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10刘艳红

江西教育C 2023年2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艳红

摘   要: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提高阅读效率。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问题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交流意见,共同解答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教学法   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较高,但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无法体会阅读内容的深意。因此,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教师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答案,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发展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是整个阅读活动的主体,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得到进步。因此,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使问题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实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了《红楼梦》的大致情节,让学生了解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一同住在大观园的缘由,让学生构建基本的故事脉络。其次,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片段,带领学生走进红楼梦的世界,让学生对基本人物的性格进行大致的了解。最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课文选段的阅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会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产生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

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还要求学生能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认真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深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不积极的学生,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可能比较困难,经常会出现思路受阻的情况。此时教师不应直接指明答案,而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台阶》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作者的父亲一直都想建一个高台阶,但为什么建好高台阶后并没有很高兴,反而处处觉得不自在呢?”教师让学生试着代入作者父亲的处境,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层含义。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只是找到了课文中的一些表面答案,如新台阶不能磕烟灰、坐在高台阶上跟人打招呼不方便、上台阶的时候不习惯等,而并没有找到父亲不自在的深层原因。此时,笔者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父亲在建新台阶前有什么期待?建好新台阶后这些期待实现了吗?”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问题教学法可以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问题不仅能在课程开始时对教学内容起到导入的作用,还能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起到随时检验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女娲造人》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经典的神话故事,很多学生都了解,因而笔者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少,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比较多。但在学生第一轮自主阅读后,笔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时发现,学生对故事的框架与内容分析得不够清晰透彻,一些问题还回答不上来。对此,笔者及时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从头开始阅读,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充分与学生互动。这样的互动过程不但带领学生梳理清楚了整篇文章的结构,而且引导学生实现了深度思考与理解,学生最终对本篇课文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

四、创设相关教学情境

语文阅读素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少主动去阅读一些文学性的作品,在语文阅读课中,很多学生也只是把阅读当作任务,有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文中比较吸引人的、能引起人注意的片段,在阅读前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本的世界。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给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作品背景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就能很快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置身于作品中的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便会产生新的見解。

例如,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性比较强,但是很多内容涉及一些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事情,如中国古代和外国的一些著作,学生对作品所处时代或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就很难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作品的时代背景,这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再遇到同类的作品,学生也难以举一反三。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情境,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文学世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代入作品所处的时空,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效果。

五、组织学生合作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教师可以设置多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得到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设置了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互相提问和解答。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总结了小组讨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从而让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深入的认识。这种讨论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对初中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为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7):80.

[2]宁丽.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23.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新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