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丽娜 青春梦想放飞金色田野

2023-03-05梁伟

中华儿女 2023年3期
关键词:粮食土地农业

梁伟

2022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省乐陵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能手同场角逐,展示粮食稳产高产、肥料科学使用、新型农机操作等生产知识和技能。最终,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脱颖而出,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一等奖。

薛丽娜说:“虽然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比赛过程还是比较惊险的,通过这次比赛,我还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尤其是对农作物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而这个‘大国农匠’的荣誉也督促我在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好引领作用。”

1983年,薛丽娜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这里自古以粮食高产著称,是名副其实的汶阳田腹地。

薛丽娜的父亲在镇上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老农技”,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她儿时的记忆里,自己和妹妹是生在地里,长在地里。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对种粮的辛劳和重要有了认知。

白居易的《观刈麦》里写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薛丽娜对此颇有感触,儿时学校放农忙假,早上吃完早饭,拉上妹妹跟着母亲就下地割麦子。右手拿镰刀,左手抓住一把麦子,再把镰刀放在麦杆的底部,使劲地割。因为年幼,力气不够,手上起茧,被割伤也是时有发生的,而且因為贪玩,常常耽误收割,被母亲训斥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一切,对于今天的薛丽娜来说,都是美好的回忆。

薛丽娜说:“童年的生活就是天堂般美好的生活,在我生命中永久地留下了一片生机勃发的翠绿,富有神奇的诱惑力和征服性,为我的一生打上了底色,培育了命运的根基。我的童年生活对我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所以不管我走向何方,对于农村,对于土地的情感有着无比的眷念。”

2004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薛丽娜毫不犹豫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农大学习的四年,薛丽娜开始逐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对农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大学毕业那年,薛丽娜在中关村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有了走出马庄镇的最好机会。但是在机会面前,她还是放弃了。薛丽娜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回到自己成长的土地,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薛丽娜说:“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新时代给农大人出的一张必答‘试卷’。为了写好这份答卷,中国农大人走出校园,将农业新知识送往田间地头,为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懈努力。”

这是薛丽娜回到家乡创业的原因之一,她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让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父老乡亲少走弯路,早点致富。而父亲的鼓励更加坚定了她的内心,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者,对于这些年的国家农业政策牢记于心,根据这位“老农技”的判断,农村拥有广阔天地,而城市人才逐渐饱和,农村这个广阔舞台可以让女儿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008年3月,薛丽娜毅然回到家乡,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与她一同回来的还有当时的男朋友,后来的丈夫李宁。俩人的启动资金只有3万元,幸运的是得到了当地信用社的帮助。但是困难接踵而至,他们以每股200 元、流转费每亩 600 元吸收周边村民成立合作社,有的农户宁愿空地,也不想转让,土地难以成片,这是薛丽娜完全想象不到的。

“你们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大家一定尽全力帮助解决问题。”正在二人愁眉不展之际,村镇两级干部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主动前来 “出谋划策”。最终,经过镇村两级干部的协助和大量入户工作,取得最初的 13.4 亩土地,还获得了一笔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 30 万元贷款。

同年,中央一号文件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两人看到国家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他们打算扩大种植规模、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便成立了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

但是,困难又来了,因为农户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更相信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比较低,有的甚至很排斥。薛丽娜只能在自己流转完成的土地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农活都需要亲力亲为,而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土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时候薛丽娜的父亲薛传谦,这位在农村摸爬滚打大半辈子,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的土专家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为了节省雇人费用,薛丽娜和李宁与员工一起划锄,追肥,打药,收割……太阳晒黑了脸庞,手上磨出了血泡,一沾水疼得直咧嘴。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咬着牙坚持。就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农业技能。

薛丽娜介绍:“我们的示范基地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还有公益作用,所以示范基地并不侧重产量,因为种子有区域性、适应性、抗逆性。我们的种植首先是示范,各个品种种上之后,让老百姓亲眼看到田间的长势、包括后期的产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种子相应购买,而不是单纯听经销商的推介。”

为了让周边百姓更好地了解育种,薛丽娜办起了周期性培训班,每次五十人,各种年龄层的学员都有。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对合作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薛丽娜建立了信任。

夫妻俩肯吃苦,再加上老父亲“坐镇”,种粮很快见到成效:岳洋合作社先后承接岱岳区“配方施肥试验”“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等项目,土地流转面积很快扩大到160亩。

就这样,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亩发展壮大,为尽快提高粮食种植机械化水平,带动周边村民种粮积极性,薛丽娜不但买了大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还接了大量粮食订单。2013年,他们先后和马庄镇薛家庄村、北苏村等7个村建立合作关系,以村为单位进行良种繁育,统一回收良种,单小麦一季就实现增收300元以上。而合作社的精量播种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玉米收获机等机械设备,还承担了山东省农业生产“十统一”示范任务,以低于市场40%左右的价格为本地农民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薛丽娜觉察出国家未来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农业的发展空间也将继续扩大。于是她决定进一步增加投资,增添设备,扩大规模。

在合作社的会议上,作为理事长的薛丽娜提出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建设烘干基地,得到了员工们的支持。于是,合作社又流转土地900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7年合作社烘干基地建成了日烘干粮食60吨的烘干设备。有了这些,收获季节遇到连阴天,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发霉腐烂。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危机来了!2017年6月12日,电闪雷鸣,狂风骤雨,薛丽娜想着合作社的麦田,一夜未眠。次日天未亮,就和李宁赶到合作社的麦田察看,麦子全都扑倒在地上,这意味着不仅减产,还增加了收割难度。仅仅一场暴风雨造成的减产,加上购买割倒伏麦子的收割机,让他们损失20多万元。

而就在這一年年底,国家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带来玉米市场价格跳水,每斤由最高时的1.2元降至0.78元。上千亩土地,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18名员工辛苦一年,不算土地流转费和员工工资,才盈利7万余元,亩均70元,基本就是干了一年,还赔了本。

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打消薛丽娜的积极性,她说:“由于天灾和国家宏观调控原因,合作社这一年是没赚到钱,但这只是暂时的,肯定不会一直这样。而合作社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的耕、播、管等社会化服务,还有对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是一种隐形的价值。这种价值如何用金钱计算?”

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薛丽娜一直坚持着,2019年6月,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七位专家,对薛丽娜的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测产。经过严格的面积核实、机械收割、脱粒、烘干、称重,去除杂质和水分,专家郑重宣布:他们的高产攻关田实际亩产小麦828.7公斤,创下泰安市有记录以来冬小麦亩产量最高,并刷新当年全国高产攻关记录。同年,他们的玉米高产攻关试验也取得重大突破,亩产达到911公斤,同样创全市最高记录。2021年,薛丽娜被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

今天的岳洋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22户发展到268户;土地流转面积由当初的13.4亩增加到1300亩;粮食亩产量由原来的2000斤增加到2500斤,每年为社会贡献粮食由不足3万斤增加到300多万斤;育繁推由原来的800亩扩大到15000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原来的5个村覆盖到36个村;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由当初的20个发展到300多个。

对于未来,薛丽娜表示:“要继续端牢粮食碗,为粮食产业化、现代种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规划建设中的汶阳田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除了展示农耕文化,同时将建成粮食产业发展中心、现代种业发展中心,为村民开展田间观摩和培训,推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智慧农业展厅,建立作物生长监测等,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推进种业提升。我希望周围的乡亲不必为了赚钱而再远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到农村来,到田里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粮食土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