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根铸魂,凝神聚力

2023-03-05陈晰

中华儿女 2023年3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中国式中华民族

陈晰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文明交流互鉴,打破了西方所谓“文明冲突论”,创立了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必将越走越宽广。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29位功勋模范党员之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出现在颁授仪式现场时,她略显蹒跚的脚步、发白的灰色衬衫、贴满药膏的双手,让亿万网友眼泪瞬间“破防”。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八个字,张桂梅记在心里,视为座右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仅为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所感动,更为她的精神和品质热情点赞。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到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十年,一位位先进典型、一次次精神洗礼,让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氛围愈发浓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些伟大精神激励中国人民自信昂扬于伟大的时代。

伟大事业砥砺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正巍然耸立。今天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自豪,壮志满怀迈向未来。

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面人郎”获得海内外关注。在为来华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宾举办的“新春庙会”上,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制作的面塑吉祥物“冰墩墩”,令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爱不释手。他当场向郎佳子彧“下订单”,要带一对回国,送给一双儿女。

在这场全球性体育盛会上,冰舞运动员王诗玥和柳鑫宇身着青绿山水服装,在冰上翩翩起舞,宛若展开一幅丹青墨宝;数百名中国大学生在闭幕式上举着摇曳的柳枝缓步入场,以“折柳寄情”的意蕴,为各国友人送出浪漫的中国式告别……

近年来,根植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纷纷“出圈”。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只此青绿》,到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在这些备受瞩目的舞台上,中华传统文化都“活”起来了,击中了埋藏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序言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文化遗产保护跃上新台阶,我国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一……

新时代10年,我们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古老的的文物、古籍里的文字、时代传承的艺术都“活”了起来;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2023新春伊始,深圳市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节,在春节期间为市民呈上了200余场精彩纷呈的兔年新春“文化大餐”,璀璨烟花、古琴雅集、电影放映、名家讲解……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场精神盛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报告鼓舞鞭策文艺工作者和文化艺术机构不断引领文艺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提供更多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食粮,让文艺成为新时代最生动的表达。

为人民抒写,为梦想高歌。从《觉醒年代》《长津湖》中体悟历史、增进历史自信,从《山海情》《守岛人》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从《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激扬奋进的豪情……不久前,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公示,这些优秀作品弘扬时代精神,厚植文化根基,让人感受到温暖、鼓舞与启迪,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新征程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才能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物质财富的积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塑造,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中国式中华民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