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数学故事,培育时代新人

2023-03-10王春燕

江西教育C 2023年2期
关键词:开发路径理性精神实施策略

王春燕

摘   要:故事蕴含知识,故事蕴藏哲理,讲故事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数学故事不仅激趣,而且益智,蕴含着一种理性精神,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当基于理性精神。

关键词:理性精神   数学故事课程   开发原则   开发路径   实施策略

好的故事耐人寻味,人人爱听。数学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理性精神是其文化核心。开发、建构数学故事课程,需要以理性精神为指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从故事中汲取数学知识和理性精神。

一、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原则

新时代的数学故事课程,开创了数学教学的新路径。在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兼顾感性与理性

故事有情境、有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数学故事在感性的同时,要凸显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数学的核心,凸显了数学的客观与真实、逻辑与条理。在开发数学故事时,教师应当坚持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原则,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彰显数学的理性精神,发挥数学故事的育人价值。

(二)激趣与启智并重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故事的开发与应用旨在为数学教学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许多教师在开发与设计数学故事课程的过程中,偏重故事的趣味性,忽视故事的启智价值,这是一种低效的故事利用方式。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要做到激趣与启智并重,因此教师在考虑故事的趣味性时,不要忘了故事的逻辑性,要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开发数学故事课程的重要原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传承与创新并行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无数故事,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数学故事,这些故事饱含古人的智慧,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优秀的数学故事完全可以直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在古为今用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会自主创新,创编一些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数学小故事,从而有效助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師在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时,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的原则,提升数学故事课程的品质。

二、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路径

在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中,教师主要通过两大路径,挖掘数学故事素材。

(一)借用现有数学故事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数学故事,许多故事堪称经典,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可以通过梳理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内容,收集相关的数学家故事、数学益智故事等,将所有故事整理成册,成为数学故事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数学故事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各个故事与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有些故事虽然历史悠久,却同样适用于如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笔者就借用现成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自然地引出“替换”法。

借用现有的故事作为课程资源,其优点就是方便易行,给设计课程的教师减轻了负担;其缺点就是素材不够全面,与新时代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完全匹配。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故事,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加工、优化。

(二)自主创编数学故事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编数学故事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创编数学故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将数学知识故事化,创编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故事创编,从而丰富数学故事。

创编数学故事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视角去创设故事情境,构建故事情节。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笔者就创编了一则“数蚂蚁”的小故事,借助数蚂蚁的情节,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

在创编故事时,低年级教师可以参考绘本,以图形为主,以文字符号为辅;中高年级教师则可以以文字描述为主,或采用课件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

三、开发新时代数学故事课程的策略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与故事融为一体,在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理性精神,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智慧,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在数学故事课程中,笔者主要应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行拓展教学。

(一)故事导入,激发热情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学生卷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主体探究者。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借助故事进行导入,用故事激趣,用故事激情,从而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笔者利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出教学主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故事驱动,深入探究

数学故事课程将数学与故事完美融合,利用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令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可亲,也让数学问题的探究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把数学故事作为教学的“调味品”,还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食材”,把它做成一道“主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故事作为教学核心,在故事的阐述与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训练数学思维,在思考中厘清故事中的逻辑关系与数量关系,逐步揭开问题的“面纱”,接近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学“射线、直线和角”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西游记》中的故事创设一个大情境,然后用“神奇的金箍棒”“奇妙的筋斗云”等几个故事元素,把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学生在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中,打开了数学思路,不仅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而且感悟了故事蕴含的哲理。再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随机思想和概率的相关知识。

(三)故事结尾,拓展延学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还要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课堂收尾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尤其喜欢用故事结尾。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故事结尾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疲倦的身心重新焕发活力,还能补充、完善前面的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延伸学习时空。故事结尾重在拓展和深化,给学生新的启发,为课堂留下悬念,催生新的探究。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笔者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讲了一个“财主分宝石”的故事:“财主临终前给三个儿子留下13颗宝石,遗嘱中说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四分之一,他们每人各得几颗宝石呢?”故事结尾不是给课堂画上句号,而是给课堂画上省略号,让学生开启新的探究旅程。

参考文献:

[1]朱享玲.巧用数学故事   增添课堂活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2-113.

[2]孙志贤,谷林,刘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巧思妙做[J].天津教育,2021(19):48-4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开发路径理性精神实施策略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现代化背景下壮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集群式开发路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