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2023-03-05田秋丽刘战合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专业

田秋丽,刘战合,杨 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1],自2005 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连续出台多项文件,关注和引导我国高等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融互通、同向同行的发展态势[2-3]。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对双创教育提出了纲领性改革方向,并对双创教育体系、实现方法、教学方法、实践路径等进行了详细要求。为提高双创教育水平,教育部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为依托,协同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4]。2019 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2020 年,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774 号(教育类245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成为重要发展趋势[5]。在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教育部已要求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根据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也是重点,一般在培养方案中作为通识课开设,因此,如何结合创业课程开展教学、提高双创教育水平、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思政元素如何深度融入,成为“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学生多学科融合能力的集中表现。

一、“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与专业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系统,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方面尚不够完善。在课程设置上,一般以“大学生创业基础”等理论课程为核心;在培养方案上大多为通识课,在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等培养上尚未与专业教育等实现融合统一,创新创业师资和专业教育未进行深度融入。总体来看,尽管经过了较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以下几个困境。

(一)课程内容难以全面覆盖双创教育内容

一方面,尽管教育部已经对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做了基本要求,但由于各高校的培养定位、教学特色、教学实际、专业特点等不同,“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作为通识课必须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大多数高校选择现有的创业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授课,主要讲授创业概念,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尽管教育部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但由于该课程仅有32 课时,难以保障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创业体系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仅具备基础的创业知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业经历和经验,容易形成形而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大多数创业教育只关注创业,对创新、创造及能力和精神的关注和培养不够,尚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创教育。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专业知识、离不开团队,而这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依赖或形成于后续课程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科学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双创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如何实现课程内容全面覆盖,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

(二)教学路径与双创教育全面需求差距大

学生能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学途径的选择和实施有直接关系,双创教育本质上是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能力,但综合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系统的锻炼和培养,而创业课程只有32 课时,且开课学期大多集中在大学本科第一学年,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不到位,实践途径有限。而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来看,双创教育应该是更为全面的教育,梯次培养学生双创理论、双创实践、双创能力、双创精神等。当前,教学路径主要为理论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一样。近年来,高校为提高学生双创实践能力,开展了课程内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和实践能力,但这一实践培养过程只局限于知识体系、能力范围、实践认知方面,无法实现全方位、全视野的双创教育覆盖,与双创教育的能力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如何有效结合大一阶段通识课、后续专业课,以及教学班学生学情实际等开展多种教学路径的混合教学,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复杂性

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学校办学定位为“航空为本,管工结合”,从专业上看,覆盖管理、工商、会计、航空、制造、电子等多个专业,各具特色;从上课情况来看,不同专业的课堂抬头率、关注度等均有不同;从培养方案设计上看,“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与数学、思政、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同时开展,学生对后续的专业课程、专业知识认知并不完整。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授“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无相关创新创业经验,对创业过程、创业流程、创业体会、创业精神等均无深刻理解,引导学生从事创业实践、创业活动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对其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无法融合。同时,各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衔接度、关联情况各不相同,各专业学生对双创教育的反应、配合、参与表现也有较大区别。从教学实际来看,管理工程、航空经济、财务会计等专业学生配合度最高,且参与深入,但理工类,如土木建筑、航空工程、电子电路等专业学生的上课参与度较低,在广度和深度上均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如何跨越学科界限、如何无缝衔接教师与学生、如何实现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创业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困境。

二、“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自2015 年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已完成多轮提升、演化和改革完善,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并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完善等工作,结合河南省区域经济、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立足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定位,对课程内容、课程逻辑、教学方法等完成了自我提升、自我适应,初步探索实践了多维度混合教学模式。

(一)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

从教学内容和体系来看,“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呈现出内容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与学生认知较远等特点;从传统意义上看,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存在较大隔阂。为有效改善教学生态,教师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即课堂内常规教学+课堂内创业实践体验,课堂外实践+课堂外创业项目。课堂内常规教学以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概念、步骤、实体、精神等为基础,使学生从知识体系层面了解创新创业,提高双创能力,具备初步的双创意识,学会从创新创业的角度看待专业、学科、社会和事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专业知识、使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考虑到课堂内常规教学在认识深度和体会上的缺陷,在课程教学中,创新性采用了微创业项目、微创业思维、微创业活动等课堂内创业实践体验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活动中体验创新创业的概念和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如结合航空器设计中的纸飞机飞行试验、蒙眼睛试验、限时盈利挑战、自我画像挑战等。在纸飞机实验中,教师重点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使学生在了解航空学科特点的同时,了解实践与尝试是项目推进的重要步骤,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有效从航空专业知识、飞行器设计专业精神角度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

与课堂内创业实践体验相对应,为提高学生对创业团队、目标、精神的深入了解,结合教学班级专业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外实践和课堂外创业项目。课堂外实践重视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精神的再认识,组建学生团队,以团队任务为中心,开展组内分工、任务统筹、创意点论证、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等活动,学生要提交实践报告并结合实践组织路演答辩。课程外创业实践一般针对课程内知识点,使学生结合课堂内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体验,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知识深刻理解能力等。教师在设计课堂外创业项目时考虑专业特点、学生学情特点、团队兴趣爱好、双创课程知识网络等综合情况,创业项目一般分为两类:既定题目和自拟题目。既定题目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自拟题目由项目团队根据团队实际拟定,一般具有专业特色。既定题目着眼于学生深度理解创新创业概念,如意外的概念、意外如何判断、意外如何转化,企业的组织、发展、规划,项目背景、核心优势、发展前景、利润增长点、管理方案等,学生参与度较高,一般需要结合自身生活、消费、学习情况等,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环境保护、旧书回收、培训等。自拟题目大多从专业角度出发,由团队拟定,从背景论证、创意点论证、市场痛点调研、技术优势、成本利润、市场前景等方面完成项目报告和路演答辩,具有明显的专创融合特点,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同时,为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思政意识相融合,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航空文化月、航空科普、航空三下乡等,鼓励学生参与航空馆文化解说、航空文化传承、航空报国精神讲解等活动。这些活动融合创新创业知识、专业知识,共同提升专业融合能力,使学生关心国家经济民生、心系乡村振兴、关注科技富农等社会热点。2021 年7 月,在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遭遇新乡突发性暴雨天气,双创团队表现出卓越的团队合作、创新创业、互助互爱、团结奋进精神,也是创新创业概念中意外、意外转化、创业团队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创业活动项目与学科竞赛混合

教师在课程组织和教授过程中,考虑到创业活动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与传统课程作业布置方式不同,创新性采用项目团队制,即课程开课之初,学生根据兴趣、专业特点自发组成团队,以某一研究方向或某一重点应用领域为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如新概念飞行器设计、发动机设计、机器人设计、飞行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机械创新设计、航空企业管理策略等,组建项目团队。以新概念飞行器设计为例,结合所学课程知识,团队成员对航空产业、通航飞机、工业无人机、军用无人机等市场进行分析调研,凝练市场存在的技术问题、应用问题、科学问题等,结合专业知识,通过建模过程、仿真分析、性能优化、试飞试验等,提出新概念无人机或飞行器设计,以解决上述市场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项目研究的新概念飞行器,科学分析潜在市场方向、市场特点、市场容量、现存企业及关键技术问题等,结合团队自身优势,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研究项目的创新性、创业团队的组织合理性、股份架构特点、产品成本与利润分析,与“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内容结合,进一步细化竞品分析、竞争优势、未来市场成长预期、企业发展规划、团队与企业文化等,以实际项目教会学生懂得创新创业基本概念、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理解创业本质、意外及意外转化、管理思维与创业思维等知识体系。以新概念菱形翼结构飞行器为例,学生团队通过指导教师团队引导和自身作品优化,定位面向我国西南边境安全,设计了系列无人机——灵眸燕鸥,解决全天候边境防疫和巡检效率低的问题。学生团队通过连续试验和改进,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和精诚协作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高水平学科竞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国国际飞行器挑战赛(CADC)、“中航工业杯”、三维数字化建模竞赛(3D 建模大赛)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牵引,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结合课程开设阶段和项目制定,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中融入不同学科竞赛,在教学班级形成特色鲜明、以点带面的学习氛围,推进学生团队实现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思政意识的“专创思”教育同向同行,实现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基于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思政意识,基于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政意识。以灵眸燕鸥系列无人机为例,研究过程呈现了团队梯队建设、专业知识传递优势、创新应用方向、新概念推陈出新迭代意识等,学生以灵眸燕鸥系列无人机为基础,考虑我国国境线安全保护、防疫巡检安全等需求,设计了长巡航菱形结构无人机,针对突发新冠疫情、我国边境复杂的国际形势、火灾水灾救援需求等,对菱形结构无人机进行了应用设计的创新改进,开展了多轮创新布局设计和应用场景优化,并从市场出发全过程打磨完善项目,先后获得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CADC 国家级竞赛二等奖,2021 年入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并入选国赛集训营,获2021 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最高奖——“星系级”奖,获授权专利1 项,申请专利4 项。通过实践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家国情怀。

(三)混合教学模式激励方法:灵巧卡片

以上两种混合教学方法重在解决课程知识体系内容和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衔接,但从教学过程来看,还需要与之适应,探索一种可以实际反映学生能力和专注度的教学方法或途径,以辅助激励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经过连续多年教学实践,课题组结合“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内容及教学特点,提出一种面向提高学生课程内、外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的混合教学模式激励方法——灵巧卡片。为适应课程学习过程,灵巧卡片的设计思路是实现以下4 个目标:思维交给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过程交给学生、考核交给学生。思维交给学生,是指在创业实践、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学生主动应用双创知识和创业思维,教师主要作用为创业思维引导,培养创业型学习者;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独立自主性,在不违背课程原则的前提下,具有自我选择项目、自我优化项目、自我形成团队的权利,提高学生参与度;过程交给学生,是指在团队项目、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由组内学生根据任务划分和项目情况具体策划项目实施过程、形成报告、开展路演等;考核交给学生,是指实践活动、实践项目相关成绩由学生团队自评、互评形成,教师仅起到监督评价作用。

灵巧卡片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课堂内参与情况、团队项目实施情况,分为个人评价卡片和团队评价卡片,既考虑学生个人特点,也考虑团队贡献,计分标准映射关键贡献点,明确得分点,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灵巧卡片是将创业理论、创业知识体系与创业活动、创业过程有效连接的一种措施,可兼顾团队和个人特点,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意外转化、创新创业活力,成为学生过程考核的重要教学途径和评分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巧卡片激励方法在课内外活动、创业项目微实践及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中使用,其中课堂内外活动和创业项目微实践为显性应用,计入个人和团队积分,而学科竞赛及科研项目等由于周期较长,一般采用灵巧卡片思路,对创新团队成员进行激励,提升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过连续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优化,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参与度和抬头率均大幅提升,学科交叉特点突出,教学效果显著。

三、结语

面向本科阶段开设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一般为通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年级、教学班级的专业复杂性、面向多学科等限制,导致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面临较大挑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过连续多年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路径和方法持续改革,对“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路径、专创融合3 个维度研究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为解决以上问题,学校结合办学定位特点,从课堂内外及理论实践混合、项目与竞赛混合、混合教学模式激励方法混合3 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多学科专业教育等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