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盐城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思考*

2023-03-09吴清张玲严栋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园盐城科技成果

吴清 张玲 严栋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宁波开放大学)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新时代的使命,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1],将“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动。大学科技园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不断发展,逐步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平台。新时代新要求,大学科技园作为新时代引擎,它的功能发挥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而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其功能发挥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盐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盐城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新的构想,以推动盐城大学科技园效能的最大发挥。

二、盐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兴起,知识经济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各大高校迅速作出反应。在1988年,东北大学正式建立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 —东北大学科技园,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科技园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2]。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文简称“双创”),随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双创”发展。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是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它的功能有效发挥,可以极大地推动“双创”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盐城工学院于2007年挂牌成立了盐城工学院大学科技园,2009年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随着“双创”升级,作为推动双创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科技园的作用越发重要。2017年盐城工学院与盐城国家高新区联合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并于2021年予以认证通过。

盐城大学科技园坐落于盐城市高新区创新中心,目前拥有五千平方米的研发基地,两万平方米孵化场所。它主要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目前已成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截至2021年5月份的数据,在孵化企业68家,毕业企业6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3][4]“十四五”时期,盐城大学科技园提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创新型企业50家”的培养目标,大学科技园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建“新能源与汽车制造”两个特色园区,形成“一园三区”整体布局;与盐城高新区合建盐城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打造盐城长三角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打造盐城区域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盐城市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5]

三、盐城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

(一)多主体责权不清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主体涉及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所、金融、中介服务等众多主体,任务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在所难免。[6]盐城大学科技园虽然成立了盐城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但其具体的管理内容未有明确,比如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后的责权利分配未有明确界定和划分。

(二)转化市场导向弱

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包含了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大学科技园高效的成果转化率是其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标志之一。盐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不尽人意,有效转化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1)盐城工学院与园区企业、盐城属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仍不够紧密。大学科研成果多数为该领域的前沿方向和基础理论研究,注重追求技术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对其实用性关注不足。[7]教师们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未从市场需求入手,导致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2)在盐城工学院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科技成果转化篇幅相对较少,重要性突出不足。教师们只要有专利即可,是否转化没有实质要求。由此可见,学校应制定配套的政策鼓励、支持、动员教师们“贴地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挥大学科技园服务地区经济的职能。

(三)人才培养不明显

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而建,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从这一点来说,大学科技园自产生以来,就有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学科技园具有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科研设备、科学数据等服务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的平台优势,它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试验的场所和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盐城市政府近些年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优秀人才驻盐留盐,比如“515人才引进计划”“黄海明珠计划”等,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然而,自盐城大学科技园成立以来,未能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未能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四)企业孵化度不够

大学科技园是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对地区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孕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盐城大学科技园自2007年建立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目前在孵化企业68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同样作为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94家、上市公司10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瞪羚企业9家。[8]由此可见,盐城大学科技园与优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差距甚大,这个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同样体现在质量上。未来,盐城大学科技园在企业的孕育和孵化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争取培养出一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五)运行机制不顺畅

运行机制具体可以分为机理层和制度层,前者属于概念性、理念性的层次,后者属于现实操作性层次。机理层运行机制主要涵盖了引入、激励、创新、融合、退出机制等,制度层运行机制包含各种规章制度。大学科技园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其有关管理思想、组织结构、防范、技术及方式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体”。[9]盐城大学科技园虽然在企业和人才的引入、激励等方面有一定的政策,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很多申请政策的企业和个人在拿到补贴后就“销声匿迹”。

四、大学科技园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读

(一)园区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一个系统的组织和制度,根据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来规定该系统的管理范围、职责权限、利益及相互关系,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系统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运行的效率。

目前大学科技园园区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社会治理多主体管理;(2)政府派出机构管理;(3)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管理;(4)政府主导的企业化管理;(5)完全企业化管理;(6)基金会管理。因为我国教育的特殊性,政府需要给教育提供各类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各类平台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多数由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化运作管理。

(二)校企合作机制

当前,全国各地区的校区合作几乎都面临着合作不深入、高校热企业冷的问题。究其原因,学校、企业和政府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缺乏校企合作动力,市场化导向意识不足;企业追求利益为主,在没有国家强制性要求下,很少愿意去开展投入大、见效慢、收益低的校企合作项目;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者,承担了校企合作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定、资金支持和平台搭建等工作,但目前政府缺乏系统完整的法律政策保障机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市场化导向和校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政府应推动各项政策、制度完善,让企业切实获取合作收益并主动寻求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校企合作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单方面从某一主体制定相应的策略注定失败。

(三)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由于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时束缚未真正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未能解决,已经成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主要障碍。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经过科技成果形成、科技成果商品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三阶段。前端主要是学校,中间主要是科技中介机构,后端主要是企业,政府机构全程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形成清晰的产权和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评估与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与条件平台。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学校和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制约其发展的制度问题仍然存在。

(四)投资融资机制

投融资体制是指投融资活动的组织形式、投融资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投融资主体的确定,投融资决策制度,投融资资金筹措实施方式及运作,投融资收益分配结构,以及投融资监督体系和调控方式等。[10]

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多数处于创业初期阶段,它们存在技术风险高、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等特点,另外大学科技园不擅长进行融资项目的管理与包装,无法获取银行等投资主体的信任,较难获得银行信贷。[11]

五、新时代盐城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计

(一)园区管理体制

盐城大学科技园在园区管理方面,虽然设立了盐城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但其领导主要是由盐城工学院的学校领导兼任的,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运营。学校在盐城大学科技园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比如盐城大学科技园的“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制定主要由盐城工学院决定,但其他主体的参与相对偏少。结合目前国内优秀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来看,在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设计方面应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吸纳各主体参与园区管理,重视政府的作用发挥。在组织架构设计方面,可以设置采用园区领导-园区委员会-办公室/处室-公司(一)的组织模式,细化各主体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以低耗能、高效率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运行。

(二)校企合作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发挥大学科技创新的活力,紧密联系企业,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学生等主体的责权利;(2)建立专项资金,奖励校企合作较为典型的学校;(3)构建校企合作协调沟通机制,如设立专门的统筹机构;(4)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提升企业的参与度。大学科技园应创新人事配置管理体制,对科研者采取相对激进的鼓励政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价值理念,激发他们的校企合作意识和创业信念。[13]大学与企业应建立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盐城大学科技园可以实施咨询教授制度、产业教授制度、协同教学计划、高校教师金企业项目等促进人员双向流动。

(三)成果转化机制

目前盐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盐城大学科技园可以进行借鉴中关村的有益做法,进行以下尝试:(1)赋予中央级事业单位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和处置权限;(2)明确高校通过科技成果入股实现转化;(3)对企业科技转让所得税给予优惠,激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扩大科研经费调整权限,突出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

(四)投资融资机制

盐城大学科技园在投资融资制度方面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虽然对入驻园区提供一定的资助补助,未根据企业的成长阶段制定多样化的投资融资方案。徐州矿业大学科技园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定制化的投资融资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这一点值得盐城大学科技园借鉴。盐城大学科技园可以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化服务。针对孵化初期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帮助其度过初创期的经济危机;针对中小微企业,借助政府力量,与银行商谈创业贷款事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贷款;针对稳定发展型企业,引进股权交易或借助社会金融力量,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创业企业解除经济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的生产运营中。[12]

猜你喜欢

科技园盐城科技成果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