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国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3-03-07唐志鹏沈琛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校本课程国学

唐志鹏 沈琛

【摘要】国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补充,能够使语文教育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首先要制定明确且清晰的教学目标,其次要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再次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学,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小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当中。

【关键词】校本课程 国学 小学语文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4-0086-04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向上的做人原则、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略其中的博大精深,形成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将国学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力量,用国学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并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中提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国学校本课程的目标与语文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语文是国学的承载方式,是展现国学魅力的平台,语文教育承担着弘扬优秀国学文化的责任,在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接受国学教育,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开始萌芽。语文必须发挥正确的情感导向作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对来说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即智力因素的开发,而缺乏文化、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致使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束缚,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国学教育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国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从《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可以学会宽容;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以明了做人的原则;从《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中可以懂得处事的态度;从《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可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国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确定教学总目标及各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中提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基于这一目标要求,桂林市复兴小学提出了校本国学教育总目标:扎根国学的沃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男孩子具有绅士风度、女孩子具有淑女气质。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对国学校本课程提出了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

(一)第一学段国学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国学经典篇目;二是能够在阅读国学经典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三是在阅读国学经典中积累字词、成语和格言警句;四是能够大声诵读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经典语言的魅力。

(二)第二学段国学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是能对国学经典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二是能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国学经典的感受;三是积累国学经典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四是能在学习国学篇章内容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三)第三学段国学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是乐于参加国学实践活动,用国学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二是对国学中不懂的字词、语段,能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注释、书籍进行推想或理解;三是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在交流中能够有自己的独到观点或见解;四是诵读国学经典,字正腔圆,能把握文章的抑扬顿挫,并且通过文章的节奏、韵律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桂林市复兴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编排了不同的国学校本课程内容:第一学段的学生理解力还不强,侧重于积累字词,因而选择了古代儿童的识字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国学教材;第二学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可以从阅读国学经典中端正自己的心性和行为,侧重于阅读感悟,因而选择了知识量较大的《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以及《论语》(节选)为国学教材;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侧重于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因而选择了观点性、辩论性较强的《大学》(节选)、《中庸》(节选)、《孟子》(节选)、《庄子》(节选)为国学教材。具体编排缘由见表1。

三、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国学校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上,桂林市复兴小学强调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活动,以小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多样化方式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在积累国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吟诵教学

吟诵法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读书讲究“吟哦讽诵”,十分重视朗读。朱熹《训学斋规》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颂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强调了吟诵的重要性。

吟诵法是桂林市复兴小学国学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朗读的节奏、韵律,引领学生多读、多背。小学是一个人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让其熟读、熟背一些国学经典,对其日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学生当下可能对所读、所背内容不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逐渐明白之前所读、所背的国学经典内容,并随着岁月的积淀把国学中的思想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用以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迷茫和困难,这对他们来说是受益终生的。朱光潜先生曾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强调音,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实深长。”这也印证了在儿时多读、多背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多读、多背不是“死读、死背”,而应是“活读、活背”。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国学吟诵竞赛,以接力读、接力背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地读好、背好国学经典。

(二)情境化教学

情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深奥的国学内容制作成动画短片、幻灯片、连环画等,使国学内容更具趣味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国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笔者在讲到《论语》“为政篇”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内容时,播放了两段动画短片:第一段短片中的两个人分别推着“无輗”“无軏”的车,汗流浃背,十分费劲;第二段短片中的两个人分别推着“有輗”“有軏”的车,轻松自如,毫不费力。这两段短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诚信”的重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笔者还在国学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古典名曲,以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典雅的环境里诵国学、学国学。在讲到《弟子规》时,笔者还组织学生以课本剧的方式演绎其中的内容。这种通过扮演角色体会教学内容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拉近了学生与国学的距离,让学生对国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故事化教学

故事化教学就是用经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

儿童天生就爱听小故事,根据国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小故事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国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并不是教条化地说教,而是适时地拓展讲述了“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小故事,使学生兴趣倍增。又如,笔者在讲《增广贤文》中的“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时,结合讲述了“韩信忍辱”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平常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有时候没必要生气,更没必要大打出手,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耐就尽量忍耐一下,这样才能成大事,就像韩信一样。

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着大哲理,教师可通过故事化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四)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国学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国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待人处事,以国学的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谈自己学习某些国学内容后的感受,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国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而不是陷入故事堆里。比如,笔者在讲《老子》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内容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人像书中所说的“水”一样善良。一名学生回答:“我觉得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做着很脏、很累,很多人都不愿干、瞧不起的活,为我们城市的美丽默默奉献着。”又如,笔者在讲《弟子规》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内容时,让学生对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做到的提出表扬,没有做到的要求改进。

这些有益的教学引导拉近了小学生与国学的距离,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认知、体验、践行国学优秀思想,用国学优秀思想服务生活,用国学优秀思想解释、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真正意义上使国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

四、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定量评价,而且要注重定性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性评价,而且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国学校本课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国学的最终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国学的过程,包括学生对国学的热衷程度、在国学课堂上的表现、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国学实践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并且,教师要对学生阶段性的努力或者所取得的成果给予相应的鼓励。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当然必不可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及课程的体验者,也应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阶段发展给予自评或互评,从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孩子的变化、成长,家长应该最有体会,因此家长的评价也就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家长及时有效的积极评价是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动力。

“成长记录袋”能够收集大量的能描述学生发展的材料,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反思能力。桂林市复兴小学通过“国学成长记录袋”(部分内容见表2、表3)记录学生学习国学的整个过程与最终结果,并据此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国学成长记录袋”能够动态地显示学生学习国学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成长足迹,反映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各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等,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等特点。

总之,在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首先要制定明确且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涵盖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分阶段、分层次科学有序进行。其次,国学教学内容要充分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进行编排,力求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再次,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其将国学融入日常生活。最后,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全面展现学生学习情况,并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学习国学。然而,要真正在小学校园开设国学校本课程、推广国学教育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部分家长对国学的当代价值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国学不感兴趣、部分教师对国学内容理解不透彻、国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仍不完善等。下一步,桂林市复兴小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多开展国学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科学筛选教学内容,重视国学现代价值的探讨;不断补充完善“国学成长记录袋”,重视发展性评价,促进小学语文国学校本课程更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杜聪.浅谈小学“国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6):34.

[2]蔡秀敏.國学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6):71-73.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丹.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以北安小学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田立君,陈旭远.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组织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3):28-32.

[6]刑颖.浅谈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6.

作者简介:唐志鹏(1992— ),广西临桂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沈琛(1991— ),陕西咸阳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郑 夏)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施校本课程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