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不同病因鸡腺胃炎的类别鉴别与防控措施

2023-03-14于海波于树涛

家禽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腺胃霉菌支气管炎

于海波,于树涛

(山东省莱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烟台 265200)

鸡腺胃炎以鸡腺胃肿大、发炎为主要病理表现形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稀、消瘦、生长迟缓和鸡群均匀度差等症状,是近十年来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鸡病,也是较难诊治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对肉鸡的养殖造成较大影响。鸡腺胃炎病因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导致发生此病的真正病因。本文对鸡腺胃炎病因、发生与流行史进行概述,着重从三种病因引起鸡腺胃炎的鉴别以及防治思路等方面对鸡腺胃炎进行细致介绍,为广大养殖场户防治鸡腺胃炎提供思路与借鉴。

1 鸡腺胃炎病因

鸡腺胃炎不是一个单独发生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诱因+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腺肌胃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症状,很多鸡病发展过程中都会引发腺胃炎。引起鸡腺胃炎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大类。

1.1 传染性因素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如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引起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并造成鸡群的免疫抑制,继发腺肌胃炎,造成腺胃肿胀。细菌如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感染严重时,也会导致腺胃肿胀、肌胃出血。真菌主要是曲霉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前两者能够在肌胃生长,引起肌胃溃疡;后者引起腺胃病变,出现白色斑点。

1.2 非传染性因素

包括霉菌毒素(伏马毒素、呕吐毒素和T-2毒素等)、生物胺(富含氨基酸的豆粕、鱼粉、维生素预混料等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生物胺)、重金属含量超标、乱用药物(使用刺激胃肠道的抗生素、抗病毒西药等,使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饲养管理不当(鸡舍潮湿、阴暗、通风差、粪便清除不及时、消毒不彻底等)、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足够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和各种不良应激等。

2 鸡腺胃炎的发生与流行史

2.1 传染性鸡腺胃炎

在临床上,最早报道的鸡腺胃炎是由病毒引起的。1987 年在荷兰发现的传染性鸡腺胃炎主要由REV 引发,被命名为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或传染性腺胃病。1994 年,在我国江苏海安、东台、盐城等地区发生的传染性鸡腺胃炎,与上述荷兰病例相同,随后在我国很多省份的鸡群中均有发生和蔓延。1996 年9 月在我国青岛地区首次发生的传染性鸡腺胃炎,经专家分离鉴定其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病毒(冠状病毒),后被命名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2.2 非传染性鸡腺胃炎

近年来在我国鸡群中普遍发生的鸡腺胃炎主要由霉菌毒素引起,少数由其它非传染性因素引发。

2.3 混合性鸡腺胃炎

大多在上述病毒性鸡腺胃炎和霉菌毒素性腺胃炎基础上发展而来。

3 三种不同病因鸡腺胃炎的类症鉴别

3.1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3.1.1 病原介绍 该病是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所引起的一组病理综合征,包括网状内皮组织细胞瘤、矮小综合征等。

调查显示,REV 在我国鸡群中已广泛存在,不同品种感染存在差异,并随着日龄递增有逐代放大的趋势。2020 年农业农村部已将种鸡REV 的检测列于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中,表明对本病的关注度已上升至国家层面。

3.1.2 流行特点 感染宿主范围广泛,可侵害鸡、鸭、鹅等多种禽类,具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特点,但水平传播能力不强。对鸡而言,不同品种、性别和日龄均可感染。REV 对雏鸡特别是对1 日龄雏鸡最易感,7 ~300 日龄均可发病,但以10 ~15 日龄易发,发病率一般在5%~30%之间,有报道称70~80 日龄蛋鸡感染REV 强毒,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不高,呈现一过性,但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较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蚊虫对本病的传播起一定作用,因此吸血昆虫繁殖季节相对多见。发生过鸡痘的鸡群多发,这是因为REV 基因可整合到鸡痘病毒基因中,或者说REV 可寄生在鸡痘病毒中。

3.1.3 临床症状 急性网状细胞瘤:潜伏期最短为3 d,病鸡表现体重减轻、反应迟钝、严重消瘦、排白色稀粪,产蛋鸡产蛋下降,出壳雏鸡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100%。

矮小综合征:病鸡缩头垂尾,精神萎靡;拉稀,排饲料便或细条样软便;鸡冠苍白;生长迟缓,体格严重瘦小;羽毛和羽枝变细,透明感增强,邻近的羽刺脱落变稀;偶尔可见运动失调、瘫痪等症状。

3.1.4 剖检病变 急性网状细胞瘤:主要可见内脏器官肿瘤,肿瘤形态与白血病、马立克有区别,胸腺和法氏囊萎缩。

矮小综合征:多见腺胃肿大,严重者如乒乓球状,质地变硬;腺胃与肌胃的体积比从正常的1:(4~5)变为1:(2~3),甚至1:1;腺胃壁增厚,乳头扁平或凹陷,有的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肌胃角膜层下溃疡,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溃疡明显;有的肝脾肿大,呈局灶性坏死;个别病鸡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3.1.5 防控措施 该病既没有有效疫苗可以用于预防,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对种鸡群实施REV净化并做好鸡场的生物安全管控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针对祖代以上种鸡场,应制定适合本场、切实可行的REV 净化方案并严格执行。严把引种检疫关,严禁从未净化的种鸡场引种,有条件的引种前应进行REV 检测。严把疫苗质量关,坚持从国内外一流疫苗厂家购买无外源病毒污染的疫苗用于鸡群免疫,有条件的可在疫苗购入前对疫苗进行外源病毒检测。做好鸡痘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鸡场的卫生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严防病毒通过其它途径传入鸡场。加强饲养管理和鸡群营养保健工作,提高鸡的免疫力。

3.2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3.2.1 病原介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传染病。临床上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生殖型4 种病型。

该类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1996 年9 月第一次在我国青岛发现,经原农业部动检所(现更名为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王玉东等对其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命名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3.2.2 流行特点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只感染鸡;各品种鸡都可感染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3%~90%之间;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以20 ~90 日龄最易感、发病最严重;公鸡、母鸡均可感染,以蛋用公鸡的发病最为严重;各季节均可发病;传播方式以水平传播为主,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种过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鸡群也可感染发病。

3.2.3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喜卧,采食和饮水量下降;闭眼,有的眼睛肿胀,羞明流泪,或眼睛粘连导致失明;有呼吸道症状,呼吸有啰音、咳嗽,有的张口呼吸,甩头并有粘液从口中甩出;拉黄白色稀便;产蛋鸡产蛋下降,下降率可达30%以上,畸形蛋增多;少数病鸡出现转圈或偏头等神经症状,最终衰竭死亡。

3.2.4 剖检病变 病鸡消瘦,喉头、气管充血,粘液增多;肝、胆肿大,胆囊充满胆汁;心包积液,有的病鸡心外膜和冠状脂肪有针尖大出血点;腺胃肿胀,腺胃与肌胃的体积比从正常的1:(4~5)变为1:3 左右,腺胃壁增厚,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和溃疡,有的腺胃乳头出血,有的肌胃角质膜或角质膜下层有溃疡;十二指肠粘膜出血,有的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盲肠粘膜出血并充满黑褐色粪便;有的肾脏肿大,呈现花斑肾。

3.2.5 防控措施 做好疫苗免疫和鸡场生物安全管控、加强营养保健、提高鸡群抵抗力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用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研制的油乳剂疫苗,可对本病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在本病疫区或受威胁区,建议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苗或肾型+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二价油乳剂疫苗对鸡群实施免疫,配合免疫新支(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三价冻干苗效果更好;严禁从疫区引种或购买商品鸡苗;做好鸡场的卫生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严防病毒通过其它途径传入鸡场;加强鸡群饲养管理和营养保健工作,提高鸡体抵抗力,可有效降低鸡群发病;一旦发病,可选用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苗进行紧急接种,在发病早期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该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抗病毒药物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控制作用。

3.3 鸡霉菌毒素中毒

3.3.1 霉菌毒素介绍 饲料(包括原料)和垫料在生长、收割、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存、使用过程中因受潮霉变后均可产生霉菌毒素。鸡群采食了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垫料,蓄积到一定程度即会表现中毒症状。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与感染毒素的种类、含量等直接相关。鸡霉菌毒素中毒性腺胃炎主要由伏马毒素、呕吐毒素和T-2毒素引起。各种霉菌毒素的危害见表1。

表1 霉菌毒素的危害

3.3.2 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品种越纯、日龄越小或采食量越大的鸡发病越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雨季(夏秋)多发;发病鸡群有饲喂霉变饲料或使用霉变垫料的经历;病情呈渐进性发展趋势,不具传染性,周边饲喂不同饲料的鸡群一般不发病;种鸡发病,可导致雏鸡发病(因许多霉菌毒素可在鸡蛋中残留)。

3.3.3 临床症状 中毒后随着病情发展,雏鸡会相继表现出精神萎靡、双翅下垂、嗜睡、食欲减退、贫血消瘦、拉稀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张口呼吸、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育成鸡或青年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缩头垂翅,采食量下降、生长迟缓、消瘦,拉绿色或白色稀便或含有未消化饲料的粪便,啄癣增多,走动无力,有的出现腿部瘫痪。成年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剧烈下痢,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嗉囊内积有酸臭的液体,同时伴有异食癖,啄羽、啄肛现象增多,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小蛋、畸形蛋和软壳蛋增多。

3.3.4 剖检病变 急性病死鸡,可见明显脱水,气管出血,有的气管、气囊以及肺脏上可见干酪样的黄白色坏死结节;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可见出血点,质地变脆;脾脏肿大,质地柔软;肾脏肿大,有的可见尿酸盐沉积,形成花斑肾;腺胃肿大,乳头凹陷、变平、融合,腺胃壁变厚;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溃疡或糜烂;肌胃角质膜变粗糙、增厚、变硬易裂开;十二指肠可见出血。

慢性病死鸡,常见胸部皮下和肌肉出血;嗉囊壁发生麸皮样的白色坏死;若混合或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感染,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的病变。

3.3.5 防控措施 严禁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严禁使用霉变垫料;对质量不确定的饲料,饲喂前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如霉菌毒素超标或有多种毒素存在时(即使不超标)一律禁止饲喂;没有条件检测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和脱毒剂进行预防;做好饲料的贮存,防止贮存过程中发霉;饲喂做到少喂勤添,多次饲喂,喂料要均匀,每天最少清理料槽一次。

一旦发病,应立即更换新鲜优质饲料和无问题的新垫料等;每次通过饲料饲喂20 000 IU/kg体重的霉菌素,每日2 次,连喂5 ~7 d,同时用0.05%硫酸铜饮水,连用4 ~5 d;每天早晚还应分别饮用0.2%维生素C 和5%葡萄糖水,可以补充能量,缓解中毒。也可选用其它缓解霉菌毒素中毒的中药或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有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的鸡,应配合相应的抗菌或抗病毒药物。

3.4 三种疾病引发的鸡腺胃炎类症鉴别小结

3.4.1 流行特点鉴别 见表2。

表2 三种原发病引起的鸡腺胃炎的流行特点区别

3.4.2 临床症状鉴别 见表3。

表3 三种原发病引起的鸡腺胃炎的临床症状区别

3.4.3 剖检病变鉴别 见表4。

表4 三种原发病引起的鸡腺胃炎的剖检病变区别

4 鸡腺胃炎防治药物选择思路

选择的防治鸡腺胃炎药物应具备多病因综合防治能力,要有抗病毒、抗菌、解除霉菌毒素、消除毒素损伤以及营养修复胃肠道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的功效,并最好能满足无抗生素、无药物残留的要求。

根据鸡腺胃炎的多病因发生特点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建议按以下思路选择药物,形成组合物,综合协同发挥作用。

4.1 调理胃肠的药物

建议选中药,例如广藿香(公认的养胃好药,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泻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广藿香可抑制胃肠运动和保护胃粘膜,促进胃酸分泌)。

4.2 清除霉菌毒素的药物

建议选有益菌,例如酵母菌、乳酸菌等;酶制剂,例如葡萄糖氧化酶。

4.3 抑制霉菌毒素中毒损伤的药物

建议选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糖,例如葡萄糖。

4.4 抑菌、抗病毒的药物

除确定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紧急使用有效的西药抗菌药外,建议选中药,例如大青叶、板蓝根、黄芪、白头翁等。

4.5 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建议选中药,例如黄芪、党参。具体选择使用中药,可选择中成药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组合。若选择中药原药组合,建议先对原药进行粉碎,然后水煎、过滤,药液兑水给鸡饮用或将药液水份蒸干后连同药渣拌料喂鸡。

5 小结

鸡腺胃炎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病症,临床鉴别难度大,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做好综合预防是关键。可在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原发疾病的免疫预防(有疫苗的)、疫病净化、生物安全和饲料质量管控等措施的基础上,选用有效药物组合进行早期预防。随着现代养殖业的规模化高速发展,变“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疫病防控理念为“以养为主、养防结合”的现代疫病防控理念,综合施策,才能把疫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养殖效益才能最大化。

猜你喜欢

腺胃霉菌支气管炎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鸡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1例肉鸡腺胃肌胃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