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困境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03-23刘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师队伍院校

刘雷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高职教育也在不断适应政策环境变化,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被提出,社会服务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各行各业输送专业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目标和任务。高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更是肩负着开展好教学工作和做好社会服务的双重责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水平,必须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1、高职体育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其知识教学更多围绕各类专业技术,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成熟,其育人的价值目标和任务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单一的开展教学工作转变为既培养学生的技能,又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以发挥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和专业能力优势。高职体育院校也是如此,其日常教育围绕技能培训为主,以科学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为重要方向,在科研、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高职体育院校的社会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的社会经济,开展方式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等形式来搭建社会服务项目,并促进区域内经济产业和社会的发展。就相关的实践研究来看,高职体育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除了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还包括构建更高水平的、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师资队伍,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咨询、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适应了“双高计划”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需求。在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落地后,学校需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以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为重要切入点,有机整合各类资源,为培养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合理的策略建议。

2、高职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发挥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体育院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进步,并为相关的社会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在不断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社会服务能力逐渐居于高职体育院校职能建设的主要地位,是影响其教学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体育院校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内部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科研创新、为区域内经济产业和社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创新或是资讯服务、参与和推动区域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等。总之,高职院校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肩负着重要的服务职能。而高职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发挥的社会服务能力更是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不仅能够胜任日常教学工作,更能为区域内的各行业提供技术建议与支持,其能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帮助构建和传播先进文化。高职体育院校培养的大量体育专业人才更是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的重要生力军。

因此,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发展和资源,更需要教师的忠实投入与参与。提升高职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是落实校企合作,助推人才流向各产业和市场的需要。体育教师借助自身专业的知识为体育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咨询,并展开相应的人才培养,在企业与高职体育院校之间构建了良好的桥梁,为学生赢得了大量参与岗位实习和招聘的机会,实现了合作共赢。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双职称或双证型教师”,也需要开展好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体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综合反映了其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让其参与相应的社会服务有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行业需求,进而不断学习新知识,调整自身授课方法,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教学服务。“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更需要教师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以将实践内容转化为知识教学内容。

3、当前高职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

3.1、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高职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职体育院校的教师构成来看,多以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本科生或是研究生为主,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理论水平较高,但整体队伍中来自于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服务。而提供社会服务的教师在年龄构成上普遍处于45-50岁之间,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参与了大量的企业实践服务,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方面较年轻教师要更强。但总体上看,年轻体育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更先进丰富,而老教师服务经验更丰富,服务能力更强,两者的各类导致实际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最终制约高职体育院校参与相关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2、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除了在高职院校层面凝聚教育共识,主动开展制度建设,落实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更重要的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由于政策支持不到位,高职体育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严重依赖于自身经验,无法参考相应的政策文件进行科学部署,且政策扶持不到位导致的资金和资源短缺也严重影响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效果。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但实际出台的政策并未形成持续性影响,实际操作效果较差,对培养和提升社会服务型教师队伍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意义不大。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内高职体育院校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来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从而保证高职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开展。

3.3、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际脱节

高职体育院校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育人才,以适应人才培养和行业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高职体育院校未能遵循体育行业的发展变迁来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导致课程设置并不合理,与实际脱节,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高要求。如,部分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十分落后,未能及时引入新的教育技术资源,导致课程质量低下。而部分体育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发展现状盲目设置新的专业,未能进行科学的考察和课程体系建设,导致教师难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更缺乏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适应企业的新需求,无法快速与社会接轨。

3.4、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职体育院校和地方政府都存在“重教学轻服务”的理念,导致整个学校和社会层面都对教师队伍社会服务工作不够重视,不仅未能提出相应的实践需求,更缺乏相关监管和指导工作,学校内部未能设置社会服务部门,往往是教务处或办公室等部门分管,导致职能落实不到位,无法做到统一管理,更是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而相关的社会服务配套设施也不健全,缺乏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社会服务工作无法科学开展。

3.5、学校自身因素

来自学校自身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也会制约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经验可知,高职院校自身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会直接影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一些体育职业院校不重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宣传工作,导致教师队伍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时,对这一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不到位,教师未能形成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他们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更多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推进教学计划,而未能形成真正的社会服务意识。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扩大自身的规模,招生数量激增,导致相应的基础设施供给不上,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忙于开展教学工作,缺乏时间和支持资源,难以深度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且许多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项目局限于表面,未能深入企业和社会行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不深,无法有效完成社会服务工作。

4、提高高职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

4.1、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强有力的团队

为增强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其理论知识,要坚持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形成强有力的团队。首先,要坚持引入更多高学历人才,尤其是拥有体育赛事荣誉的高水平体育人才,既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开展好社会服务工作。同时要坚持从行业企业引入人才,从行业机构或是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从而帮助引导学生与相关岗位接触,在提升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好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引入行业专业带头人,不断优化高职体育院校的顶层设计方案,坚持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大方向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水平,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合作精神建设,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共同致力于社会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

4.2、健全师资管理制度,激励教师成长

为了激励高职体育院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活动,必须进一步健全相关的师资管理制度,从而激发教师成长,让其意识到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要坚持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时长和活动表现纳入到相关的教学管理项目中,科学评定教师的服务时长和服务表现,并对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和奖励,以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自觉参与社会服务。同时要严格要求教师参与企业活动,以提升其实践能力,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经验转化。

4.3、重视科学研究服务管理,搭建科研服务平台

高职体育院校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科研服务任务,其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社会服务的质量。对此,要充分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强科研服务管理工作,并搭建专业化的科研服务平台,进而促进更多优秀体育技术和研究项目的孵化。在平台搭建前期,要加强社会调研工作,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制定科学的实践计划,要充分整合学校内部和社会合作企业、机构的技术资源优势,从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联合科研服务研究平台。同时,在具体建设中,可以引入企业专业展开专业交流,围绕企业的需求来开展相应的产品研发、技术改善工作,进而在提高高职体育院校科研水平的同时帮助企业履行好科研服务的职责。同时,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科研管理平台,如围绕体育技术研究,自动更新各项目,落实信息和技术成果,供相关教师自动查阅。同时,企业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企业账号登录该平台,在浏览和控制社会服务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有效保护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

4.4、加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培养

为了提升高职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必须加强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坚持从体育职校的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首先,要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授课情况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定期参与专业知识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活动,以巩固教师的社会服务知识技能;其次,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必须作好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要针对培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的教师予以一定警告,要求其重新参与培训学习;再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培养要紧密围绕自身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开展。如,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有着发达的体育文化和产业,教师可以参与这些活动,并向学生宣传先进体育文化,帮助构建社会体育文明。如,围绕我国发达的乒乓球体育文化、体操体育文化等展开社区宣传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培养自身服务社会大众的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要鼓励教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服务能力的培养工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适当挖掘前沿体育产业项目等开展研发和社会服务,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

4.5、完善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激励机制

当前,高职体育院校的社会服务项目开展周期较长,工作内容设计十分复杂,因而在活动的分工和效益计算方面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提升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积极性,要坚持完善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比如,鼓励教师参与相应的体育赛事活动,并给予相关补贴和激励,对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加分,将其纳入到相应的职称评选名单中,对社会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员给予更多物质奖励,从而让教师感受到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重要性,让他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支持下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建设,以提升个人服务能力。就现实情况来看,高职体育院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方面,年轻教师居多,可以通过加强对他们的激励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4.6、坚持促进资源共享,用品牌增强专业引领和辐射能力

高职体育院校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技术型人才,得益于其良好的资源条件,大批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和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上大放异彩,而这些资源也是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源。因此,应当坚持促进资源共享,用品牌增强专业引领和辐射能力。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坚持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不断增加社会服务项目,并推进自有资本同社会企业资本一起,共同打造学校的知名品牌。如,结合体育专业开展教育实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走进广大中小学和社区,向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或是联系知名体育服装品牌,举办线下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校内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从而提高社会服务项目的质量,加强教育成果转化。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教师同高职体育院校一起,共同探索与社会企业的共商共建路径,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是高职体育院校的长期任务,既需要教师坚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相结合,主动创新自身观念,又需要高职体育院校通过队伍结构调整、制度完善和服务平台搭建、能力培养等多方面来帮助高职教师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更关乎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系着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能否适应相关岗位的需求。为实现高职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队伍建设中,并以提升个人的服务能力为目标,有力地保障了高职院校的工作推进,从教师和学校层面全面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教师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