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于教,润物无声

2023-03-05尹玲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德育文本内容

尹玲

立德树人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当中的德育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文本学习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文本的影子,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在挖掘德育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文本,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受到文本精神的熏陶,从而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品格。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问题设计、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和交流思考等方面深入挖掘德育元素,构建语文魅力课堂。

一、设计德育问题,启发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问题的启发,只有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才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入地思考。所以,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在课前深入研读文本,设计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德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教师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能够随着文本的思想而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

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为学生设计德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具体问题设计如下:一个豆荚里有五粒豆,它们的愿望分别是什么?它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在以上的问题启发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能产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学生能够明白: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当中,都应该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给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实现人生价值。

二、思考感悟生活,建立文本内在联系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怎样才能以真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以学习为乐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文本中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部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语文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的思想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走月亮》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在现代生活中,学生是家庭的重心,家长围绕着孩子转,以孩子的需求为先,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多久没有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谈心了?在他们的身边,你有没有感受到温暖呢?我们应该怎样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呢?”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想象出很多与父母相处的画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拓展延伸内容,畅享文本中的德育广阔天地

由于文本的内容有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会出现学完就忘的情况,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拓展相关的内容,将德育元素渗入其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与文本的主题思想相关的作品或者视频,让学生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便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理解文本的意识,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稳固的认知。这种强烈的思想冲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与文本的思想主题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扁鹊治病》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医者仁心。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疫情当下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新闻,畅谈感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畅谈中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拓展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学会奉獻,懂得感恩。

四、开展交流活动,提升学生优秀思想品质

挖掘德育元素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也应该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而这样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充分领悟文本当中的主题思想,感受文本当中渗透的积极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挖掘德育教育内容,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感悟的过程中形成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认知,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爬天都峰》一文的学习中,这篇课文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有时可能会出现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缺乏继续奋斗的勇气等问题。因此,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借此开展德育教育:“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登山的经历呢?每登一步都很艰难,但是如果没有艰难的过程,我们如何能见到山顶美丽的风景,如何能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呢?所以,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当遇到困难时,我们都应该迎难而上。”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元素,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呈现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问题交流讨论、拓展延伸等相关教学策略,真正为学生服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为自己带来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文本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