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2023-03-14姜林

家禽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患鸡沙门氏菌琼脂

姜林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甘溪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55105)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肉鸡的养殖规模与密度也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不断加深,这就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一旦出现饲养管理不当,就会诱发传染性疫病,给养殖场带来比较严重的损失。沙门氏菌是肉鸡养殖当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性疫病,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雏鸡危害更大。本病的传播途径多样,既可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环境、饲料以及饮水等进行水平传播。当养殖场内的饲养环境较差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当鸡群受到不良刺激,就非常容易发生群体性感染和流行。一旦鸡群当中出现沙门氏菌,很难彻底清除。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源

患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这类鸡群排泄的粪便向饲养环境中排毒,污染鸡舍的用具、饲料以及饮水等。当健康鸡群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或者鸡粪时,很容易发生感染。

1.2 易感动物

任何日龄的肉鸡都对本病易感,特别是3 周龄以下的肉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大部分成年鸡感染本病后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呈隐性经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之一。

1.3 传播途径

本病可以通过接触患病鸡群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致病菌污染过的空气、水源或者饲料等进行传播,经过肉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机体引发疾病;其次,本病也可以通过种鸡或所产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导致后代鸡群发病;此外,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引发本病,例如给鸡群注射疫苗或者药物时,若接种器具被污染,也会引发肉鸡感染沙门氏菌。

1.4 发病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当外界气温差异较大、湿度较高时,容易滋生致病原,诱发本病。此外,肉鸡的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条件不良、环境卫生较差、冬天保暖较差等,肉鸡受到冷应激,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而易患本病。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患病鸡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双眼紧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鸡群的采食量明显降低,患鸡羽毛杂乱无光,腿部鳞片干燥,机体脱水严重;发病初期腹泻为黄绿色稀便,随着病程发展,后期变为水样稀便,在患鸡的泄殖腔周围可见明显的污秽粪便;患鸡迅速消瘦,最后因贫血、衰竭而亡。

剖检病死患鸡,可见其肝脏出现明显病变,颜色变浅、肿大,呈菜花样病死灶,部分患鸡的肝脏质脆、易裂,在皮质下面具有斑块或者条带状出血,容易导致患鸡腹腔内出现大量出血或者凝血块;患鸡的胃肠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肌胃有白色结节,腺胃则乳头出血,肠黏膜发生出血、脱落,肠管内壁变薄,肠腔内积聚了大量的内容物;心脏、脾脏等器官也出现了出血、结节等情况。

3 诊断

根据病鸡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以及疾病的流行特点,可以初步对本病做出判断,确诊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

3.1 镜检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鸡只的肝、脾等器官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并且菌体外没有荚膜和芽孢等结构,则符合沙门氏菌病的形态特征。

3.2 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鸡只的肝脏、脾脏等病变器官,研磨后分别涂布接种到普通的营养琼脂和血液琼脂培养平板上,在37 ℃的温度下培养24 h,可见到表面光滑、湿润且边缘整齐的半透明的菌落。将分离得到的菌落分别接种到SS 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亚硫酸铋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24 h,结果显示:在SS 琼脂培养基上可以看到半透明的菌落生长;在亚硫酸铋培养基上可以看到黑色的菌落长出;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无菌落长出。根据上述细菌鉴定培养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沙门氏菌。

3.3 血平板凝集试验

在20~25 ℃的室温下吸取0.05 mL 的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垂直滴于玻璃平板上,然后无菌条件下将采集的病鸡翅静脉或者鸡冠尖处血液0.05 mL,与抗原进行充分混合,并将其推成直径2 cm 左右的圆,随后持续的摇动玻璃板,计时(2 min以内),结果可分为阴性、弱阳性、强阳性血清。全血平板凝集结果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全血平板凝集结果判定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料营养管理

加强养殖场内的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肉鸡的群体免疫水平,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养殖人员可以根据肉鸡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配置全价饲料,特别是在育雏阶段,肉雏鸡的发育速度非常快,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因此这一阶段的饲料能量为2 800 kcal、蛋白质为19%以满足肉鸡肌肉生长所需。育雏期结束以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至17%~18%较好,提高能量水平到2 850 kcal,促进肉鸡脂肪适当沉积。合理的饲料营养摄入不仅能够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还能改善肉质。

4.2 改善饲养管理

沙门氏菌的流行与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以及设施条件有非常大的关系。养殖场应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每周消毒2~3 次,尤其是饲槽和水槽要保持清洁,及时清除鸡舍粪便和饲料残渣等,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养殖场门口必须建设有消毒池,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病原菌携带入场。秋冬季节要注意鸡舍的保暖与合理通风,定期检查保暖设施,避免鸡群受到冷刺激。此外,还可以在鸡群的饮水中添加多维,以提高肉鸡的抗应激能力;同时需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按时接种疫苗。

4.3 治疗措施

肉鸡患病后应立即隔离治疗,对污染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传播流行。由于沙门氏菌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本病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有效治疗,尽量避免长期用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或者药物在体内残留影响肉质安全。在临床上对发病较轻的鸡只,通常选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每只患鸡饮水添加2 000 IU的庆大霉素,2 次/d,连续饮用3 d。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鸡,可以选用阿米卡星肌肉注射治疗,用量按照0.1 mg/kg 体重注射,1 次/d,连续用药3 d,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沙门氏菌病是肉鸡养殖当中的常见疫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肉鸡的营养摄入水平,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做好相关的生物防控措施,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肉鸡出现异常后,要及时诊断,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消毒频次、添加提高免疫力的保健添加剂,可以有效控制疫病蔓延。

猜你喜欢

患鸡沙门氏菌琼脂
鸡发生寄生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选择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农村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高温高湿季节鸡球虫病的防控
肉鸡复合型肠炎的病因及防治
欧盟食品安全局重新评估琼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建构数学模型领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氧化琼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