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

2023-03-22张慧慧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导师

●张慧慧

在研究生培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导生关系不仅影响着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自身发展,还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然而,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改革与深化,导生关系变得越发疏远和异化,这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阻碍。当前,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有效化解教育过程中的导生关系问题,构建和谐融洽的导生关系,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立德树人”与和谐导生关系的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就是以德为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导生关系是由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构成的,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研究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为内容,以导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二者双向互动形成的,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经济、法律、哲学、伦理等多维关系并存的关系系统。所谓和谐导生关系是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互动关系,使教与学的过程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赢发展的目的。一方面,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是实施立德树人策略的基本条件。若导生关系不和谐,师生间则无法进行基本沟通,没有沟通何谈立德树人;只有导生关系和谐融洽,导师在学生面前才能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为研究生传道授业。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是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关键一步和重要手段。导师与研究生双方互相尊敬、友善交往是和谐导生关系建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导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熏陶着研究生,从而通过立德树人的方式向研究生传递自己的思想,构建出健康合理的导生关系。

二、新时期导生关系面临的危机和冲突

近年来,关于导生关系的不良报道频频增多,使导生关系日益紧张起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研究生能够与导师保持融洽的关系,仅2.97%的受访研究生认为与导师相处时比较紧张,甚至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跟导师交流。总之,当前导生关系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面临的危机和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导生关系缺失、冷漠化

当今社会师生关系以缺失、冷漠居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师生间沟通不足,老师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技巧,学生缺少向老师主动倾诉交流的意愿和勇气,这种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中尤为常见。首先,随着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高校师资力量捉襟见肘,一位导师可能要带多个学生,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其次,很多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位,不再是单一地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加上科研任务、课题申请等工作,许多导师身负多个职位,分身乏术,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另外,班级授课形式取代了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使得师徒间的传承和交往逐渐淡薄。

(二)对立化导生关系日益显现

随着时代发展,研究生教育中传统的师徒关系演化成师生的雇佣型关系,导师处于主导地位,全权掌握着研究生的学术方向、毕业选题甚至就业实习等方面的生杀大权。研究生处于被动地位,创新性和自主性受到导师课题的限制,学术研究服务于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经济、话语权力不对称,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导生之间形成阶级鲜明的雇佣关系。导生地位的不对等,使导生关系愈加不平衡,导生之间距离感更加明显。逐渐形成研究生害怕导师催稿、不主动与导师沟通,导师也懒得交流,从而导生关系渐行渐远。

(三)功利化倾向加剧

教书育人本是为人师表的责任义务,近年来随着高校甚至社会对导师评价的偏向功利性,导师更多关注自己的学术发表、论文数量、课题级别,而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导师的学术水平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高校导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而许多研究生学习动机不纯,学生就读具有功利性。有调查显示,68.6%的受访研究生读研的主要原因是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有50.5%的受访研究生对科学和学术研究感兴趣,博士生相比硕士生对科研更感兴趣[1]。因此可见,多数研究生读研纯粹是为了一纸文凭,试图通过高学历、高门槛而获得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出于单纯的学术性目的来深造研究,研究生专业基础有待提高。

三、和谐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导生关系是否和谐严重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影响导生关系的因素既包括师生个体因素,又包括社会环境等现实因素。师生个体基本素质与能力以及相互达成的共识程度是建立和谐导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研究生培养的社会环境则为和谐导生关系的形成提供平台和保障。

(一)师生个体因素

从导师的支持与指导到师生的合作研究和创新,首先取决于师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导师获取学术资源能力、科学研究水平、思想道德素养均是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通过道德教育、科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广大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导师道德修养意识淡薄,疏于指导,懒于管理,培养环节懈怠,考核环节放水,甚至有些导师存在师德师风失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恶劣。另一方面,研究生作为导生关系主体的另一方,其知识技能基础、学术研究态度、行为甚至个性、生活兴趣等这些方面都是决定导生关系好坏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是“95后”的年轻群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鲜明的个性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然而,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缺乏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与导师发生矛盾。

(二)社会现实因素

1.个别导师立德树人的意识需进一步增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更加需要导师积极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端人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事实上,高校、研究所中一些导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智力轻道德的现象在导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例如,有些导师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术科研方面,不愿意在研究生的道德培养、价值观引导方面耗费过多精力;部分导师自身政治素养不强、道德观念缺乏,起不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还有一些导师将学生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不太重视学生个人愿望诉求,打压学生个性发展。

2.人才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沟通。总体而言,导师主动与研究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意愿较弱,而辅导员找导师沟通意愿相对较强。这种培养环节上的不平等使得德育难以达成共识,稳定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导师对科研工作的压力很大,且所带学生数量众多,因此很难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师生之间社交媒体的相互屏蔽现象也十分常见。部分导师忽视了当今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再加上他们对学生的真实需求不够了解,导致师生之间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因而,当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感到困惑时,他们更倾向于求助于辅导员、朋友、同学,绕过其导师,而辅导员也不能有效地把这些真实情况如数反馈给其导师,因此,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不和谐趋于严重。

3.“三全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进一步营造。目前,“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已经基本形成,机制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健全。但是,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急需进一步加强。作为教育主体的研究生导师由于受高校校园“三全育人”氛围的影响不足,导致其自身缺乏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对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关注度不够,“大思政”格局还需要继续拓展和深化。

四、“立德树人”背景下和谐导生关系的路径构建

为了切实推进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有必要在分析当前导生关系存在危机和冲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和谐导生关系构建的新路径。

(一)提高导师立德树人意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职责

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总体要求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我国高校要针对研究生导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职责,对其开展立德树人专题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完善导师评价机制,对不合格、有问题的导师进行警示、约束和批评。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导生发展共同体

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导生关系。为此,首先要优化研究生教育机制。一是要优化师生双选机制,科学调整师生关系。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性格特征,意见征求的原则,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师生双选体制,科学合理地把握学生意愿、导师需求和学校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虑研究生培养模式、年级和学科的不同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其次,要建立一个导生发展共同体。导师一是要弘扬“尊重、民主、友善、共赢”的文化理念,摆脱社会环境和功利化的影响,与学生建立一种成长伙伴关系。二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营造快乐轻松的师生文化,提高师生在教育交流中的成长效率和快乐体验。

(三)拓宽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加强导生关系制度保障

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和辅导员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导师与辅导员交流顺畅、沟通顺利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因此,首先要拓宽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成立以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德育导师小组,深入研究生日常生活,定期以咨询、考察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实现高效育人。其次,要加强导生关系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定期考察师生关系,建立学生实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帮助导师理解和支持学生,使其能够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娱乐活动。二是建立导师队伍管理培训体系。加强导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任导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强化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三是完善导师管理和评价体系。完善导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界限分明的导师责任制,平衡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引导”和“道德引导”。

(四)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为此,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积极搭建突出“三全育人”的文化平台,鼓励导师主动参与研究生德育活动,使研究生教育的一切活动都为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而服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团队共赢的新时代导生关系的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要发扬导师的高尚品格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增强导师育人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尊重导师,丰富双方情感交流,促进科研团队关系和谐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新的网络媒体开设一些微阵地和特刊专栏,形成良性的线上和线下互动。

总之,从当前研究生导生关系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冲突,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也可能会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广大导师要不断增强立德树人意识,自觉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各高校也要高度重视导生关系,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导生发展共同体;继续加强导生关系制度保障,拓宽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为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