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语言表达的应对策略

2023-03-12

海峡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传统媒体主持人

林 烁

(厦门广电集团,福建 厦门 361012)

0 引言

为应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和竞争,打造可视化广播节目,实现广播内容的全媒体传播。本文重点阐述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广播节目在语言形式上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如何运用新时代更好、更新、更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应对新媒体对于传统广播节目的冲击,并提出传统媒体广播节目应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作模式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来促使节目更加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引起受众的共鸣,提升节目的品质,改善广播节目收视效果。

1 传统媒体广播节目语言表达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传统媒体发展时间相对较长,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凭借其在语言和演绎方面的突出能力,通过话术和技巧处理,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贴近事实,引导正向舆论,使得这个群体更加能够去作为一个话题的引导者,是内容的输出者。然而,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传统媒体广播节目语言表达面临着困境。

1.1 铺陈较为冗长,无法满足碎片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网络传播凭借其迅速、广泛、强大的交互能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介景观。现在大部分受众对媒体信息的接受耐心已经下降至不到一分钟甚至不到三十秒,对网络信息的大规模铺陈,有的只看前三行。短视频网络平台的出现更是使单一的视频长度压缩至10分钟以内,并且信息量也大大提高,观众愈发注重视频的“黄金三秒”。而传统广播节目语言内容需铺陈大量的信息,并在节目中一一展开,已不能适应人们断点化、碎片化的收听习惯。传统广播节目以伴随性为主,语言量大且碎,适合有固定长时段能够持续收听的听众。而面对如今“短、平、快”的收听习惯,没有亮点前置、节目语言风格同质化严重使得节目的可听性进一步下降。

1.2 传播渠道单一,时效性不足

新媒体融合了大众与人际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传统媒体广播节目的信息传播渠道单一,传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消耗的时间不固定,这就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此外,传统媒体广播节目对于信息传播的态度较为谨慎,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和深度,在信息搜集、素材整理创作上花费了较大精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传播时效性。

1.3 互动性不足,说服力下降

随着各视频平台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互相交流,甚至可以和喜欢的明星、崇拜的学者进行“零距离”接触。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广播节目“主持人”身份似乎不那么重要,没有让人“绝对信服”的身份名片,相比其他专业领域代表人物很难使听众对其的话语产生浓厚兴趣,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和内容细分分类理念的缺乏,让节目说服力下降。

1.4 表达较为刻板,受众群体减少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媒行业门槛也在降低,个人、单位或媒体机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出现越来越多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播渠道[1],更多的用户能享受到精准的,符合自己喜好、社会地位、消费方式的信息内容。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因节目语言表达较为刻板,“包罗万象”的风格无法留存,影响力逐渐减弱,往日一呼百应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2 对策建议

2.1 调整组织语言风格

当下,全媒体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媒体机构在形态上、内容上谋求转型升级的共识。对广播而言,除了在理念、技术、内容等方面实现升级外,还需守住“服务受众”这一核心,实现与受众共赢发展。全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广播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形式,这就需要全媒体广播节目在筹备阶段准确把握节目受众,做好前期的采集和调查,做好栏目的定位,细分受众年龄段,绘制各龄段受众的节目画像,并根据画像去调整组织节目语言。如果受众年轻,就可以让节目更加的靠前端一些;如果受众年龄差异较大,就需要牺牲一点网络化、娱乐性。同时,要确保广播节目在“播前—播中—播后”这三个环节及时、准确获取受众需求,并以这种需求作为导向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以厦门音乐广播的全媒体音乐节目《音乐最派对》为例,节目在策划构思阶段,就规划以15—30岁的人群为主要受众对象,两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都以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为主,高频快速地输出及与听众没有壁垒的语言内容,让习惯传统广播节目的听众有颠覆性的体验,虽然对高龄听众不太友好,但也可以直截了当地区分人群,留住节目需要的受众群体。

2.2 信息传播在广播用语时的语言表达和形式

全媒体在传媒市场领域里的整体表现为大而全,但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更加细分的服务。全媒体强调节目的主持语言在每一个平台都要兼顾,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节目同步播放到网络平台,这样就会埋没在互联网时代中茫茫众多的产品里,尤其是当下时代,受众群体普遍会更加接受短视频的“短、平、快”特性,传统节目的节奏会让处于网络平台收听收看的人群难以接受这类内容。但完全倾向网络化就又无法兼顾到传统平台的听众,这就需要细分节目的受众年龄。在节目划分定位出来后,较为准确的定位好节目受众,根据受众来选择自己的语言风格。在确定语言风格后,根据主营平台及节目内容的适配方向,选择侧重面向互联网用户或传统媒体用户,明确主次之后,再去确定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例如,厦门经济交通广播节目《交通大小事》是一档交通服务类型的脱口秀栏目,因其属于服务性偏强的节目,主要目的是服务听友,在交通生活上提供便捷信息,用户以车载广播听众为主,原本的语言风格及内容就偏向前沿一些。使用新媒体更多是一种引流作用,借助更多的平台来使节目得到更大曝光量,而非必须使节目内容风格倾向于互联网。所以,即使是融媒体多平台直播的节目,这档节目的内容及语言形态依旧以传统广播重听觉、重内容输出的形式为主,依旧是将车载广播听众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传统媒体的广播节目讲究的是节目的完整度和流畅性,此外,也须主题清晰且与情绪相互兼容。全媒体下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转变为立体交互式的内容传播,更强调节目的互动性和语言的日常化,倡导用户至上,这样节目的内容可能会被碎片化。单纯从广播端收听的听友会觉得不习惯或是听感较差,但若是做较为完整连贯的内容,就会忽视了想要进行实时互动的用户,因连贯的内容输出很难做到在评论弹幕区的“有求必应”。如对同一条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但同时也要根据信息表现的侧重点和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在衡量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如何将碎片化的节目内容和互动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全媒体时代比较值得探讨的部分。

2.3 主持人语言要与时俱进,形成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收视和收听习惯也发生很大改变,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话语与叙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广播节目的语言除了要利用好自身专业性,发挥播音主持专业声音的优势,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互动性、及时性是全媒体时代的两个核心关键词。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收到用户、受众的反馈,其对节目的态度、喜厌尽收眼底,便于及时调整[2]。全媒体时代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语言的崛起,其以简单直接的感染力和新奇亮眼的表述在民众中流行,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更多会脱离纸面,以更加口语的方式表达,自然网络词汇成了拉进大家距离的一种方式,如“尊嘟假嘟”“YYDS”“你人还怪好的嘞”“显眼包”“配享太庙”等都成了高频词。传统广播主持的语言表达要向网络借鉴,植入谐谑调侃的网络语言,满足时代审美需求,拉近主持人与受众者之间的距离,增强节目的传播效应,优化传播效果。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播出平台不仅有广播电台,还有网络直播平台,若用词过于保守,在网络平台难以吸引受众,所以主持人在用词的选择上,既要代表官方媒体的立场,又能做到满足多平台受众的收听收看需求,适度玩梗,把握尺度,在传播节目内容的同时,用更贴近受众,更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完成内容的传达。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过硬,同时还必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如有的主持人说话幽默,有的言辞词犀利,有的娓娓道来、具有亲和力,这些风格无一不体现了主持人语言功底的广度和深度。在每一种语言风格的赛道,都有着属于每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在当下语言风潮更替如此快速的时代中,主持人更多都是和节目深度绑定,让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共同“IP化”是当下许多媒体人的共识,而如何破圈,则是靠主持人能够吸引人的独到性格设定或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如今认识一档节目或是一位主持人的方式变得多元,也就让节目可传播的特点有了更多的可能。作为语言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紧跟时代浪潮,结合自身的特色,不断更新属于自己的“语言包”。

2.4 利用好权威性、公信力,打造好品牌

在当下,传统媒体虽在“势”上不及新媒体的迅猛,但也拥有新媒体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便是权威性和公信力。新媒体虽然能够比传统媒体更加迅速地吸引用户的注意,但这也让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过于多且杂,导致公众对新媒体的信任度不足,而传统媒体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发展,队伍建设严谨,公信力、权威性较强,在新闻事件、社会舆论导向等方面的传播有着更好的先天优势。传统媒体应当利用好这一优势,融合新媒体的技术发展,生产出既有新媒体迅速、垂直、有网感,又具备传统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节目内容。既要兼顾传统媒体的背景,无论是报道还是评论都不能调侃过度,又要追求更有创意、更具网感的语言融入主持人的口播中,完成报道工作。朱广权老师在做新闻评论时的处理,值得很多主持人学习,例如聊广东迟迟没有入冬:“‘今年首次大范围降雪正在派送,一同发货的还有降温和大风’‘别光顾着兴冲冲,请保持道路畅通’‘收货后记得带图好评,别让人家白搭工’‘但这批货可能还到不了广东,点缀不了那不一样的天空’‘不过未来三天,长江中下游一带也将陆续入冬’”这样兼并新闻内容真实和设计巧思,且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用语,才能在当今的市场中,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树立好媒体品牌形象。

3 结束语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传播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加之信息壁垒的消失,受众的分众化和差异化日趋明显,对节目播出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媒体主持人要积极地融入时代,不仅在节目策划阶段去寻求创新突破,用不同风格的多平台兼并融合播出的方式,使得节目的传播面能够更加的广泛,还要在创作主体的语言内容上紧贴全媒体环境,强化主流价值。语言形式和词汇库要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符合网络环境后现代语境,修辞策略与“人设形象”紧密贴合,多角度设计,力求新颖。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新媒体的出现,让全媒体的各种形式逐渐汇聚成一种模样,形式内容便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人、播音主持人,应充分发挥播音主持专业化声音的优势、紧跟时代的语言表达形式,养成多维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特个性的人物标签,提高自身辨识度,和专业竞争力 ,在互联网媒体的浪潮中,为全媒体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传统媒体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