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3-03-23安智仙王紫娟通讯作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战略群众人才

安智仙 王紫娟(通讯作者)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重要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21世纪20年代,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不景气的局面。虽然现代化农业设备代替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工成本,农民的空闲时间大大增加,但是在这空闲之余人们更注重的是休闲,是娱乐,而不是体育锻炼,而这种现象对于农民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劳动不等于体育,体育不同于劳动。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体育作为我国的重要政策方针,但是因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浅薄、大量人口外流,以及农村经济的局限性,而造成农村体育发展不景气,从而忽视了体育的真正意义。因此,本研究将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体育进行考量,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来转变传统的农村体育观念,为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1、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的决策是党的十九大会议时提出的,这一决策对于发展农村体育来说是一个重要契机。农村体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简单的农村体育问题,还涵盖了农村整体的经济问题、农村体育文化问题、民众的公共权益问题等。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提高农村的整体样貌,对建设美丽乡村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体育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1、增强农民体质,养成良好体魄

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系统能力是体育运动带来的最直接的收益,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发展农村体育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劳动力资源。现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较之以往来说,也更为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在劳动之余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但是对于经常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群众来说,其锻炼方式与城市相比,太过于简单,并且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通过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普及科学的锻炼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农民群众的锻炼频率以及锻炼质量,带动整体国民素质水平。

1.2、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人才储备

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体育人才需求依旧是多多益善。发展农村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能够带动广大的农村地区青少年儿童进行体育运动。农村地区的孩子具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发展农村体育,能够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具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输送后备人才。我国不仅是一个世界大国,还是一个体育大国,乒乓球、体操、游泳等的实力在国际上更是有目共睹,也就是因为此,我们更加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使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稳固,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来为国家争得更多的荣誉。基于此,发展农村体育,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良的人才储备。

1.3、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优势在于空气质量好,受工业污染较小,空间广阔,约束限制较少,并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为打造生态体育事业奠定基础。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依托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相应的生态旅游景区,发展当地的特色,主要以旅游、健身、养生、体验生活等为主题,以此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满足人民日常的精神需求。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发展当地体育文化,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建设基础的健身场地,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这既能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丰富人民群众在农忙之余的生活,形成积极的乡风、民风,以此养成特有的体育文化。

1.4、改善乡村文明风貌,提升群众综合素养

人民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于乡村文明的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体育锻炼能够改变人民之间的交往方式,以体育锻炼增进邻里的感情、以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提高人民群众的合作意识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小团体的体育锻炼带动更多人的参与,形成明星效应,从而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其次,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发挥文化教育价值,引导人民群众明白健身的意义所在,以强化生命安全的意识,使其明白劳动与体育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导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推动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将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不仅仅是为了国之大计,也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大对农村体育的关注以及投入,推动建设农村体育发展,建立健全乡村的体育制度,对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依旧有一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

2、当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至今为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有5年时间,在这期间,农村体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结合农村体育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农村体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够、农民群众的思想依旧未能转变、乡村体育的人才资源未能很好地引进、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提高、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稍有不足以及依旧未能形成良好的农村体育氛围等。

2.1、乡村群众的思想依旧未能转变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如今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但是农民群众的一些思想依旧未能跟上大城市的脚步,使农村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虽然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使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人们的思想未能同步,部分农民群众将体育等同于劳动,尤其中老年人对这一错误思想根深蒂固;另外,绝大部分中老年人认为体育运动过于劳累,从而杜绝进行体育运动。所以也就导致在一部分农村人眼里认为体育无作为,只认可自我舒适,着眼于眼前的享受。以上原因也就造成了体育运动意识的缺乏,导致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体育的发展过慢,同时也限制了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

2.2、农村体育人才资源的缺乏

从1949年开始,中国有5.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89.36%,到2021年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约14亿人,而农村人口占比降至40.42%。但是我国农村的人口基数较开国初期来说,依旧是处于增长的状态;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越来越不愿意回归农村发展事业,也就导致了目前农村的各类人才稀缺。现如今我国的体育人才市场依旧不饱和,尤其是农村的体育市场,但是大部分体育人才却流向城市;其次,农村体育的岗位不明确,没有配套的相应模式,无法吸引人才扎根于农村,因此导致发展农村的体育人才稀缺,无法保证农村体育的正常指导,使得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最关键的人才要素。

2.3、农村体育建设资金不足

乡村振兴主要振兴的是乡村的经济、乡村的活力、更有乡村的实力,我国的乡村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飞跃。而乡村体育的建设,在初期是一项比较耗费资金的项目,这对于经济本就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来说,无疑是一项难题。因为乡村地区目前可用的资金很少,经济来源较为单一,当地政府拨款较少,缺乏对农村体育的支持力度。因为其更多的财政支持体现在建设现代农业上,所以对农村体育拨款较少,缺乏配套资金,使农村体育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在于投入资金越多,体育活动才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够实现后期利益的创收。因此,体育建设资金的不足,制约着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2.4、地方政府对农村体育的重视不足

农村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农民群众以及乡村干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支持。相关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地发展当地的农村体育,因为大部分的农村体育设施以及活动都是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以及建设场地场馆,但是,目前农村体育的发展状况却是当地政府的重视不足。因为目前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在进行乡村体育建设时需要靠政府的力量来引进资金以及人才,但是现在大多数地区对于当地体育建设持消极态度,并且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农村体育的发展依旧重视不足,相关的体育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这也是很多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农村体育快速发展的对策

农村体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大力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民体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其身体素质,丰富休闲时光,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传播体育文化,树立自强不息、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还能够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3.1、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体育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此期间,国家对于农村的发展更加重视,而关乎到群众身体健康的农村体育,更是这股浪潮中的重要一环。农村体育作为全面发展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十分重要。因此,现如今应当把握住国家相关政策向农村倾斜的重要机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小城乡差距,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红利,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尤其是加大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基建,把握机会提高农村群众的运动热情,从而推进乡村体育的发展,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着眼于未来,统筹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2、整合社会资源,发扬农村体育文化,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深刻贯彻党中央指导意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脱离不了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企业机构的帮扶。为拓宽农村体育投资渠道,不仅仅是需要政府机构投资,还需要社会上的各企业各单位进行人力物力的投资。例如,高等院校师生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指导或者一些企业对当地农村的投资等;其次,为使农村体育更好的发展,当地的体育文化必须发展,体育文化是体育能够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一个地区体育发展的好坏,从当地的体育文化中能够很轻松的看出。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体育,建设当地体育文化必不可少。

3.3、依托乡村生态资源,转型发展特色农村体育

基于产业兴旺理念指导,乡村地区可以贯彻落实生态体育发展理念,运用“体育+”理念,发展农村体育的同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因为农村的空间较之城市更为的宽广,自然资源更为丰富,可进行开发利用的资源更是其的天然优势。因此,贯彻互利共赢的理念,将农村体育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经济。例如,目前国内常见的“体育+旅游”、体农融合、特色体育小镇等,主要运营理念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的特殊环境的作用,在发展农村体育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实现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其次,开展当地特色体育项目,例如东北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为响应国家“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可以大力发展雪乡旅游,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促进体育的发展,并且带动经济的增长。

3.4、利用高校本身优势,加快乡村振兴人才补给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一方面乡村振兴所受益对象是当地的群众;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过程中更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乡村振兴。而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最为缺少的是相关方面的人才。基于此,为实现乡村振兴,更好地发展农村体育,首先,利用高校的招生机制,建立定向体育师范制度,专门性为某一地区培养相关人才,既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又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从而促进了体育人才向乡村的流动;其次,也可利用高校庞大的师生资源,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以高校寒暑假等时间,师生对当地农村进行点都点的帮扶,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体育;最后,合理利用三支一扶、农村地区的招教等的招聘,来为农村去笼络更多的人才,并让其才能更好地发挥。

3.5、完善监管、监测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完善监管机制一方面能够使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实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实现乡村的快速发展;完善监测机制一方面能够更加真实、清晰的了解到现今群众的身体素质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群众的运动参与,更好的发展农村体育。而要做好监管、监测,首先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严格的落实监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体质检测点,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农民群众体制健康进行抽查;其次,为了能够让每一次的体质抽查真实有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政府部门随机抽查某些地区,并专门指派监测机构进行随机监测,真正落实监管监测一体化。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发展我国农村的一个重要战略,关乎民生大计,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的推进,农村体育应当更好的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尽管我国的农村体育发展经历颇多曲折与艰难,尽管现如今也在面临着一些难点,但是,乘着乡村振兴战略这艘巨轮,抓住这一机遇,农村体育的发展也将是势不可挡的。因此,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体育发展观,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实现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群众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战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