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的设计思路

2023-03-10刘雪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市级选题融合

刘雪丽

(作者单位:惠州市广播电视台)

1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建设背景

2018年以来,国家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阶段深化广电体制改革的重点举措,省级媒体融合发展及“一省一平台”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1]。相比之下,在“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中,市级媒体的融合举措缺少规划指导,融合步伐相对滞后[2]。要改变市级融媒体现状,就要以建设作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确保市级的全媒体网络良好发展,尤其是在自主可控的融媒体技术平台设计建设上,探索一套适宜市级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3]。

2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建设的目标

市级媒体融合云平台是以市级媒体为中心、县级媒体为基础的新型公共平台。平台必须具备承载市、县媒体资源聚合、交换和共享的能力,符合市级媒体发展现状和需求,具备开放、安全、迅捷、高效、低成本等特点。

2.1 资源共享,有效减轻融媒体建设负担

搭建市级融媒体云平台就是构建市、县级媒体融合的媒体矩阵,优化市内各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资源配置,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整合媒体设备资源,使现有技术系统平滑地过渡到云计算体系架构中,避免基层媒体各行其道而造成资源浪费,有效降低设备、技术和人力成本[4]。

2.2 云集智慧,联合运营扩大品牌影响力

建立融合云平台,就是要使全市媒体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联合运营新模式[5]。联合运营既可以让入驻云平台的县级媒体共享全市资源,也给予他们分享成果和经验的舞台,极大地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2.3 统筹协调,走好全市融媒发展“一盘棋”

通过市级融媒体云平台,市级媒体可对基层媒体下达系列相同的指令,将各类新闻信息汇总在一起。同时,可以掌握各媒体的详细资源,并对资源有效调配。这样的方式改变了各媒体之间“各干各”的局面,整合了各媒介的资源及生产要素,实现了“六个一”,即建立“一个品牌”,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一个平台”,推动“一网融合”,搭建“一个工作班子”,凝聚“一批工作者”,从而产生聚合共振效应,以全市一盘棋、全市一体化的思路推动区域媒体融合发展,有助于形成市级与县级媒体、县级与县级媒体联动、深度融合、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

3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架构设计

市级融媒体平台的架构设计主要分为整体架构设计、软件结构设计和硬件结构设计三部分(见图1、图2、图3)。市级融媒体云平台以市级媒体为中心,建立全市新闻融合共享平台,各区县不仅可实现新闻共享,还可以免去搭建平台以及运维压力,运营建设方面实现共赢发展。同时,流量汇聚在云平台上,有利于提高广电的影响力。平台以全媒体协同融合平台作为核心平台,在此基础上融合生产域、发布域、内容交易互换、大数据中心等功能节点,真正做到全市区县融合。平台以“地方号”的形式接入全市各县区相关的媒体资源、政府资源,结合高效的协同生产工具,实现重大新闻事件的实时指挥与协调、日常资讯信息的高效传播与推广,打通各地资源,实现新闻事件与区位要素的实时联动,巩固舆论主阵地。

图1 市级融媒体平台整体架构

图2 市级融媒体平台软件架构

图3 市级融媒体平台硬件设计与部署

4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流程设计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要构建适应融媒体的采编发流程,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具体业务流程主要由指挥调度、生产、发布、媒资、大数据五个中心与协同管控体系组成,即“五个中心,一个体系”。

通过贯穿始终的协同管控体系,首先在融合指挥调度阶段完成线索汇聚、资源地图、人员指派、记者连线、统计监督等各个环节;其次进入融合生产阶段,在云非编、云快编等系统平台完成各类图文和视音频内容的生产;再次将制作完成的内容发布到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多个终端,并实现媒资的全链条管理与调用等;最后再通过对舆情、用户、热词、传播统计等大数据的分析,实现全流程的闭环运作。协同中心平台贯穿整个业务流程,所有入驻媒体通过本平台入口(唯一入口),进行日常工作。通过传统资源云端化,做到资源全市共用,减少整体资金投入,增加资源利用率。每项业务在实际运行时,关键信息、业务流程,都需以推送的方式,归入数据中心,进行可视化处理。

5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功能设计

根据市级融媒体运营需要,参照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市级融媒体云平台至少应具备以下功能模块,可灵活组合应用,也可独立运行。

5.1 采集和汇聚

(1)互联网内容抓取。通过对网站、论坛、微信等舆情重地的监控,汇聚热点内容、重大新闻等,并支持将新闻内容通过大数据平台汇聚在共享平台,供各媒体调用。

(2)记者远程回传。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终端,或其他专业采集设备,收集音视频、文字等各项内容,并以文件流的形式回传至平台。

(3)用户数据管理。具备多终端、跨平台的统一用户管理,无论在电脑端,还是在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端,都可以统一注册、统一登录、统一进行各种与用户身份相关的互动活动,通过数据接口可以将获取到的所有用户信息归入大数据用户中心。另外,还应具备独立的支付管理系统,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系统对接,再运用数据接口也可将获取到的所有交易数据信息归入大数据用户中心。

(4)第三方平台数据接入。应支持党建、政务、民生、智慧城市管理等其他业务平台数据内容的接入。

5.2 策划指挥

(1)线索汇聚。可通过微信、微博、新闻资讯类客户端等通用信息平台或新闻爆料电话等渠道进行线索收集。采用智能化、高效化的方法对收集的线索进行严格筛选。

(2)记者连线功能。通过使用地图展示的方式标注所有外派记者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并可实现发起连线。

(3)报题选题。支持选题的创建,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在线编辑,以及编辑之后效果的即时展现等。为了实现多场景的业务开展,在选题管理上应开放多级审核的权限,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可对选题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新建、编辑、审核等,推行灵活定制选题的生产流程。

5.3 内容生产

(1)稿件编辑功能。该功能模块应实现文字、图集、专题和视/音频在电脑端和移动端的编辑,应支持稿件编辑系统与全媒体信息汇聚系统、新闻指挥调度系统、新闻通联系统、全媒体稿件系统、全媒体资源库、演播室播出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对接。

(2)云直播。各媒体记者可通过云平台直播系统,用智能手机替代“摄像机 + 编码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即时拍摄并回传。此外,工作人员在设计平台时还要考虑能利用手机、无人机、云台摄像头等移动设备,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视频素材的快速采集、及时传播、实时直播等。

(3)生产协同。在融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平台支持任务管理、通知管理、资源分享、即时通信等功能。

(4)传统生产系统对接。通过统一用户管理,实现一站式登录、一站式基本办公操作、一键对接非编系统、文稿业务系统等其他功能。通过授权,融媒体云平台可实现将原电视稿编辑系统作为平台的底层应用,实现用户统一单点登录。

(5)内容管理。具备对全媒体共享资源库系统中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功能。在对资源内容进行管理时,可直接查看并调用全媒体共享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多重操作权限的设置,支持多种上传下载方式,并可对入库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编目和检索浏览等。

5.4 市级融媒体云平台的内容审核和融合发布

(1)内容审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渠道发布信息前,可通过分权管理、集中审核、多级审核流程,对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安全。

(2)一键多发。应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及异地、多部门间的内容互通与整合,并可根据业务需要,将整合后的内容推送至电脑端门户网站、移动端微站、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中,实现一键多发。

5.5 数据分析

(1)舆情热点。以互联网数据作为基础,可使用多种方法,如数据的采集与挖掘等,提供热点功能。该功能包括新闻事件的实时排行、事件的具体分析、舆情分析等各项具体功能。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当前舆情关键词的搜索排行,通过大数据精准排行锁定当前社会热点和舆情事件,并可以对新闻事件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

(2)内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支持对设定媒体的全部选题、任务、稿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选题数量、任务数量和运营数据的统计。支持将新媒体等业务涵盖的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抓取到大数据平台内,并提供挖掘、分析与检索功能,驱动各媒体业务发展,并走向深度融合。

(3)对接内部办公系统数据。数据分析不可避免要涉及工作量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多流程内容自定义审批、物资管理、车辆管理等,平台对接这些必要的办公系统数据。

(4)数据的多样化大屏展示。要能将线索数据、热点新闻、选题任务进度、报选题数据、“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传播效果等数据,以合适的方式聚合,并通过大屏进行展示。

5.6 拓展服务

根据实际需要,在平台拓展出集“媒体 + 政务 +商务 + 文旅等”于一体的“城市通”,拓展的功能包含新闻资讯、政务参与、生活服务、报料互动、专题活动、休闲娱乐等。

猜你喜欢

市级选题融合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