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到了复苏周期吗

2023-03-20张程

检察风云 2023年4期
关键词:库存新冠消费

文/本刊记者 张程

随着疫情的过去,中国可能重新迈入复苏和增长的通道 (图/视觉中国)

对于投资者来说,2022年不是一个好的年份。2022年全球股票市值缩水了15万亿美元,全球债券市场市值缩水30万亿美元,股债双杀让许多投资者蒙受损失。2022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的净财富蒸发了6.3万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中国的投资者同样承受了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整个2022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超15%,深证成指累计下跌近26%,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29%。剔除2022年上市的新股,A股2022年有多达3532只股票下跌,占比达76%。2022年资本市场再次向我们展现了其残酷的一面。人们总是乐于关注收益而忽视风险,但是风险也许会迟到,最终不会缺席。在众多经济学家总结出的各种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规律中,衰退总是会出现。

2022年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了投资的风险,也重新关注经济周期中关于“衰退”的部分。不过,好的方面是我们可能已经走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如果经济发展真的有“周期”一说,可能我们正在从周期中的底部迈向下一个繁荣期,经济的复苏可能正在路上。

经济的周期性

“人生发财靠康波”,被投资界誉为“周期天王”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的这句话,不仅使得“康波周期”成为在国内最为出名的经济周期理论之一,也让周金涛自己吸引了大批拥趸。

康波周期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出版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提出的。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包含复苏、繁荣、衰退与萧条等几个主要阶段。康波周期的基础是技术周期,当科学技术革新开始,再经由产业革命转化为新的产品,技术红利消失进入萧条期,等待下一个康波周期的来临。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共走出了两个康波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3.3年。第一个康波周期开始于工业革命,但没有确定的时间点;第二个康波周期从1843年开始,1887年结束。

除了康波周期之外,还有其他被认可度较高的周期。比如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1862年,法国医生克莱门特·朱格拉在《论德、英、美三国经济危机及其发展周期》中提出了十年一循环的中周期理论。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结婚、出生、死亡等统计时开始注意到经济事物存在着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他认为,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运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朱格拉周期的核心是设备投资,在新周期开始初期,通过设备投资提升资本开支,需求随着产业链向上传导,随着设备投资完毕经济随之衰退。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提出了40个月一循环的短周期理论。基钦根据对1890—1922年英美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的研究总结出大小两个周期,其中小周期就是新提出的基钦周期。基钦周期被称为“库存周期”,包括了“被动去库存(需求上升,企业库存下降)—主动补库存(企业意识到需求上升,主动增加库存)—被动补库存(市场需求下降,企业仍保持原有生产节奏)—主动去库存(企业意识到需求下降,主动降库存)”四个阶段。

除了以上这三个比较知名的周期理论之外,1930年,俄裔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了15—25年的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以19世纪到二战之前美国移民流入/流出及其引起的建筑建设强度变化为基础,发现了经济的波动与人口相关,以建筑业的兴衰为标志,因此也被称为“人口周期”或“建筑周期”。

总结来说,基钦周期大约3年,朱格拉周期大约10年,库兹涅茨周期大约20年,康波周期50—60年。这几个周期并不独立,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有趋势相同的区间,也有趋势相悖的区间,形成所谓的经济周期共振。这些周期理论虽然期限长短不一,但周期所需要经历的阶段都相似,主要是复苏、繁荣、衰退与萧条的不断循环。其中的道理又类似物极必反,如中国人所说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如果按照这些周期理论,那么我们很可能已经经历过了衰退和萧条,起码在一个小周期中似乎是这样,那么我们很可能将会迎来复苏和繁荣。

已经到了复苏阶段吗

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的第三年,三年的疫情防控,对经济活动无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国内的社会消费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社会消费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消费是国内经济的基础,消费增长的乏力意味着国内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除此之外,国际方面美国加息以及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影响,甚至将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在这种背景之下,2022年可能是最差的一年了,好在它终于过去了。随着疫情政策持续优化,以及经济工作重新成为重心,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迈入复苏阶段。

首先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继续加息的可能性降低。2022年美联储最后一次公布的经济预测显示,他们对2023年的经济增长感到更加悲观。GDP增长预测从1.2%下调至0.5%,而失业率预计将从4.4%升至4.6%。经济的衰退风险可能将使得美联储改变策略,加息或许已经到了尽头。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有利。此外,俄乌冲突持续近一年后可能也将进入尾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全球经济2023年可能不会陷入衰退,尽管高通胀和俄乌冲突的余波持续存在。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2023年1月12日表示,与2022年相比,经济增长将放缓,不过,应该可以避免衰退。

从国内来看,目前中国已经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之前实施相对严格的新冠控制政策的东亚经济体作为参照,中国经济在经历一段恢复期后预计将很快复苏。例如韩国,2022年早些时候,在疫苗接种率达到足够高的水平并且奥密克戎变得难以控制之后,韩国取消了对新冠的限制。由于之前相对成功的新冠控制,很少有人被感染,因此放开后病例数激增,导致人员流动性下降,尽管政府几乎不再强制实施限制,但个人因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减少社交活动。这种情况持续大约一个季度之后,在下一季度社会活动急剧反弹,因为此时病例数量下降并且恐惧因素消退。预计中国疫情政策调整后可能会呈现出类似的情况。

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高峰,286.7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到2023年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从放开到峰值出现的时间,中国要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短的多,因此中国疫情流行时间或许会更短,这对于经济恢复是一个好消息。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经历了两周左右的疫情流行导致社会活动减少之后,各行各业很快都开始复工,恢复到正常水平。

随着疫情渐行渐远,经济的活力预计将重新回归。在度过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以及大部分人口适应新冠病毒后,社会消费增长可能会强劲反弹。2022年中国家庭消费名义上仅同比增长3.5%,相比于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的9%,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尽管由于可能有大量新冠感染,在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消费可能会疲软,但随着疫情影响的过去,预计消费将在2023二季度之后反弹。尤其是前些年受疫情影响的一些消费,例如旅游、线下娱乐等。

当然,消费的复苏与家庭收入和消费者信心密切相关。受疫情的影响,过去几年失业率有所上升,同时家庭储蓄意愿提高。数据显示,尽管2022年以来银行储蓄利率持续下降,但家庭储蓄额却创了新高。随着疫情的过去,预计失业率将逐渐下降,消费信心也将逐渐恢复,储蓄率也会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

过去40年左右,中国经济几乎是直线成长,但也经历了不少小周期,经济即便有波动,往往也恢复得很快。总体而言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疫情的过去,中国可能将重新迈入复苏和增长的通道。

如果着眼中长期,保持一种理性乐观,或许2022年又是给予投资者机会的一年。2022年资产价格的缩水使得它们的投资价值凸显,随着经济发展回到正常轨道,一些资产的估值水平也将回归,那么这可能就是投资机会。

猜你喜欢

库存新冠消费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40年消费流变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