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2023-03-22刘佳良

佛山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泌水筏板测温

刘佳良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 730000)

1 前言

目前,筏板基础施工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基础桩筏施工技术能够与高层建筑结构相互结合,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但是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应用时间比较短,也有很多的建筑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故而,施工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积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探讨,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完善,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省石油总公司五星坪居住小区项目施工工程为例,此项目工程共5 栋建筑楼,其中四栋为地上28 层,地下1 层的高楼,楼高81.4 米,且均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结构为桩承台以及桩筏联合基础,另一栋则为车库,地下1 层,标高为4.2 米。主楼筏板厚度均为1400 毫米,其采用C40 强度的筏板混凝土,抗渗等级至少在P8 以上。根据建设单位给出了施工进度安排,我公司将主楼筏板基础施工任务按单位工程进行了划分,并且采用了“混凝土连续浇筑,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案。按照建筑的分布位置以及施工实际情况,我公司计划18 号楼应从伸缩缝处向两边进行混凝土浇筑,而16 号、17 号以及19 号楼从西向东的顺序进行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经计算,18 号楼筏板施工需要1500m3,其他三栋基础筏板砼量约为750m3,故而,混凝土浇筑需要采取商品砼泵送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的策略。为了确保基础筏板砼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完成后,不仅需要采用散热管冷却水自循环蓄水方式来养护浇筑完成的基础筏板砼,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温降过快,就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前的准备

3.1 技术准备

首先,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图纸,并且要熟悉施工规范以及验收的标准,同时还需要撰写相关的技术交底文件和相关的施工方案。其次,在施工之前,要组织好相应的人员做好交底工作,其要采用层层交底策略,具体而言,项目的管理层和施工管理者要先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交底,此期间,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楚施工方案的核心理念,切勿不懂装懂,然后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对于复杂施工技术,还需要进行培训,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熟悉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标准、测温养护等等,从而能够统一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在正式浇筑施工之前,还需要做好天气变换预测工作,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需要避开雨天,同时要做好材料的避雨工作,否则雨水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强度,从而影响质量。

3.2 混凝土拌制准备

本次工程的基础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材料选用应该遵循以下要点:第一,可选用质量较为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抗硫酸盐外加剂,但是不能添加高钙粉煤灰以及石灰石粉;第二,混凝土的碱含量不能超过3.5kg/m3,且氯离子含量要小于0.10%;第三,细骨料可采用水洗中砂,但是其中的泥块含量不能超过0.5%,含泥量要小于1.5%,细度模数要在2.7 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0.2;第四,粗骨料可采用碎石或卵石,其颗粒直径最好在25 毫米以下,且含泥量要低于0.5%,泥块含量不超过0.1%;第五,可掺入一定比例的钢筋阻锈剂,用以增强钢筋的抗腐蚀性能;第六,粉煤灰掺量应低于胶凝材料用量的30%,其总量应低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40%。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实验室研究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多次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满足施工需求,如若需要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外加剂。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的最佳配置比例进行现场试验,当满足要求后,才可以大批量制备混凝土浆液。

3.3 混凝土运输准备

在混凝土浆液制备成功后,就需要采用车辆将其运送到施工场地,其运输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并且运输车辆的搅拌筒保持3r/min 匀速转动,进入施工场地后,则需要加快转速,达到10r/min 左右,并持续3 分钟,待其停下后,则可反转卸料,其转速需要保持在6r/min。当运输车辆卸完混凝土后,应及时进行清洗,以防混凝土在筒内凝结,且需要注意,清洗时需熄灭发动机。在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安排2 名检测人员,对所用的进入车辆进行检测,验收小票,查看相关信息,如混凝土强度等级、出厂时间、浇筑部位等等,同时还需要随机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如若混凝土的质量不能满足施工的需求,则需要一律退回搅拌站。

4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4.1 浇筑前准备工作

在正式浇筑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一些清理,将相应的施工设备都准备齐全。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统一安排专人指挥现场,确保施工现场道路畅通,能让混凝土运输车辆顺利到达浇筑点位;第二,将浇筑施工仪器准备齐全,如污水泵、振动器、抹光机、振动棒等等,且要进行试用,避免设备损害而无法正常施工;第三,预留洞口、预埋铁件等一些施工需要验收通过,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第四,清理筏板钢筋内杂物,并且要对混凝土垫层进行润湿,但是不能留有积水;第五,及时组织放线复核、定位测量工作,做好建筑构件钢筋轴线的控制;第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浇筑施工作业,尽量避免阴雨天气,同时也要做好防雨措施。

4.2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分层连续,大斜坡薄层推移,薄层浇筑,循序推进”的施工策略,且混凝土浆液在下料的过程中,要根据泵管布料宽度均匀布设料,切勿在某一处集中放料,同时也不能以振捣钢筋来布料。施工人员在下料时,必须要匀速放料,以确保混凝土能分布均匀,同时要注意预埋件的位置,切勿冲撞预埋件,引发位置偏移。混凝土浇筑应根据汽车泵的位置从西向东进行施工,每台泵车应配备4台振动器,依次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处,主楼筏板应采用整体斜截面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且需整体推进,一次浇筑完成,切勿多次浇筑。主楼筏板混凝土每段约为2 米,且可分为四层,每层约为350mm,施工人员应按每段每层依次浇筑,斜面则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

4.3 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振捣棒机械振捣,且需遵循“快插慢拔”的施工原则,同时要确保均匀振捣。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其排列方式可采用并列式,也可以采用交错式,但是其间距必须要保持在300 毫米左右,且插入深度在100 毫米以下。在正式振捣时,施工人员应该依次进行,切不可跳跃式振捣,同时要确保每个振点的振捣时间持续30 秒,当混凝土浆液的表面泛出灰浆,且不出现气泡时,才能表明该地方施工完成。振捣的时长一般在10 秒左右,需要均匀振捣,不可漏振或是出现过振的情况,当砼表面浮浆,且不下沉,也无气泡时,振捣施工才算完。在本工程中,为了确保振捣密实,都配置了3 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各布置1 台振捣器。

4.4 二次复振及二次抹压

在振捣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初凝之前,还需要对初步浇筑完成的基础筏板进行二次复振施工,从而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泌水排出,避免在其内部有过多的水分,引发混凝土空隙现象。浇筑混凝土的二次复振不仅可以提升其密实度,更可以提升混凝土和钢筋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基础筏板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会形成一层较厚的水泥浆,施工人员需要在初凝之前将其表面刮平,再采用铁抹子将其表面压实戳平,且需要在终凝之前,将该项施工完成。在二次抹压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采用铁抹子将混凝土压实,然后用木抹子将表面打磨压实,从而避免混凝土因失水收缩而引发裂缝现象。

4.5 特殊部位砼的浇筑

对于外墙施工缝处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其外侧墙的水平施工缝应在筏板顶面的300 毫米处,同时还需要埋设钢板止水带,其他施工缝可与基础筏板表面相平,如墙体,柱子等建筑构件。对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浇筑,应与其他基础筏板的施工同时进行施工。但是在浇筑之前,需要在坑内安装筒状整体模板,并且要固定牢。在浇筑时,要对坑底的板砼进行浇筑,然后再对坑壁进行浇筑。在振捣时,要遵循分段分层原则,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参数设置后浇带,其模板应采用Φ25 钢筋做支撑,外贴镀锌钢丝网,留置燕尾式后浇带。

5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1 墙、柱钢筋防止移位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如若不注意预埋件的位置,就极易发生位移,从而为后面的施工造成困难,因此,在筏板浇筑的过程,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防止墙、柱钢筋位移。墙柱插筋在筏板中的位置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固定,并且可将其与筏板钢筋进行绑扎,为了加固其位置,防止位移,还可以将其与附加定位筋进行焊接。墙身可以采用φ10 钢筋焊接成“Ⅱ”形卡件,柱筋在绑扎后,还需要在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筋。在浇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采取定点下料,同时要防止混凝土将一些埋件和钢筋推离设计位置,并在浇筑后,检测其点位是否发生偏移,如若偏移较大,则需要及时调整,并对相应构件进行加固。

5.2 泌水、浮浆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会发生浮浆和泌水不良现象,如若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影响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止泌水、浮浆现象的发生。具体而言,混凝土初凝时,会产生一些泌水和浮浆,如若浇筑位置为斜坡,则它们就会顺着坡面流入坑底,从而影响地势较低位置的混凝土凝结。对于砼泌水情况,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就需要准备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时,将其置于泌水流向位置,小量的泌水可采用小功率的软轴泵进行抽排,泌水较大则要增大潜水泵的功率,如若遇到雨天,则需要根据降雨量,科学增加排水泵。对于砼浮浆现象,施工人员也可采用污水泵或是排水软管,置于大量浮浆位置,对其进行抽排。

5.3 表面裂缝控制要点

在浇筑过程中,如若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于厚,其凝结后,就极易发生裂缝现象,故而,施工人员在振捣最上层的混凝土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能产生太厚的浮浆层,如若不可避免地发生后浮浆,则需要采用2m 长刮尺,将过多的浮浆进行刮除。在混凝土浇筑后,如若出现凹坑,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用混凝土填平,当其将要处于初凝时,需要利用磨光机将其表面仔细打磨,从而保障其表面的平整度,同时也能闭合混凝土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在收浆凝固时,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护层,且其他人员不能在混凝土上面行走。

5.4 混凝土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和终凝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时刻掌握砼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并做好砼养护和砼防裂工作,从而确保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布设温度探点,时刻关注其温度的变化,且由专业人员负责测温工作。本次工程采用竖向测温布设,对混凝土的底表面、中部以及顶表面的温度进行测控,在距筏板外边缘处2m 处可布设测温探测仪器,其他测温点可间隔约10 米,第一个测温点的高度为筏板顶标高下返100mm,中部测温点为筏板厚度1/2 处,底表面测温点为筏板底标高上100mm 处。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四天内,测温人员应每4 小时测温一次,在5~7 天内,可8 小时测一次,之后则需12 小时测一次。在混凝土凝结期间,其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相差要低于25℃,且入模温度应小于30℃。

6 结语

总之,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施工方式,为我国的高层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优良保障。

猜你喜欢

泌水筏板测温
论现浇混凝土养护及泌水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基于WiFi无线通信测温系统的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粉料含量与砂率对新拌混凝土泌水过程的影响*
220kV GIS筏板基础设计研究
CA砂浆的离析与泌水机理探讨
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