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3-03-09谢礼清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污染物环境保护文明

谢礼清

(中共忻州市委党校(忻州行政学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方工业国家的不断推动下,农耕文明逐渐向工业文明发展。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机械化大生产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的形式,随之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等特点也在不断显现,出现许多农业人口转换为非农业人口,人口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强等现象,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获得了持续增长。在人们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利益和财富的同时,在不断的消耗着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对大自然的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各种污染物被任意排放,对人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发达国家经过百年的工业文明,使其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国民认识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缺少先进技术的创造能力,我国拥有廉价的人工、我国社会经济急需发展壮大等因素致使我国变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代工厂。代工厂的建立使得我国浪费了许多土地资源,代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也污染了我国的大气环境。为此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也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所处的状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功劳,改革开放使我国的GDP不断提高,挤进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圈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业企业也随之增多,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尤为明显。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采致使现在不得不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资源的枯竭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由于工业不断发展,好多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没有排污设备,直接排放了许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物,对自然大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生态系统在超负荷运行的同时,其自身的平衡被打破,因此对生态系统进行了毁灭性的冲击。我国不仅面临着工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漠化、草原和森林减少、物种濒临灭绝、地下水下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河流流域和高原地区,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水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因素造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由于黄土高原处于高原地区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夏季暴雨较多冲刷明显,土壤中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较低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耕种制度、滥砍滥伐现象明显、露天煤矿的开采等原因破坏了植被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主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常年日照充足且远离海洋,因此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还经常遭到大风吹蚀和流水侵蚀等,使得植被破坏,造成土壤沙漠化严重,还有人为的过度放牧以及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等因素,造成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或丧失,进而使得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草原退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蒙古地区地势平坦长期遭受风沙侵蚀、鼠虫毁坏等,使得我国草原退化,还有人为的过度放牧、将草原变成耕地、过度割草进行买卖等原因使得在原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进而加重了我国草原退化的趋势。我国森林减少离不开历史的人为因素,古人建筑房屋多用木料,使得大量森林被砍伐殆尽,还有人去林木较多的地区吸烟,一个烟头就能点燃一整片森林,这对生态循环系统更是毁灭性打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待吃穿住行的要求越发提高,开始对野生动植物下手,人为的过度捕捞和狩猎行为,使得穿山甲、中华鲟、野象、东北虎等物种变成了濒危物种甚至出现了物种灭绝的现象。近年来,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就鄱阳湖来说,出现了被高温天气烤干的现象,湖泊变成草原,历史遗迹随着湖水的退去逐渐显现出来。地下水位的下降原因也值得反思,高温天气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所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究其根本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原因所造成的。工业废水、废气、废品的不达标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但是也离不开人为的原因。在我国海洋、湖泊、河流随处可见漂浮着的渔网、塑料袋、杀虫剂瓶子、废旧衣物等垃圾,还有海洋里因油船与油井等原油的泄露,对我国的水体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实现富足,当今时代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已经十分普及,随着用电量增多发电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北方好多城市还在使用烧煤发电的方式,通过煤的燃烧不断向大气中释放粉尘和二氧化碳。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对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二氧化碳的增多更使得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更是严峻的考验。环境污染来自于不达标工业企业的废物排放,和农业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垃圾没有进行合理分类并随意焚烧,污染了土壤和空气,使得土壤活化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微小的粉尘和有害物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不得不面临与解决的难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了重中之重,不仅是为了保证人民健康,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公民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前我国公民缺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刻地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许多公民看见了眼前没有想到以后的发展,只关注与了解和自身眼前相关的环境问题,对于一些大环境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在生活中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也在一点点地危害着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制造不同的垃圾,垃圾的种类也很多,但是在我国许多地区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将垃圾分类,好多垃圾处理方式往往都是不正确的,在许多农村地区很少有分类垃圾桶的存在,而是将所有垃圾都放到一个大的垃圾池里面,没有经过正确的垃圾处理而是简单地进行垃圾填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恶臭,造成了空气污染的同时,也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了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富裕,平均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小汽车,小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使我们不得面临石油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小汽车的尾气也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着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得保护地球的臭氧层遭到破坏。从生活中点滴提升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环保意识,进而提升我国的环境保护能力,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

(二)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随着人类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和人类不断地进行工业化活动,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壮大,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在向大自然中排放着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物、噪声污染物等。在人类生活中,自然资源和人们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出现了土地纠纷、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等现象。这个现象不光是在我国存在,已经逐步从各个国家扩展到了全球范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不断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中的生活废品、建筑废物、医疗垃圾、建筑噪音、社会生活噪音、PM10、PM2.5、白色污染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超标,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层之中,大量垃圾被焚烧和掩埋处理之后,燃烧所产生的粉末污染了大气,掩埋更是还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以至于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情况依旧十分严重,人们饮水问题也遭受着重大威胁,随着地下水位也在不断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困难,抑制了我国的发展,也严重地阻挡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三)我国过度开发生态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物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物产总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相对靠后。因此,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我国地形复杂矿场丰富,矿产资源的存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的存储量位居第五十三位。我国的水资源存储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存储量位居第一百一十九位,我国是全球中十三个贫水国之一。我国土地广袤无垠但我国的耕地面积却位居世界第四位,平均下来更是排到了第六十三位。随着近年来我国西部计划的不断实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人均森林占有量位居世界第八十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在国家的鼓励下人口不断增加,为了能满足人们生活的所需品,和人类生产所需原材料,于是对生产生物资源开始盲目开采和使用。导致我国面临森林、煤炭、石油、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在开采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以至于生态系统被破坏,许多动物和植物成了濒危物种甚至一步步走向灭亡,导致生产生物资源大量减少。生产生物资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随着资源的减少,自然资源也会成为抑制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淡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因此淡水资源也成为了我国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

三、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缺少和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人类能更好地发展和生活,人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发展模式,需要从我国自然环境的真实情况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应在生活中的点滴提高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合理采购生活物资,能够减少没必要的浪费,多使用环保袋尽量减少对塑料袋使用,还能减少白色污染物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为了口腹之欲购买并食用野生动植物,减少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采摘和猎杀,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不至于使其濒临物种灭绝,进而导致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可以通过广告宣传、自媒体倡导、官方宣称、图书普及、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的利弊,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进而提高我国全体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我国有许多工业化的城市,其生态环境仍令人堪忧,因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有必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合理整治,定期排查污染物是否达标,要做到合理循环利用生产资源,以确保工业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确保实现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循环经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循环经济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认知,利用科技的进步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发挥到极致。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能够有效地帮助人类解决能源危机,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因此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健康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能源替换将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小。除了企业要发生改变之外,人民群众也应改变生活中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出行观念、生活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对粮食的浪费、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对小汽车的依赖。养成正确低碳的生活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养成全新的生活观念。每多一次低碳行动都是对大自然多一份热爱。

(三)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光依靠人民正确的生态意识来实现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国家应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政策和法律两个方面入手,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适当开采资源,尽量用环保的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建立健全的法规和制度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作用,可以将资源匮乏、物种减少、生态系统遭遇破坏严重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适且具有针对性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有助于减少物种灭绝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更是帮助了大自然提高了生态系统防御能力。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可以利用市场资源合理进行募集公益资金的方式,以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更好的增加对自然环境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大计,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建设项目,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加速,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生存目标,提高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公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对垃圾进行绿色无污染处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绿色健康治理,加强企业对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大国家对森林的种植,加强国家对保护区的重视,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资源系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不仅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还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

猜你喜欢

污染物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漫说文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