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2023-03-22王月乔

经济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记账会计核算核算

●王月乔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

2020年,财政部发布了《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通知,就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业务规范和系统建设标准进行了初步建立。基于此,山西省省直机关于2020年试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省属高校于2020年使用一体化支付平台,并于2021年开始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按一体化规范要求,在一体化管理平台全面使用后,当年预算下达后,财政部门对当年的用款计划不再进行批复,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也不需要再区分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进行用款计划申请,不再使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而是在预算制定时,要把项目预算直接对应到资金预算中,实际支付中只能按照制定预算时的资金安排进行支付,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收入与支出同时记账。当预算年度终了时,根据指标文件和实际支出差额,进行结转结余资金的核算。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新时期,随着高校社会职能由单纯教学活动培育人才向兼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职能的转变,高校的收入支出状况、会计核算范围与模式、财务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

一是高校财务的收入情况。新时代下高校收入除了传统的财政拨付的高校运行费用和学费、住宿费等全额上缴国库的非税收入外,增加了校企合作的由企业转入学校的横向科研收入;代收被褥费、医保费、教材费等产生的受托代理收入;承办社会培训或考试的收入;房租收入;为保证学校建设和正常运行的贷款等。

二是高校的会计核算。随着高校收入情况变化和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会计核算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当高校会计业务发生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编制财务会计分录;与此同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确定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余,编制预算会计分录。

三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财政部从2015年起,高校不仅要对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决算报表,同时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对财务状况进行报告。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对财政预算进行管理,也需要对高校的非财政项目资金进行管理。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实现高校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支付、资产管理一体化,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需不断改进,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优势

(一)实现财务业务全流程监管

以前财政部门仅对预算与支付进行统一管理,没有全流程进行监管,导致预算执行力不强,预算水平整体不高;支出体系整体落后,导致预算对资金支付的约束力较弱,资金使用凌乱。一体化后,财政部门可对预算单位从预算制定、资金支付到会计核算、年终决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在预算下达后,按照预算的资金进行支付,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年末自动形成决算报表。有效地避免了预算执行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监管。

(二)体现了预算的核心地位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后,高校所有财务活动实现了以预算为起点,预算不只是事前申报,实现了事中监督,并有利于进行事后绩效评价。对于单位大额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提前申报并公示,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从而体现了预算的核心地位。

(三)完善支付体系,增强支付的约束力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使用后,资金通过一体化平台支付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同时整合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需通过一体化平台输入政府采购合同号进行支付。实现支出的经济分类与记账的经济分类相一致,在年终决算时自动生成决算报表,不再需要调整,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实现对预算资金支付与记账的监管。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存在的问题

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的要点在于统一预算与会计记账时的经济分类,同时需要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有助于高校利用财务信息。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预算与会计记账科目与经济分类不统一;信息化程度低,导致数据不能共享,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信息录入;这些都限制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衔接,不仅导致对高校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力,还可能导致日常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运行不畅,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来看,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预算支出与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不统一,难以做到一一对应,从而不能有效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

现行预算经济分类与会计科目设计不完全统一,在后期编制决算报表时需要对此做出人为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决算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理论上,只有当预算资金的指标来源、项目类别与高校内部项目预算相对应,并且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与会计科目经济分类完全一致,才能保证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和决算统一,进而通过决算准确反映预算的真实执行状况。但在实践过程中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现行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所有非政府采购资金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经济分类,而政府采购资金经济分类均为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购买很多非政府采购目录内、大额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如果将其全部费用化,势必会造成高校资产管理不当并造成资产的流失;而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的,有些货物并不形成固定资产(如:打印纸),所以并不能按固定资产记账。此外,在预算资金管理经济分类体系中,维修费均为政府采购项目,而高校的实际工作中,零星的小型维修并不用政府采购,在会计核算中也应确认为维修费。

(二)科研项目的特殊性

高校科研项目作为高校的主要业务之一,其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具有特殊性。以往高校预算管理是针对项目进行管理,学校根据收入统一安排项目预算,对于科研经费,特别是学校自筹的科研经费,学校会根据收入进行统一安排,然后按照项目划到科研负责人名下进行管理;并且科研项目预算是做项目整体预算,并不是按年进行,而科研项目往往在一个会计年度中不能完成。这就造成高校不能按照现行标准对科研项目进行预算管理,从而造成预算、支付与会计核算的不一致。

(三)时间上的滞后性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成后,预算是根据资金来源和项目进行安排,而财政预算并不是在年初一次性下达的,因此所有预算项目不能在年初一次性安排,需要分批编制预算;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在每一次资金下达后在校内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编制校内预算,对于原先以年为单位进行资金安排的高校来说,部分资金在下半年才能下达,必然会造成时间上的滞后。而且,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所有的政府采购项目需要在年初报财政备案并公示,待公示完成后才能进行政府采购支出,因此会对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造成影响。对于部分科研经费,预算下达具有滞后性。并且科研周期与财务核算周期并不完全一致,会导致预算执行困难。

五、完善建议

(一)对于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应充分考虑高校的特殊性,完善一体化系统。

首先,应考虑到高校业务的特殊性和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经济分类的差异,完善预算指标经济分类体系。在非政府采购项目中添加固定资产经济分类;在政府采购项目中添加商品和服务费用的经济分类;适当增加符合科研需求的经济分类。

其次,提高信息化水平,开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各高校财务软件之间的对接端口,实现数据与信息共享。在一体化模式下,财政的财务核算逻辑是基于“先支付后记账”模式进行的。但是高校财务业务具有特殊性,业务量大且存在非财政资金,并不具备没有经过财务审核记账就由出纳支付的可行性。基于此,山西省现行的办法是各高校自行记账,定期将电子账簿向财政一体化系统上传。这样一来,势必会削弱财政对高校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效果。应积极提供信息化水平,开放数据对接端口,与高校财务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实现支付自动推送,不但可以及时监督与指导高校的会计核算,也可以减少支付人工录入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及时安排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及时下达,保障高校正常运行。

(二)对于高校

首先,转变高校管理观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应与一体化管理相适应,修订预算管理办法、收入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全过程监管。加强预算、核算、支付、决算等各流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交流,强化对资金使用约束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

其次,在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下,应转变预算管理方式,适应预算一体化系统全、统、细、共的特性:树立“以预算为核心”财务组织架构,预算管理需要全面、准确、及时掌握财政、教育等外部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了解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情况,深入分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在遵循高校整体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范畴;合理安排学校收支计划,将项目预算细化到具体资金类型、经济分类等,以保证预算在实际执行中与核算、决算保持一致。

再次,高校应提高会计核算、决算水平。会计核算不仅是高校财务部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窗口部门,更是高校财务核算的基础。在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会计核算应协调与预算的关系,依据预算规定的口径,明细各经济分类的具体内容,做到经济分类与预算、支付相统一;优化升级财务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利用网上预约、无现金报销等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审核报销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为编制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真实、规范、准确的财务数据,进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为高校战略发展和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最后,高校应合理设置财务相关岗位,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随着政府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行,“双分录,双报表”要求高校财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预算会计的核算要求,也要熟悉财务会计的核算准则。同时,财务人员也需掌握税务、绩效评价等专业知识。这都要求高校财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随着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也需提高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需要对财务部门岗位设置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减少出纳录入等岗位设置,实现数据自动推送,同时增加财务分析岗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后,需要从预算核算到支付乃至报表及绩效评价全链条统一,因此应加强各岗位之间交流,统筹考虑各个要素,以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此外,高校应通过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熟悉国家法规政策、部门规章等,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新的疑难问题。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财政一体化平台的上线运行,有利于将预算制定、资金支付、会计核算与决算有机统一起来,增强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约束力。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财政部门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增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执行力度,保证高校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

记账会计核算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代理记账:会计“工学结合”的新动向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