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优化策略的研究

2023-03-11赵多福

学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体育课教学效果

赵多福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甘肃玉门 735211)

足球是在全球体育界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被赞美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而大量史料表明,中国古代山东淄州的球类游戏“蹴鞠”,是现代足球体育运动的前身。无论立足现代足球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还是立足中国悠久的足球历史与特别的足球文化,初中体育课教学都应融入足球要素,组织学生学习足球、实践足球,培养初中生参与足球运动的能力,为中国足球体育事业输送人才。但是就当前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而言,由于存在一些教学问题,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仍有着一点距离。教师直面现状,应积极研究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的策略,借助可行之策解决可见问题。

一、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简言之,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主要存在内容缺乏丰富性、方法缺乏创新性两大问题。其中,内容缺乏丰富性,使学生对足球理论、运动技巧的了解不足,使其在体育课足球学习与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单一、枯燥的体验,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对足球运动的主动参与,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间接因素。而方法缺乏创新性,是学生学习效率、实践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由于缺乏创新,部分教师在体育课足球教学中习惯开门见山地组织学生参与“踢足球”项目活动,而后再指出学生在每项活动中的问题,要求他们改正正确性不足的足球运动方式,同时习惯以相同的方法指导学生、习惯布置相同的活动任务[1]。在此情况下,学生在体育课出现的足球学习与实践差异化需要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受到制约,使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二、优化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创设游戏,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兴趣在学生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形成学习足球的兴趣,产生参与运动的兴致,主动进行足球学习,辅以教师的专业指导,是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设计初中体育课足球活动,首先应思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足球兴趣的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趣,课堂氛围与学习体验均更加轻松愉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决定了游戏在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体育课热身环节,可以设计“穿越障碍”等游戏,在操场设置障碍物,如沙堆、饮料瓶塔、书山等,让学生带球穿越各个障碍,最先穿越障碍到达终点的学生,具有在后续学习活动中自主选择自由活动时间的权利。相较于扩胸运动、弓步压腿等热身活动,游戏的设计让热身环节更有趣味,将足球教学内容“带球过人”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出来,学生通过穿越障碍对“带球过人”足球运动技能产生浓厚兴趣,主动与教师分享“带球过障碍”经验,兴致高昂地总结“带球过障碍”与“带球过人”共同点,教学从“教师教”转化为“学生自主体验和总结技能”,教学效果得到大幅优化。

(二)注重理论,深化认知,优化教学

知难行易,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若能突破“让学生认知足球”的难关,那么便能促进他们对足球实践的参与,从而在“知行合一”中优化教学效果[2]。而理论教学,是学生认知足球的基础。教师在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力求将枯燥的足球理论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脚内侧踢球、足球直传斜插二过一等理论教学更加丰富,使理论被学生快速接受并理解,预防学生因足球理论认知不足而出现的运动失误。比如:通过微课讲解理论,在简洁地说明理论的同时借助短而精的动画对理论进行辅助说明;提前向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等任务,使其成为体育课足球活动的“小老师”,使学生自主交流、讲解足球理论,适当纠正、补充学生所讲解理论的不足;采取案例分析方法设计初中体育课足球理论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运用不同理论完成足球运动的案例,使其通过案例分析感受理论的生成过程。初中生足球认知在直观、主动的理论学习中增加,通过理论支持理解各项运动技能本质,参与足球运动的地基更加稳固,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利用技术,与时俱进,优化教学

如何传授向初中生传授足球运动技巧、使其掌握足球实践技能?这是初中体育教师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与理论教学不同,使学生掌握技巧,需要使其明确动作要点、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细节,示范必不可少。然而若在示范足球运动技巧时只以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为主,由于与教师的距离远近不同、观察教师的角度不同,学生对教师所示范足球运动技巧的理解和把握极易产生较大区别,影响其对足球运动技巧的全面掌握,教师立足优化教学视角探究体育课足球运动技巧示范之策,应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起来。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足球动画,演示正脚背运球、脚内侧传球、脚内侧踢等动作技巧,将动作进行分解,以动态画面示范足球运动技巧,特别演示动作要点。学生通过信息化的学习实现对各项足球运动技巧动作要点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观察,模仿分解动作,得以循序渐进地掌握运用技巧、提高足球实践技能。如此,与以往教学相比,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实现优化。

(四)组织比赛,完善品格,优化教学

初中生具有一定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满足了在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中组织比赛的前提条件,初中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教学时间组织足球比赛,模仿国际赛事规则引导学生参与比赛,将足球运动竞技性在课堂凸显出来,使学生在足球比赛中进行良性竞争,不仅可以加强其对足球运动技巧的应用,还有助于其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优秀品格的形成。而完善学生品格、提高初中足球教学竞技性,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的主要目的。是以,从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定期在初中体育课上组织足球比赛。考虑到男女生在体能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教师可以分别组织“男子足球竞技”与“女子足球竞技”活动,要求他们自主制定战术,按照规则要求参与比赛。先通过男生、女生之间相互独立的比赛使学生熟悉足球竞技规则和运动模式,选择出具有体能优势、混合竞技潜力的学生,再组织“男女混合足球竞技”活动,指导在男子和女子比赛中胜出的小团队或表现突出的学生重新组队、深化竞技[3]。竞技难度由低到高,学生团队协作由浅入深、基于竞技运动的相互扶持由少到多,重新理解足球运动的竞技体育本质,亲身体验竞技体育特点与精神,提高在体育运动中进行团队协作的能力,均证明了,组织足球比赛有助于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的优化。

并且,通过组织比赛发现团队协作在初中生提高足球实践技能方面的价值,教师还可以将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比如,在体育课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足球运动动作要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足球技巧学习情况、鼓励足球实践技能突出的小组长向组员分享足球运动经验等,使教学在学生自主合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渗透文化,了解足球,优化教学

相较于游戏能够在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中“短暂”地激发学生兴趣,文化往往能够为初中生足球学习与实践带来持久的热情。所谓“文化育人”,便是发挥文化的正向影响作用,使学生带着对文化的认同、尊重和喜爱进行更积极的学习与实践。由此,立足“文化育人”视角,为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足球文化渗透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蹴鞠”故事,使其了解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弘扬足球文化为荣。再者,根据历届足球赛事中足球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向其讲解正在现代体育赛事中不断建立的中国足球文化、足球精神,如中国女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2021 年进军东京奥运会等事件中体现的永不言败、坚强拼搏精神。学生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找到足球学习与实践的榜样,在文化责任与榜样精神的双重影响下形成更高涨的足球学习与实践热情,自愿了解足球、参与多样化的足球运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六)针对训练,增强体能,优化教学

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初中生进行足球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其参与足球运动的基本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足球学习和实践,应建立在“使学生拥有强健体魄和良好体能”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完成足球学习与实践任务、在体育课上受伤的情况。为此,教师立足初中体育课,以足球教学为切入点,可以适当提高体能训练力度,针对学生不同体能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能训练活动,尽可能增强每一名初中生体能水平[4]。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男子1000米匀速跑、女子800 米匀速跑、兔子跳、跑台阶、提踵、鸭子步、200 米负重跑等体能训练项目,根据不同阶段足球教学对学生体能提出的不同要求,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活动周期与时长,以身作则地完成体能训练任务,一方面向学生示范参与体能训练的标准方式,另一方面展示体能,发挥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和学习,使其因“想要拥有与教师相同的优秀体能”而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学生体能在针对性训练中不断增加,能够逐渐提高参与更高强度足球运动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其体能变化适当拓展、丰富体育课足球教学内容,使其在拓展足球运动中练习足球运动技巧。随着技巧练习的不断加深,学生足球运动水平提升,教学效果被优化。

(七)分层授课,尊重特点,优化教学

对于优化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而言,因材施教同样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体能与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诉求是不同的,比如,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与实践结束后表现出了对足球运动的强烈兴趣,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习与实践任务后,没有主动提出参与拓展足球运动的诉求。教师应以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客观应对其不同诉求。比如,针对前者,利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组织他们建立足球社团,指导他们利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自主开展社团活动、在教师监督和引导下参与足球拓展运动。而针对后者,可以适当降低要求,避免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参与拓展运动,以自愿为主,当其并未选择参与拓展运动时,适当监督、引导他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回顾课上所学足球理论和运动技巧,使其及时查缺补漏、吸收足球运动动作要点。

此外,为了解学生对足球学习与实践的不同需要,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上向其发放“我的足球计划”调查问卷以及“我是足球运动员”自测量表,了解学生好奇的足球知识、擅长的运动技巧、喜欢的足球实践活动形式,使其自主检测、评价自身足球水平。而后,根据自测量表反馈信息,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发展、拔高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差异化教学计划,根据调查问卷反馈信息,将更多学生渴望了解的足球理论和技巧融合在体育课足球教学中,使体育课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初中生对足球学习与实践环境的心理预期。

(八)教师成长,专业指导,优化教学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之外,初中体育教师足球教学专业能力同样是优化足球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教师应当在体育课足球教学中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持续提升足球教学、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以保障指导、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教学效果[5]。对此,学校应提高对建设初中体育教研团队的认识,培养专业素养突出的足球教学师资队伍。比如,定期组织校内教研与校外研学活动,监督教师在校内反思体育课足球教学情况与问题,合作商定更符合实际、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授课方法,为教师校外研学提供支持,使其到其他学校进行观课学习,吸收新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思想和方法。再者,学校也可以尝试省队、市队退役足球教练或退役足球运动员发出邀请,使其到校指导教师工作,与教师合作设计、完成足球教学一节或多节足球教学活动。如此,既为学生创造了向专业教练、运动员学习足球实践技能的机会,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实践素养逐步提升,教师专业指导愈发契合学生实际需要,定然可以成功优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足球运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备受关注,青少年是中国足球体育事业的未来,肩负着让中国足球扬名世界的责任,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学习足球、锻炼足球运动能力。教师培养当代青少年足球运动能力,应将体育课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根源上解决影响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效果的问题,不断革新足球人才培养意识、提高教学水平,通过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争取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足球运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体育课教学效果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体育课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