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07汤蕾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先进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自信,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4-0083-03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并于2022年秋季开始执行。相对于2011版语文课标,《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了诸多新概念,尤其是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2022年版语文课标》阐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022年版语文课标》强调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整体性,以及语言运用的基础性,强调“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2022年版语文课标》给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深入研读、仔细领会、认真实践,把《2022年版语文课标》学懂学透、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理念、实践新方法、实现新突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基于《2022年版语文课标》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一、因材施教,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语言运用能力培养重在积累。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有量变到质变的“悟性”提升。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的积累并不是靠教师讲授堆垒而提升的,它更多在于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再选择、再加工处理,日积月累而成。语文知识积累不能苛求立竿见影,不要想“一口吃出一个胖子”,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加强阅读,真正领悟到自己学到什么。这个“悟”强求不得也急不得。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引导学生语言知识的认知积累与语文能力的强化。

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学生讲述故事,或者对教师选择的优秀影视、图文作品进行解读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转述”故事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如果加以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中人物形象、情感逻辑、是非对错的认识,也能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如果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其他听故事的学生提出质疑,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辩论,则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与质疑结合、学习与创造结合。而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较为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即写作训练,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例如:记叙文主要描述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状态;说明文主要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性质,阐述大大小小的各种概念;议论文则主要是运用概念去进行判断和推理,论证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不同体裁的作文分别体现了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说理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三种体裁作文的写作训练,恰恰是语文运用能力逐步提升的路径。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凸出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尤其是不注重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听上去简单而美好,可是真的让学生机械地去积累阅读量,很难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范尼·沙夫特(Fannie Shaftel)认为,角色扮演可以使抽象的价值观成为具体可见、易于理解的东西,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小品,由学生“角色扮演”或者“情境代入”参与表演,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文本情境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展现出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内心世界,例如“站台送别”“久别重逢”“父母牵挂”“游子思念”等,让学生产生真切体验,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表演或者观看现实情景,教师加以引导解读,学生不仅可以自然而然地加深阅读体验,还可以在角色转换中兴致盎然地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兴趣所在。小学生涉世不深,他们无法理解何谓“责任”“沉重”“释懷”,他们可能不喜欢沉重肃穆的历史故事而只喜欢童话故事。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时需要重视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性。例如,在执教小学二年级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可以通过播放展示相关小虫子特性的视频资料,然后以角色代入让学生选择自己扮演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选择朗读对应的段落分别呈现“蹦蹦跳跳”“昏头昏脑”“摇摇晃晃”等叠词,让学生分享自己扮演小虫子时的奇特感受。如此一来,学生能对课本中的词汇产生真切的体验,通过分享使其他同学也能够对课文词汇有深刻的印象。而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要求诵读一首诗,然后请不同学生分别讲出他们诵读时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或者从哪一部分内容中感受到了美,分享各自不同的审美感知与体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二、循序渐进,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来自外界的直接灌输,最初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在面临多元复杂的事物时,因为没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就容易被引入歧路。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提高对错综复杂信息的洞察力、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应侧重对感知的培养,应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价值感知。从初步感知到理解的培养则可放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积累,可以转向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辨别等方面的能力。此时的语文教学有别于低年级的语文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时候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使学生主体的表达、交流、探究、发现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展。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由于人的认知水平不同而得到的不同结果。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个性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学习的结果统一化、单一化,而应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美国学者托兰斯针对培养学生思维提出的一项关键原则就是“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可引发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并允许别人保留自己的看法。而且在这整个过程之中,不能有现成的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灵活、与众不同。

小学高年级阶段应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整体的思维模式,这是进行抽象思维培养的高级阶段。此时应该充分重视在读写训练中融入唯物主义辩证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问题,用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題,最终能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发现本质,形成系统的、整体的辩证思维模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专题研讨课”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为学生选取话题,以话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对话题的交流、分享中不断思考与判断,训练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围绕臧克家的著名诗篇《有的人》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表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翻转课堂特别适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或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此,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场所,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虽然翻转课堂强调从思维宽度、深度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教师需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沿着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思考与表达。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想象,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悟,引导学生接受与自己不同观点的存在。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将所学融汇于所用,进而能运用想象与联想等方法,形成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判断,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即使不是每一个想法都是正确的,也能够获得学习的收获感与成就感。由此,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兼容并蓄,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自信

在《2022年版语文课标》中,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具备高雅的情趣、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小学生的感觉灵敏,但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对于“美的标准”与“美的效果”的认识需要加强。此时的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利用图、文、声、形等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和形象展示,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美丑善恶、谦逊傲慢等给其带来的感受,形成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在结合自己感受的信息基础上形成主观认识和情感判断,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及审美能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逐步以情深意切的文字、诗歌、音乐等进一步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提升学生对审美价值的进一步感知,进而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文化自信首次被写进语文课标,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前小学语文必背诗文是129篇,现在增加到160篇。要实现《2022年版语文课标》要求的文化自信培养,首先,语文教师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年级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形成由易至难、由浅至深、由教师言传身教到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步骤。其次,语文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更加注重其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再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情景模拟、影音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真切感受汉语的含义之丰富、意境之优美、抒发感情之强烈,理解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2年版语文课标》同时也指出,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要明白,要让学生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但不能盲目排外,因为盲目排外不是自信,反而是自卑的表现。所以,如果没有自信的底气,了解外来文化、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就是一句空话。而且要明白了解的目的是借鉴,但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应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日的中国,正在迈进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呼唤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新人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大业。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素养与思维,关乎学生生命成长与未来发展,当然也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先进性,高质量地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平.唐宋诗词选[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1.

[2]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5]林志芳,潘庆玉.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澄清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5).

[6]王玉玲.浅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6).

作者简介:汤蕾(1971— ),广西南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林亦芳)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能力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高三英语阅读 “借力” 提高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