目,包括垫步走、踏步走、移动交叉步等。还可以引入先进的运动损伤检测系统,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方式,通过测试等判断学生是否满足参与训练的最低标准,以更加权威、严谨的科学方式,辅助做好科学预防工作。

4.3、综合预防措施

(1)保证准备活动的充分性。

每一次体育训练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实际上,准备活动就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锻炼方式,通过准备活动让青少年机体处于兴奋状态,让各器官组织都能为后续运动做好准备,避免一开始进行剧烈运动出现损伤情况。保证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可以让青少年在开展体育训练前就进入到运动状态中。而如果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准备活动安排质量差、强度不适合等,都会导致青少年运动状态延迟,或者会违反了青少年机体功能活动的规定,增加出现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损伤风险的几率。同时,在体育训练活动进行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拉伸活动,让身体肌肉、关节都能够充分展开,避免肌肉过于紧张而出现劳损问题,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同时促进青少年在运动后身体机能能够迅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可见,在体育训练活动参与前后,青少年群体都应该重视热身与放松活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做好场地、装备等选择工作。

场地、装备、器材等选用不当,也会增加运动损伤的几率。例如,在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过程中,由于场地不够平整,容易出现摔倒等问题,出现碰伤、骨折伤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运动场地、器材等选择的重视,能够意识到这些客观因素对运动参与者带来的影响。青少年在参与运动训练、比赛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项目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装备。例如,对于篮球运动项目来说,选择弹性较大的木制场地、塑胶场地,而避免选择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土地上进行训练,更不能在坚硬的石子地上开展篮球运动。在运动鞋选择方面,应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包裹感,能够将脚踝保护好,避免由于鞋子不合脚、后帮太低而导致脚踝受伤。另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佩戴护具,对脚踝、膝盖、手腕等容易受损的位置进行保护,避免损伤。体育基础设施是开展体育训练的重要基础,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各项体育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能够对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修,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在学校需要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增设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场所,为学生开展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场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秉承“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场地,必须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为其健康发育奠定提供保障。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能够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3)掌握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办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动损伤在参与体育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在掌握了相关预防措施后,还应该学会怎样应对损伤,即针对不同损伤开展针对性的损伤康复训练。当前,我国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对运动损伤关注度较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如何正确处理运动损伤,由于盲目处理导致二次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与缺乏对运动损伤治疗认知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在面对运动损伤情况时,如果不能自行处理,则需要及时寻求校医、120医生的帮助。但对于一般性损伤问题,往往还需要依靠自己进行救治,预防的主体更是青少年自身。因此,要求青少年能够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同时了解基础性解剖学知识,包括如果膝关节、踝关节出现扭伤,则需要及时将其固定,同时让受伤部位高于其他部位,尤其是高出心脏水平。同时,扭伤发生后避免进行大力的扭动和揉搓。很多同学在脚踝扭伤后,对受伤部位进行反复大力的揉搓,希望能够活血化瘀,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导致二次受伤。在等待正规治疗时,可以先用冰袋进行冷敷处理。当损伤发生后应该保持冷静,同时对损伤程度进行确定,待伤势可以进行处理后,采用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办法。对于小面积擦伤、皮外伤等,可以利用创可贴、碘伏等常规用品进行处理;而对于创伤较深的情况,也可以借助双氧水消毒,并及时到校医处进行处理。

5、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在国内掀起了一次次体育健身锻炼的热潮。青少年群体作为参与体育训练的主力军,无论是学校体育课程,还是日常的健康体育锻炼,青少年参与热情都较为高涨。而运动损伤在所难免,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注重防范,会给青少年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打击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正确看待运动损伤问题;同时,还应该科学设置体育训练方式,能够优化体育训练的内容与训练量;为了降低运动损伤发生机率,应该做好运动前准备活动,同时优化体育训练场地,重视器材的使用,科学管理自己的身体,能够及时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这样才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科学之法。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身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身体力“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